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论文_杨艳

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论文_杨艳

杨艳

大理护理职业学院 云南大理 671000

【摘 要】此次研究重点分析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护理。通过逐步的明确致使压疮出现的相关因素,落实合理化的预防护理对策,对压疮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避免各个危险因素的出现,降低其风险,确保患者更加健康。

【关键词】压疮;因素;预防护理

压疮会使得患者承受较大的躯体痛苦,医疗需求和住院费用也会大大增加,这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需要落实最基本的护理干预【1】。手术患者受到制动和疼痛的影响,长期处于被动的体位,属于压疮易发人群。压疮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局部组织受压严重,导致血液循环出现了障碍,在营养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引发局部组织溃烂或者是坏死。压疮是临床护理的重点与难点,现已成为手术室护理的重要内容。

1 压疮的分期标准

压疮具有不同的分期标准,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根据这样的分期标准,判断出患者的压疮情况。Ⅰ期压疮表现为患者的皮肤较为完整,经过了压迫之后存在局部不消退的红斑,还伴随着疼痛和硬肿等情况。Ⅱ期表现为患者的皮肤表皮或者是真皮出现了破损的情况,可以相对明显的看到血清性水泡,患者的皮肤周边组织出现了明显的溃疡,但是尚未发现坏死问题,皮肤比较的干燥。Ⅲ期压疮表现为患者的皮肤全层破损,能够清晰的看到皮下脂肪,但是无法看到骨骼和肌肉等,伤口部位存在着坏死组织。Ⅳ期压疮表现为患者的皮肤出现了全层组织缺损问题,存在着肌肉显露的情况,能够看到外露骨骼,伤口存在腐肉。

2 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2.1 力学因素

压力是导致压疮出现的关键因素,其主要与受压的时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若是承受的压力明显大于毛细血管平均压力的时候,会使得血流减缓,以至于造成毛细血管血流闭塞和组织缺血【2】。接受了手术的患者,往往处于被动的体位状态下,身体和手术床面长时间接触造成压力聚集。

2.2 皮肤自身抵抗力

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冲洗,会使得pH值有所改变,皮肤承受着压迫和摩擦,剪切力因此而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的体温逐渐上升,每上升1摄氏度,组织代谢需氧量则会增加百分之十。若是组织持续的受压,则会导致营养物质供应不到位,合并体温的升高,造成代谢需求升高,从而导致压疮易感性有所强化。

2.3 应激反应

手术对于患者而言属于急性损失,个体极易出现较为明显的应激反应。患者的肾上腺素释放出来,机体中的环境稳定性遭受破坏,加之手术过程低血压时间较长,使得组织灌注不足,组织对于缺血缺氧耐受能力下降,由此引发压疮。

2.4 麻醉因素

因为药物本身的阻滞作用,使得患者的受压部位失去了原本较为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在麻醉药物的影响下,病人很容易出现反应迟钝的情况,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患者的皮肤组织缺氧情况加剧,无氧代谢物难以排除,这便造成了压疮问题【3】。

2.5 思想重视程度

作为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易出现的压疮问题未能给予高度的关注,是造成压疮问题严峻的关键。很多护士认为压疮问题不可避免,所以并未采取合理的对策加以预防,特别是接受了大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护理的时候,未能积极的落实相应的细节,以至于影响到预防压疮的最佳时机,很容易导致严重压疮的出现。

3 压疮的预防护理措施

3.1 安排合理的体位

手术之前,需要依照基本的要求分析患者的体位,判断其压疮极易出现的部位,运用凝胶垫或者是海绵垫,将患者加以保护,由此可以适当的避免骨突部位及床面进行接触。避免使用粗暴的方式摆放患者的体位,动作应该以轻柔为主,以免软组织和神经着力点受到压迫。

3.2 密切关注患者皮肤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关注患者的皮肤情况,动态的分析护理的效果。如果发现患者的体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需要及时的对其纠正,由此更好的落实预防性的工作。若是手术持续的时间较长,将需要医生的配合,针对于肢体受压的部位,需要及时的进行合理按摩,以此保证血液流畅。适当的进行输血和输液,以免受到微循环灌注不足的影响,导致急性压疮的出现。

3.3 做好各项指标评估

在手术之前的一天,需要及时的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展开综合评估,落实心理状态的分析、营养状态的了解等,评估人员必须是接受了正规培训的护师职称以上的人员。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清楚的记录患者的皮肤状况,在手术开始的时候和结束的时候,针对于患者的全身皮肤情况做好详细的观察与记录,依照手术采取的不同体位,检查易发生急性压疮的部位,比如说患者在仰卧位的时候,足跟、脊柱体隆突处等。患者在采取侧卧位的时候,需要关注其膝部、踝部等实际情况。采取俯卧位的时候,需要分析其胸骨部和肋缘突出部等。

3.4 术中注意保暖及防潮湿

对手术室的温度,应该适当的控制,运用棉被和毛毯等,将患者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4】。手术过程中,需要确保周围干燥,避免体液和血液等接触到皮肤,及时的将敷料更换,预见性的采取粘贴性手术巾保护切口周边区域,以免其潮湿。

3.5 强化护理人员责任意识

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的落实术中巡视工作,采取动态管理方案,密切关注患者的实际情况。每小时都需要分析患者的受压情况,这样可以及时的避免压疮的出现。在手术结束之后,若是发现患者受压的部位存在着压痕或者是潮红,应该及时的在这个部位局部湿敷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避免局部受到压疮的影响。还需要积极的落实护理记录单的填写,保证字迹清晰工整,做好相应的交接任务。

4总结

压疮的预防至关重要,属于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及热点问题,现阶段,国内外逐步的将压疮发生率视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现阶段护理质量标准中压疮发生率指标是0,也就是在院内开展相应的工作时,不允许出现压疮的情况,若是出现这样的问题,则被视为护理不到位。依临床实践证明,压疮的出现可以适当的避免,还需采取合理的防治对策。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相关因素的分析至关重要,针对于因素出现的具体情况,落实合理化的预防护理方案,对压疮患者给予高度关注,合理预防危险因素的出现,可保证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单筠璐.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238-239.

[2]葛经武. 联合赛肤润预防胸腰椎后路手术术中压疮的效果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3]刘燕梅,梁雪莲,李莲英.术中压疮相关因素及预防进展[J].药物与人,2014,27(05):27.

[4]徐青.手术室老年患者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及护理人员压疮认知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0):15-17.

论文作者:杨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  ;  ;  ;  ;  ;  ;  ;  

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论文_杨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