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亚群及血细胞抗体检测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临床作用探讨论文_张娟

(勃利县人民医院;黑龙江七台河154500)

【摘要】目的:研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血细胞抗体、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方法:本次数据统计中将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纳入的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将本院同期纳入的1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样本的血细胞抗体、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数据研究显示实验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CD4+、CD4+/CD8+、CD3+CD8+、CD3+CD16+CD56+、血小板抗体PAIGM、血小板抗体PAIGA、血小板抗体PAIGG、红细胞抗体IGG、红细胞抗体IGM与参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现象,且存在较高的血细胞膜抗体阳性,表示体液免疫也发生异常现象。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血细胞抗体;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作用

现报道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纳入的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以及12例健康体检人员研究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实验组研究对象为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纳入的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女:男为6:6,中位年龄(36.54±4.54)岁;参照组研究对象同期纳入的12例健康体检人员,女:男为7:5,中位年龄(36.98±4.11)岁。比较验证两组样本基础资料,P>0.05,统计学差异并不显著。

1.2 方法

血细胞抗体检测:予以患者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采集3ml外周静脉血,选择瑞氏-吉姆萨符合染液,将其进行EDTA-K2(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之后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法处理,在染色架上平置样本,加入3`5滴染色液,之后加入5~10滴缓冲液,充分混合且10~20分钟之后冲洗染液,在全血样本中加入FITC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结合红细胞膜、血小板膜的IgG-Fc片段[1],洗涤、固定之后利用流式细胞仪予以分析。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集3ml外周静脉血,将其进行EDTA-K2抗凝之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对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2],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实施操作,在全血样本中加入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结合白细胞上抗原,固定以及溶血后利用流式细胞仪予以分析,并且计数。

1.3 观察指标

统计观察两组样本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CD3+CD8+、CD3+CD16+CD56+、CD3+)、血细胞抗体(血小板抗体PAIGM、血小板抗体PAIGA、血小板抗体PAIGG、红细胞抗体IGG、红细胞抗体IGM)。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统计涉及的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以及12例健康体检人员所有数据均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样本的淋巴细胞亚群、血细胞抗体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0.05,统计学具有参比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研究参照组与实验组样本淋巴细胞亚群

数据研究显示,实验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CD4+、CD4+/CD8+、CD3+CD8+、CD3+CD16+CD56+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统计学具有显著参比意义。但两组样本的CD3+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统计学数据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细胞免疫亢进、T细胞功能异常导致骨髓为靶器官发生自身免疫性的一类疾病[3-4],其中CD4/CD8比例发生倒置,CD8比例增加,T细胞亚群失衡。

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CD3+CD4+(33.21±3.21)、CD4+/CD8+(0.89±0.22)、CD3+CD8+(40.21±2.21)、CD3+CD16+CD56+(7.82±0.65)、血小板抗体PAIGM(8.21±2.22)、血小板抗体PAIGA(2.11±1.01)、血小板抗体PAIGG(2.22±0.98)、红细胞抗体IGG(0.43±0.09)、红细胞抗体IGM(2.23±0.89)对比参照组数据,统计学参比意义存在。在高泽莉, 汪宏云, 叶梅,等[5]研究中,AA组为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人员,AA组CD3+CD4+(32.5±5.611)、CD4+/CD8+(0.9±0.26)、CD3+CD8+(39.7±5.02)、CD3+CD16+CD56+(7.94±4.51)、血小板抗体PAIGM(8.27±9.93)、血小板抗体PAIGA(2.22±2.09)、血小板抗体PAIGG(2.30±1.94)、红细胞抗体IGG(0.4±0.23)、红细胞抗体IGM(2.25±1.60)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参比意义存在。本次研究结果与高泽莉, 汪宏云, 叶梅,等研究一致,证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淋巴细胞亚群、血细胞抗体检验是一种可行的措施。

综合以上结论,将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血细胞抗体检测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可发现发病疾病,此外,也能够为临床用药进行指导,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努尔阿米娜?依明尼亚孜, 黄竞, 徐丽,等. 流式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维吾尔族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 世界中医药, 2016(b06):2210-2211.

[2]高杰, 乔友军.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相关变化及分析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14):150-151.

[3]陆翔, 王小超, 李金洨,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IL-17、IFN-γ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研究[J]. 广西医学, 2013(5):534-537.

[4]吕远飞, 闫振宇, 陈乃耀,等. 淋巴细胞亚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分析[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6, 24(5):1505-1510.

[5]高泽莉, 汪宏云, 叶梅,等. 淋巴细胞亚群及血细胞抗体检测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J]. 重庆医学, 2016, 45(7):903-904.

论文作者:张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8

标签:;  ;  ;  ;  ;  ;  ;  ;  

淋巴细胞亚群及血细胞抗体检测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临床作用探讨论文_张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