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指数预计将触底-中欧-博格招聘指数报告2012年第三季度_招聘计划论文

招聘指数有望触底——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2012年第三季度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欧论文,指数论文,第三季度论文,博尔论文,触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2年第三季度的“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显示,全国综合招聘指数为+1.28%,相比上季度的+1.47%仍略下降0.19个百分点,环比降幅为12.9%,而同比降幅高达76.8%。自此,招聘指数已连续下跌了五个季度,更是达到了自2010年6月推出“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以来的最低值。指数同比降幅仍略有扩大,符合今年招聘需求形势调整深化这个大背景。然而,本季度的环比降幅虽高于去年第三季度的环比降幅,却较上季度的环比降幅已有所收窄,由此我们推测,招聘趋势虽不如去年同期,但也有望逐步见底。

本季度四大区域的招聘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长三角地区+1.52%、珠三角地区+1.40%、环渤海地区+1.31%、西南地区+0.91%。分布在四大区域的十大城市中,上海、北京、苏州三地的预期招聘需求高于其他城市,指数依次为:+1.62%、+1.51%、+1.49%;而位于西南地区的重庆和成都两地的预期招聘需求远低于其他城市,其指数分别为:+0.89%、+0.93%。

本季度各行业招聘指数也有明显变化。尽管整体招聘指数持续走低,人才服务业却一马当先,指数达+2.14%(见后文《人才服务业进入重塑期》)。物流行业紧随其后,为+1.83%;诸行业中仅有房地产行业和现代航运业呈现负增长趋势,本季度分别为-0.41%和-0.36%。

长三角鹊起,西南崩塌

本季度长三角的招聘指数为+1.52%,重拔头筹。上海、苏州在招聘需求方面的领先表现促成了长三角排位的回升。上海凭借其对白领和蓝领等中端生力军的需求(招聘指数分别为+1.72%、+2.04%)明显高出其他城市而占据本季度城市预期招聘需求排行的冠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苏州整体招聘指数位居第三,跻身前列,主要得益于其有着各城市中的最高的金领需求(为+0.91%,与北京并列第一)。这展现了苏州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显著、实在地体现在了人才队伍需求结构的变化上。

西南地区的情况正相反,前三个季度都保持在全国前列,或居于首位,或与首位的差距微乎其微,而本季度却直降至最后一位,环比跌幅也最高,高达1.12个百分点。重庆招聘需求的低迷(为+0.89%)直接导致了西南地区招聘指数排在末尾。由于重庆的政治形势和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原本快速发展的国有企业发展速度已明显放缓,而众多民营企业正等待着政策的进一步明晰。(图1)

过半行业环比启涨

从行业角度分析,人才服务行业显示出了最大的招聘需求,招聘指数为+2.14%,行业排行快速蹿升,高居榜首。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众多企业对下半年经济转好预期保持乐观,提前委托人才服务企业布局招聘工作,带动了人才服务企业自身为满足业务增长的增员需要。此外,国家和地方推出了各项人才引进和支持计划,这使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纷纷嗅到了商机,这更具体体现在了人才服务业对金领和白领的需求,分别是+1.03%和+2.25%,远高于其他行业,且对金领的招聘需求同比增长了0.16%,是各行业对各层次人才需求中唯一一个同比也有所上涨的。

需要关注的是,新能源行业招聘形势开始复苏,重新转正,招聘指数为+0.85%。这主要是该行业逐步消化了由于前期过度投资和过剩产能所引发的激烈竞争,同时国家也进一步出台扶持政策,强调其在新一轮技术与产业革命中的地位。

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行业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招聘指数分别为+1.28%、+1.25%,位列第四、第五。这两个行业对白领和蓝领及灰领的需求也是各行业较为靠前的。其他实体制造产业的招聘需求表现则差强人意,经济统计数据也反映了这一点。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44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降幅比1~2月收窄3.9个百分点。今年4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反弹升至49.3,虽成功脱离上月触及的近三年来次低水平48.3,且优于月初值,但仍显示中国制造业运行连续第六个月放缓,不过放缓幅度尚算轻微。

从整体上看,只有房地产和现代航运业新增招聘需求是萎缩的,分别是-0.41%、-0.36%。前两个季度,现代航运业的招聘指数变化较大:第一季度排名第一,到了第二季度却排名倒数第二。这与外贸行业的业绩表现是同步变化的。中国进出口总额8592.3亿美元,增长7.3%,同比回落2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300.2亿美元,增速从去年三季度20.6%、四季度14.2%下滑到7.6%,同比回落18.8个百分点。本季度,再次受累于外贸进出口业的疲软表现,现代航运业的招聘指数又一次经历了各行业中最大的同比跌幅,达6.84%。国务院和政府主管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限制性政策三令五申,表达调控的决心,以至于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和中介出现倒闭、歇业。可见,房地产业短时间内仍不能迎来反转的曙光。(图2)

对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差异

本季度各城市招聘不同层次员工招聘指数显示(图3):在金领招聘预期方面,北京与苏州并列第一;重庆、成都金领招聘预期最低。在白领招聘预期上,上海、深圳和苏州对白领预期招聘需求较大,均超过+1.50%。灰领招聘需求方面,大连、上海和广州对灰领有着较高的预期招聘需求。蓝领招聘需求方面,上海和杭州两地高于其他城市。

本季度金领员工招聘指数环比、同比情况为:环比方面,十大城市中重庆、上海和天津金领预期招聘环比下降,依次下降了0.44个百分点、0.24个百分点和0.09个百分点;广州环比增幅最大,环比增加了0.44个百分点。同比方面,重庆降幅最大,同比下降了1.11个百分点;其次为北京,同比下降了0.97个百分点;十大城市中仅大连同比递增,增幅为0.29个百分点。

本季度白领员工招聘指数环比、同比情况为:环比方面,重庆和杭州环比降幅较大,分别下降了0.82个百分点和0.75个百分点;广州和深圳分别增长了0.45个百分点和0.34个百分点。同比方面,上海同比降幅最高,下降了5.93个百分点;苏州同比降幅最低,下降了3.16个百分点。

本季度灰领员工招聘指数环比、同比情况为:环比方面,仅广州和杭州两地城市环比递增,分别增长了0.49个百分点和0.19个百分点;重庆环比降幅最大,下降了2.61个百分点。同比方面,苏州同比降幅最大,下降了6.22个百分点;大连同比降幅最小,下降了3.41个百分点。

本季度蓝领员工招聘指数环比、同比情况为:环比方面,重庆和大连环比降幅均下降超过2个百分点,分别下降了2.40个百分点和2.07个百分点;深圳环比降幅最低,下降了0.17个百分点。同比方面,天津预期招聘需求降幅最大,下降了7.23个百分点;上海同比降幅相对最低,下降了4.84个百分点。

本季度十三大行业不同层次员工招聘指数显示(图4):在金领预期招聘需求方面,人才行业对金领招聘需求远高于其他行业,达到+1.03%;房地产和现代航运行业金领招聘指数本季度为负数。在白领招聘预期方面,人才服务行业本季度招聘指数也最高,为+2.25%;现代航运业和房地产行业白领招聘指数依旧为负值。在灰领招聘预期方面,本季度生物制药业预期招聘需求最大,房地产业的招聘需求最低。在蓝领招聘预期方面,物流和汽车行业对蓝领员工有着较大的需求,而现代航运和房地产行业限于行业形势,对蓝领需求仅为+0.19%和+0.23%。

本季度金领员工招聘指数环比、同比情况为:环比方面,IT及互联网环比降幅最低,下降了0.46个百分点,金融行业环比增幅最大,增加了0.6个百分点。同比方面,除人才服务行业同比增加0.19个百分点外,其他行业均同比下降;其中,新能源产业同比降幅最大,下降了1.97个百分点。

本季度白领员工招聘指数环比、同比情况为:环比方面,房地产行业环比增加1.85个百分点,增幅最大;IT及互联网行业下降达到2.28个百分点,降幅最大。同比方面,现代航运同比降幅最大,下降达到6.74个百分点;化工业同比降幅相对最低,下降了3.31个百分点。

本季度灰领员工招聘指数环比、同比情况为:环比方面,化工行业环比增幅最大,环比增加了0.80个百分点;生物制药业环比降幅最大,下降了1.14个百分点。同比方面,新能源行业环比降幅超过6个百分点,下降了6.39个百分点。

本季度蓝领员工招聘指数环比、同比情况为:环比方面,现代航运业、新能源行业批发零售业环比递增,分别增加了1.95个百分点、1.39个百分点和0.42个百分点;其余行业环比递减其中IT及互联网行业环比降幅则是最大的,下降了2.40个百分点。同比方面,新能源行业降幅最大,降幅达到7.77个百分点;房地产行业同比降幅相对最低,下降了3.51个百分点。

民企处境艰难

本季度国有、外资和民营企业的预期招聘需求分别为+1.54%、+1.13%和+0.88%。环比方面,民营企业下降了0.48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则分别上涨了0.32个百分点和0.56个百分点。同比方面,国有、外资和民营企业降幅均超过3个百分点,分别下降了3.75个百分点、4.45个百分点和5.04个百分点。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民企都显现出其艰难处境。

◎点评:国企自身人才增长被关联企业所替代

倪春(江苏电力集团人力资源部副主任,中国职工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大型国企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应对来自上级的经济效益指标,在新员工招聘上长期采取紧缩策略,零增长、负增长成为通行做法,严把“入口关”,确保正式员工只退不进、退三进二或退二进一。因此,有些国企的临时工、劳务用工占用工总量的1/3左右,最高超过60%。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防火墙”意识更强,呈现出两种新动向:一是以清理用工、规范用工的名义,改直签为劳务派遣,使得人才服务机构“人丁兴旺”:二是用业务外包代替劳务引进,选取或扶持外部专业公司,以业务合约形式把原先的劳务人员引入低端业务、附属产业,造成国企招聘指数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相称。预期若没有新的社会责任和就业贡献考核指标,国企本应呈现的招聘指数增长被人才服务业或其他关联行业、企业的增长所代替。

余雷(旭辉地产人才供给与发展经理):中央一系列信号预示着政府对于长期稳定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决心,这也代表行业正逐渐走向成熟、规范。行业的成熟与回归理性在招聘上的直接体现就是招聘需求的减少。但从更深层次的内部原因分析,其指数下降还很大程度上由于房企自身主动进行人才优化、内部业务流程优化、产品结构调整与成本控制。总体来说地产招聘指数在2012年三季度的负增长是招聘需求减少及企业经营压力持续积累的结果,但长期来看还是会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

◎点评:汽车人才活跃点向二三线城市迁移

胡怡敏(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员规划经理):无论是从日韩汽车工业发展的经验还是从本土市场丰富的梯度性来判断,中国汽车市场方兴未艾。各地区伴随经济发展,在不同的时点跨过主流消费门槛,形成此起彼伏的涟漪效应。目前增速最快的区域已经不再是北上广,各车企巨头的新工厂也开始驻扎于中西部省会级城市和东南部二三线城市,形成新的人才活跃点。由于汽车工业的复杂性,新工厂的产品、产能需要一段时间释放,对于人才的需求将有数年的旺盛期。选择在新工厂早期加入的人才,则有望在职业生涯中占据制高点。同时市场也将催生一批专注于地域性汽车人才服务的机构,汽车人才猎头趋于活跃。

谢锐平(万国数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人事行政总监):2012年全球经济仍然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就IT行业来说,自去年互联网“火”了一把之后,今年互联网技术及业务模式逐步成熟,其招聘逐渐回归理性。这一因素大大影响了整个IT行业的整体招聘走势。但在企业级IT服务领域,招聘仍是重中之重。随着国内本土企业的不断崛起,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广泛运用到了各企业中。根据来自Pacific Crest的统计显示,企业级IT预算的主要增长在信息安全、服务器虚拟化、存储、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围绕这些方面的技术开发及服务人才是招聘的热点。

本季度规模在100人以下企业预期招聘需求最低,仅为+0.49%;规模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企业在本季度预期招聘最高,为1.72%。环比方面,规模在101至500人的企业降幅最大,下降了0.86个百分点;规模在100人以下的企业环比增长了0.16个百分点。同比方面,规模在101至500人以上的企业降幅最大,下降了5.44个百分点;规模在100人以下的企业同比降幅相对最小,下降了2.76个百分点。

人才服务业进入重塑期

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中欧商业评论》

2012年4月,在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与《中欧商业评论》对国内112家人才服务企业进行了关于行业状况、企业招聘、薪酬水平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调查。调查显示:大量中小型人力资源公司纷纷裁员甚至倒闭,而一些大型人力资源公司继续迅猛发展,行业内两极分化现象初现;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结构将由以劳务派遣为核心向以专业人力资源服务解决方案为核心转型。2011年,仅上海外服、中智公司、北京外企三家国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营收规模就已近800亿元人民币;在民营企业中,博尔捷、智联易才、前程无忧的营收规模也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

在所有调查的112家人才服务企业中,共有30家国有企业,68家民营企业和14家外资企业。就主营业务而言,有12家企业以人力资源咨询为主,31家企业以猎头业务为主,35家企业以人才派遣业务为主,26家以培训为主,8家企业以测评为主。

我们发现有32%的员工学历为大专及以下,48%的员工学历为本科,有20%的员工学历为硕士及以上。而行业员工从业年限普遍较短,70%的员工工作时间在3年以下,仅有12%的员工工作年限高于7年。

高端业务增长快

2012年三季度,人才服务行业招聘需求在整体招聘需求低迷的情况下,环比上升1.07个百分点,保持了一定幅度的上升趋势。从企业性质上来看,2012年三季度国有人才服务企业招聘预期上升趋势明显,环比增长1.21个百分点,外资企业环比增长1.06个百分点,民企环比增长0.94个百分点。

从主营业务上看,从事高端业务的测评类公司以及管理咨询类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最高,2012年三季度招聘指数分别为+3.46%和+2.68%,而培训类公司招聘指数为+2.24%,人才派遣类企业招聘指数仅为-0.42%。这表明人才服务行业中的中高端业态发展迅速,企业招聘需求强烈,而传统的派遣外包业务需求有所下降(图1)。

行业薪酬普涨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2012年度,112家人才服务企业中的大部分企业(89家)提高了员工工资,行业整体薪酬增幅在10%左右。测评、咨询等高端业务将会是未来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主力,行业人员的薪资水平也将会水涨船高。2012年测评公司调薪幅度最高,达到15.4%,其次分别为管理咨询、猎头、培训和人才派遣(图2)。

五个关键趋势

政府部门积极采用人力资源外包服务 政府部门,特别是各地工业园区、科技园区有望逐步借鉴企业的做法,采用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以获得人才使用的最大化效益,并减少成本。同时,各地政府部门也积极利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力量,进行“千人计划”、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保留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将向人才发展管理咨询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将转向对企业文化、组织效能、团队建设、绩效管理、知识共享等人才发展管理咨询。而其中的素质模型、员工继任与发展、领导力将成为新的咨询热点。

招聘网站已进入差异化竞争阶段中国三大招聘网站中华英才、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将脱离同质化血拼的局面,并进入差异化竞争的阶段。而新兴的猎聘网、百伯人才网、欧孚招聘网、大街网也凭借着其独特的定位逐渐成为细分市场上的领导者。

测评将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纯粹的测评公司由于其业务过于单一,将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为此,一部分测评公司会向人才评价、组织发展、领导力等方面的咨询、培训转化;而另外一部分测评公司则会向招聘管理、360度反馈等更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管理服务转化。

云计算将改变人力资源软件的竞争格局 云计算一直是IT行业的热门名词,从2011年开始,它就开始推动人力资源软件市场的发展,基于云计算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租用式的人力资源软件使用方式、互联网的交互模式,都将彻底改变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实现形式。对客户而言,这些都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使用方式,更多附加价值。

标签:;  ;  

招聘指数预计将触底-中欧-博格招聘指数报告2012年第三季度_招聘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