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调整对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分析_银行论文

利率调整对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分析_银行论文

利率调整对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率论文,效益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度的两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和1997年10月23日再次降低存贷款利率是国家根据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举措。通过两次降低利率,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的利息负担,为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增加企业活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对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难度。最近,就利率调整对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综合计划处组织了11个地市行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分析。

一、利率调整后对银行经营效益的总体分析

1996年国家两次调低存贷款利率,使基准利率下降,浮动利率缩小,逾期、挤占加罚息比例减少。各项存款基准利率平均下调2.48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下调1.95个百分点,利差扩大0.53个百分点。从基准利率的调整幅度看,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扩大了经营利润,但由于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由原来的20%下调为10%,逾期贷款罚息由原来的18‰下降为12‰,致使银行平均利差缩小,总体收益水平下降。经测算该行1996年各项存款平均余额为273.22亿元,按各项存款年利率下调2.48个百分点计算,每年可减少利息支出6.78亿元;各项贷款平均余额为342.51亿元,按各项贷款利率平均下调1.95个百分点计算,每年将减少利息收入6.68亿元,存、贷款利息支出和收入大体持平。但是由于上浮利率和加罚息幅度降低,整体收益水平则为下降。经测算,全省可执行上浮利率的流动资金贷款平均余额为279.67亿元,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调低后,即使全部按半年期贷款利率计算,每月也要减少利息收入4350万元。同时逾期贷款加罚息水平调低,也减少该行利息收入,如按调整前日6‰[,0]计收逾期贷款利息,1996年该行三项贷款比例为33.67%,按三项贷款2/3以逾期贷款利息计算,罚息水平调低后,全省工行每年至少要减少罚息收入1800万元。上浮和加罚息利率调低后,年减少利息收入,理论测算,少收利息5.3亿元左右。1997年10月23日再次降低存贷利率后,仅按利差0.4个百分点计算,年减少利息收入1.2亿元以上。

从全省这次利率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也可证明这一测算的方向性。调查情况显示,全省工行各项贷款平均利率实际下降3.8个百分点,即每发放百元贷款,年减少利息收入3.80元,按1996年贷款平均余额342.51亿元计算,全行全年减少利息收入13.02亿元。由于存款利率调低,使得存款利息支出减少,但综合实际存贷款利率因素,存贷利差仍然缩小1.32个百分点,即组织百元存款,用于发放百元贷款,年减少收益1.32元,按1996年存款平均余额273.33亿元计算,发放贷款要减少利差收入3.61亿元。存贷利差的缩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

二、利率调低后引发出几个问题

1.降低了银行筹资能力。伴随着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两次下调,银行筹资能力明显削弱,同时降低了居民存款的需求,居民存款转向证券市场和消费市场。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股市上散户资金80%来源于银行储蓄,使银行本来有限的资金严重分流。降低存款利率同时也诱发了社会集资、民间借贷等信用行为,扰乱了正常的信用关系。在银行筹资能力下降的形势下,受存款任务和利益机制的驱动,一些基层行处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变相提高存款利率揽存,造成有些行贴水率高达6%以上,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银行自身筹资成本提高,亏损上升。

2.扩大了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两度降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利息负担,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但由于现有资金供应渠道少,社会资金需求主要集中在银行,在银行资金供求矛盾本来就突出的情况下,调低贷款利率,更加大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使本来紧张的资金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另外由于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负债率高,逾期贷款较多,利率降低后,负担减轻,银行收贷收息的难度加大,仅1997年一季度,应收利息比同期多增加1.1亿元。

3.贷款利率调整的利益驱动强烈。两次降息,按常规,原发生的老贷款在合同期满后续期方能执行调整后的利率,有些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降低利差,将末到期的贷款,千方百计予以提前归还或转期,从而用调整后的利率取代原利率,导致银行经营效益下降。

三、对调整利率和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思考与认识

利率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客观现实要求利率政策既要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使国家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得到贯彻,又要有利于微观经济搞活,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益。既要能反映价值规律和资金运动规律,又要能区别对待。如何充分发挥利率杠杆对信贷资金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提高银行经营效益,是我们对目前利率调整对银行经营效益反映出来的作用给予恰当估价后,为正确贯彻国家利率政策寻求的一个决策基点。笔者认为:

1.利率水平应保持相对稳定。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市场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回升,物价相对稳定,因此,利率水平应相对稳定。

2.要把调整利率政策的基点放在结构性调整上。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差别利率,利用利率的差别,对不同条件的对象有所区别地体现利率的杠杆作用,使不同行业拉开档次,工商企业有所区别,区域之间有所不同,通过确立各种差别利率,来鼓励和限制各部门生产和商品流通,使信贷资金真正体现“区别对待,择优扶植”。其次要实行弹性利率机制,制定利率的最高限和最低限,给专业银行一定的浮动权,让其要规定的幅度内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变化和企业信用、资产负债率等情况,区别不同情况对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利率,浮动利率的幅度应控制在下浮10%和上浮30%的幅度内,使差别利率与浮动利率互相补充,强化利率杠杆作用。第三取消国家统一规定的优惠利率政策,由浮动利率来调节资金供求关系,对国家急需发展的行业和产品,也可采取政府贴息方式解决。第四取消目前逾期贷款罚息办法,目前实行日4‰[,0]的罚息水平太低,不足以遏制逾期贷款的产生与扩大,应恢复对逾期贷款20%的加罚息制度。

3.放松利率管制。利率自由化应当成为利率改革的方向,现行利率的调整,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仅靠利率下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与银行经营效益低下的问题,因此利率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并能准确、及时、灵活、有效反映与平衡资金供求关系的利率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放松利率管制,当然利率管制的放松是在计划的指导之下。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基准利率,选择适当的利率管理模式,如只控制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或扩大利率浮动范围;放开融资价格,利率随行就市,但要控制资金利润率;要增强各种资金市场融资的能力,便于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等手段,控制调节市场资金价格,平衡需求。

4.整顿金融秩序,认真执行利率政策。利率管理中出现的各种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具有深层次方面的原因。要进一步推行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通过建立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内部机制来杜绝违规行为。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维护正常金融竞争,制止非法集资活动,要各负其责抓落实,使利率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5.扭转存贷利率倒挂现象,要从内外两方面入手解决。从外部来看,利率政策的制定首先要解决存贷利率倒挂和优惠利率问题,使银行保持合理的利差,银行资金收益率不应低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不能通过人为地降低利率来解决企业效益问题而不兼顾银行利益;从内部来看,要加强成本经营核算,调整不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保持资产负债在结构、期限、成本上的合理配置,通过组织低成本存款,压缩不合理资金占用,使资产结构更加优化、更加合理,加速资金的周转来达到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

标签:;  ;  ;  ;  ;  ;  ;  ;  

利率调整对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分析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