常规CT检查和高分辨率CT检查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方面的效果评价论文_罗文

常规CT检查和高分辨率CT检查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方面的效果评价论文_罗文

(中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100)

【摘要】目的:探析常规CT检查和高分辨率CT检查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方面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9月-2017年1月,研究对象:66例在我院就诊检查的肺弥漫性疾病患者为实验组给予高分辨率CT检查,同时再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66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CT检查,观察其诊断效果及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高于对照组,且图像质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肺弥漫性疾病患者给予高分辨率CT的检查效果远高于常规CT,检查图像可以清晰的反映肺小叶的边缘及轮廓,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关键词】常规CT;高分辨率CT检查;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027-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outine CT and high-resolution CT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diffuse disease.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5 to January 2017, 66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diffuse disease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High-resolution CT was perform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same time wa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Health examination of 66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routine CT examination to observe the diagnostic results and image quality. 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mage quality was also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high resolution CT on pulmonary diffuse disease patient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CT. The images can clearly reflect the edge and contour of pulmonary lobules, and provide a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clinical diseases. Accuracy and feasibility, the clinical promotion of high value.

【Key words】Conventional CT; High-resolution CT examination; Diagnosis; Diffuse lung disease; Effect evaluation

弥漫间质性肺病属于临床较常见的一类肺部功能减退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变化特征包括肺泡炎症、弥漫性肺实质病变及肺间质纤维化等[1]。在临床上该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及通气障碍等,甚至还会并发呼吸衰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对于该疾病发生后要及时检查治疗,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2]。伴随着临床影像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CT检查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查结果中图像清晰的反映病理变化位置,是众多患者各项疾病所考虑的主要检查方式之一。本文主要针对肺弥漫性疾病患者,运用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希望为临床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时间:2015年9月~2017年1月,研究对象:66例在我院就诊检查的肺弥漫性疾病患者为实验组,同时再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66例为对照组,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纳入研究样本。其中对照组男性:女性=34:32,年龄59~75岁,平均年龄(68±3.5)岁;实验组男性:女性=35:31,年龄范围59~75岁,平均年龄(67.5±4.2)岁。66例肺弥漫性疾病患者中有肺间质水肿23例、肺纤维化26例及小肺叶气肿17例,对比上述资料后,数据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一致。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①所有患有精神、智力以及意识障碍等疾病的患者;②肝、肾功能不全、药物过敏者及孕产妇等。纳入样本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呼吸困难、急促及呕吐等临床症状,且治疗后,依然存在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症状,严重者甚至还会伴有休克、发热等全身症状;②经CT检查后,其肺部出现弥漫性的病变阴影,且还存在湿罗音及哮鸣音等临床体征[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检查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具体步骤如下:在检查前,先静脉注射硝酸酯类药物,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吸气与呼气,然后给予患者取仰卧位,从肺尖至肺底部均进行扫面,然后应用造影剂碘海醇350mg/mL,在肘正中静脉处放置留置针,同时采用高压注射器,通过留置针,注入生理盐水以3mL/s的速率,注射20mL,以检验静脉通道是否有渗漏。然后再做定位扫描,随后增强图像扫描,再注射碘海醇60~90mL,以流速3mL/s为宜,设置参数为:速度:0.5~143mm/sec,扫描时间为1s,扫描厚层5mm,层距把握在2mm。注射完毕后,再次给予生理盐水注射,保证造影剂全部注入体内,扫描结束后,应用标准算法对图像进行重建。高分辨率CT检查的实验组,主要是通过骨算法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所有的图像结果均由临床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分析判断[4]。

1.4 观察指标

观察经不同的检查方式后,各组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及图像质量情况。

1.5 统计分析

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 16.0版进行本次实验所研究的数据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统计指标显示存在差异(P<0.05),并纳入了统计学范畴。

2.结果

2.1 诊断准确性

实验组出现漏诊1例、误诊1例,对照组则出现漏诊5例、误诊7例,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6.96%远高于对照组的81.81%,经比较显示χ2=7.990,P=0.004,具有统计意义。

2.2 图像质量情况

实验组给予高分辨率CT检查(HRCT),其肺部周围呈细线影,肺小叶边缘毛糙且不规则、轮廓清晰、交界清楚,还有肺部结构略变形,已出现支气管扩张情况,肺部部分呈磨玻璃影及蜂窝网影,还有一部分出现肺小叶间隔增厚现象,还有小叶核呈星芒状,肺泡及一些肺部小血管清晰可见。对照组给予常规CT检查:肺小叶边缘不规则,小叶间隔呈线状或网状,与实验组相比较,其HRCT图像的病灶特征比常规CT更加明显和清晰。两者图像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弥漫性间质肺疾病也称为弥漫性肺部疾病,是多种肺部疾病的总称,该疾病发生后会累及到其它呼吸器官受损,如肺间质、支气管及肺泡等。该疾病在临床上主要特征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及通气障碍等。该疾病发生后在短时间内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会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表明该疾病已经进入急性进展阶段,且还在不断加重呼吸困难症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几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且男性明显多见于女性。在临床上多给予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炎症症状,并不能改善呼吸困难,而且治疗后疗效难以令人满意,还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渐渐不被临床应用。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有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通气,降低肺泡张力,提高了肺活量,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但由于有创通气治疗,容易损伤气道粘膜,极易发生感染,不利于预后康复。伴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无创通气治疗在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在呼气与吸气的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正压,可以适当的增加气道压力及胸腔内的压力,有助于减轻肺泡张力,并降低了肺泡的渗出,缓解了肺部淤血的情况,改善了缺氧状态,促进了呼吸功能的恢复,并稳定各项生命体征,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5]。

对于该类疾病在临床上要及时检查治疗,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增加其病死率,及诊断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临床医疗影像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CT检查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螺旋CT扫面检查具有快速扫描、图像辨识率高及无创性等优势,且在检查过程中,患者不必屏气,避免了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对肺部病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查结果中图像清晰的反映了肺部病理变化位置,具有较高的检查准确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检查缺陷,如扫描时间相对较长,且图像中病理变化区域较少,图像采用标准的方式进行图像重建后,图像尚未反映清楚肺部病灶范围,也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等情况。由于检查结果对于疾病的确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检查结果的正确率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于疾病的诊断。因此,在临床上不断提高影像学技术水平,高分辨率CT在临床疾病检查中,取得了更加理想的成效,与常规 CT检查相比较,HRCT检查采用更薄的层厚,也就是应用更高的分辨率,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加清晰的肺部病理影像。通过应用骨算法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对病灶范围、病理改变清晰度具有更加明显的分辨度,也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本次研究中,进行检查结果显示,进行 HRCT检查的实验组与常规CT检查的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图像特征更加的明显、清晰的呈现肺部病变周围的细线影,肺小叶边缘毛糙且不规则、交界清楚、轮廓清晰,还有对肺部结构也清晰的呈现稍有变形,还显现出支气管扩张情况,肺部也呈现磨玻璃影及蜂窝网影,对肺泡及一些肺部小血管也清晰可见。HRCT检查与常规CT检查相比,其诊断准确率为96.96%远高于对照组的81.81%,通过HRCT检查,对肺部疾病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及图像清晰率。在临床上提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可以降低误诊及漏诊等情况的发生,利于疾病的快速准确治疗,以便降低病死率,改善日常生活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肺弥漫性疾病患者给予高分辨率CT的检查效果远高于常规CT,检查图像可以清晰的反映肺小叶的边缘及轮廓,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张海峰.浅析常规CT检查和高分辨率CT检查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方面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8):29-30.

[2]杨雪琴.浅析常规CT检查和高分辨率CT检查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方面的探索[J].医药前沿,2017,7(2):12-13.

[3]毕光辉.肺弥漫性结节的高分辨CT诊断及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0):83-83.

[4]刘小琴,蔡后荣.弥漫性囊性肺疾病的影像学及临床鉴别诊断[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12(6):640-645.

[5] Liu J X, Li J F, Guan W H, 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high resolution CT appearances of diffuse pulmonary miliary nodules in patients with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J].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 Quality,2013,34(11):244-9.

论文作者:罗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7

标签:;  ;  ;  ;  ;  ;  ;  ;  

常规CT检查和高分辨率CT检查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方面的效果评价论文_罗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