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及鉴别论文_罗春莲

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及鉴别论文_罗春莲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人民医院 165023

【摘 要】分枝杆菌属是一类细长略弯曲的细菌,有分枝生长趋势,可呈丝状或菌丝样生长。无鞭毛,无芽孢。本属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脂质含量高,其主要成分是分枝菌酸。本菌需氧,营养要求特殊,大多数生长缓慢,个别菌种目前尚不能人工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

【关键词】分枝杆菌;检验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有分枝生长趋势,单个、成堆或呈束状排列,大小(0.3~0.6)μm×(1~4)μm,形态如球状、串珠状或丝状,革兰染色不易着色,抗酸染色阳性,一般分枝杆莴采用齐-尼(Ziehl-Neelsen,E-N)抗酸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非抗酸菌染色呈蓝色。

1.2培养特性

本菌为专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低于30℃不能生长。pH 6.5~6.8。营养要求较高,但生长缓慢。必须在含血清、卵黄、马铃薯、甘油以及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上才能良好生长。本菌在培养基上缓慢生长,一般2~4周才能生长出菌落。菌落表面干燥、粗糙、隆起、呈颗粒状、结节状或菜花状、乳A色或淡黄色,不透明。结核分枝杆菌在5%~l0%的C02条件下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其对营养要求高,对一些营养成分有特殊的要求。例如,结核分枝杆菌专嗜甘油为碳源,而牛分枝杆菌则以丙硐酸盐为碳源。天冬酰胺是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最好的氮源,钾、镁、铁、磷等无机离子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

1.3生化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发酵糖类。多数菌株触酶试验阳性,但68℃加热后酶活性消失即热触酶阴性,借此可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区别,后者热触酶试验大多阳性。结核分枝杆菌硝酸盐还原试验、烟酸试验和烟酰胺酶试验阳性,而牛分枝杆菌则为阴性,可有助于两菌的鉴别。

2细菌学检验

结核病的症状和体征往往都不典型,虽可借助x线摄片诊断,但确诊仍依赖于细菌学检验。

2.1标本采集

结核病的标本采集视病变部位而定。一般肺结核可以采集痰、支气管洗涤或喉拭子;结核性胸膜炎采集胸腔积液、腹水等;肠结核可采集粪便;肾结核者采集尿液;皮肤结核采集脓液或伤口分泌物。各种结核都可以采集病灶组织标本。①痰标本的采集:留取清晨咳痰3~5 ml。如咳痰少可以收集头一天晚至清晨咳出的全部痰;也可以通过3%~l0%的盐水雾化吸入或口服氯化铵促进排痰。②胸腔积液、腹水标本的采集:要求无菌操作,标本应立即送检。若不能立即送检,为防止标本凝固,可加1%柠檬酸钠至终浓度为5%。③尿液标本:肾结核患者可以随尿排出分枝杆菌,但为间歇性排出,故应收集24小时混合尿作为标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标本前处理

利用分枝杆菌能耐酸碱的特性,用酸碱处理标本使标本中的杂菌被抑制甚至杀死,同时还可以溶解标本中的黏液、脓汁、蛋白等,使其中包裹的分枝杆菌释放出来,提高检出率。

2.3检验方法

涂片检查抗酸杆菌是结核病发现、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标本采集、涂片制备、染色以及镜检各步骤均应标准化并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2.3.1涂片

①直接涂片:直接挑取标本(或处理标本)涂抹载玻片而得名。根据涂抹的厚度可以分为薄片和厚片。取O.Ol ml标本涂抹10 mm×10 mm范围为薄片,取0.1 ml涂抹20 mm×15 mm为厚片。②集菌涂片:指将标本浓集以后再涂片。集菌方法有沉淀法和漂浮法。沉淀集菌法为将标本用2%NaOH消化,于37℃放置30分钟;或将标本高压灭菌液化后,3 000转/分钟离心30分钟取沉淀涂片。

2.3.2染色

本菌的染色常采用抗酸染色和金胺0染色。①抗酸染色:将标本原涂片经干燥、火焰固定后加初染液,加热至出现蒸气3~5分钟,不能沸腾,不能蒸干,冷却水洗。②金胺0染色:标本经涂片干燥、火焰固定后,滴加初染液,10~15分钟后水洗。加脱色液l~2分钟直至无黄色,水洗。加复染液l~2分钟,水洗,自然干燥后荧光显微镜检。结果为背景黑色,抗酸菌显金黄色或橙黄色荧光。

3分离培养

本菌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培养基中需要含有丰富的营养,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固体培养基有罗氏培养基、J]qll培养基、常用的液体培养基有Middlebrook7H,和Sauton培养基,而L-型细菌的检查常用TSA-L培养基。取处理后的各种标本0.1 ml接种固体培养基斜面上,置37℃5%~l0%二氧化碳培养,每份标本接种2支。培养后3天、7天观察生长情况,此后每周观察1次直至第8周报告结果。

4细菌鉴别

分枝杆菌的鉴定首先依据抗酸染色、生长速度、色素产生和菌落特征作出初步鉴定,再进一步做生化试验进行菌种鉴定。凡7天内生长菌落者为快速生长分枝杆菌,7天以上生长者为慢生长分枝杆菌,而结核分枝杆菌为慢生长分枝杆菌。分离菌株接种3支L-J培养基,2支用铝箔或黑纸包裹密封,另1支不包纸,置于37℃5%~l0%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当未包纸的试管内有肉眼可见的菌落生长时,打开l支包纸管观察其菌落有无色素产生。如果有色素产生则为暗产色菌;若无色素产生,则开启试管胶塞通气,增加管内氧含量,并做光照试验:以IOOW灯泡在相距50 cm处照射3小时,继续置于37℃培养3天,每天观察l次,并与另1支未打开的纸包管比较产生的色素。产生色素者为光产色菌)。不论照光与否,菌落均无色素产生者为不产色菌。

参考文献:

[1]杜彦懿,王平,张文莉,赵东晓,肖淑兰.涂片镜检法与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结果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24期

[2]米琳.蛋白芯片技术与涂片染色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2年06期

论文作者:罗春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  ;  ;  ;  ;  ;  ;  ;  

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及鉴别论文_罗春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