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运行故障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论文_赵文琦,顾晗,付昊

继电保护运行故障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论文_赵文琦,顾晗,付昊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继电保护运行故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运行故障的自动化效果,以及管理系统如何构建,如何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继电保护;运行障碍;信息;自动化;管理

随着我国继电保护装置越来越多,要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就必须要提高其故障信息化水平,采取更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整体的管理效果。

1、继电保护概述

继电保护是指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工况时,在可能实现的最短时间和最小区域内,自动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或发出信号由值班人员消除异常工况根源,以减轻或避免设备的损坏和对相邻地区供电的影响。

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备以下4项基本性能:①灵敏性。反映故障的能力,通常以灵敏系数表示。②可靠性。在该动作时,不发生拒动作。③快速性。能以最短时限将故障或异常消除。④选择性。在可能的最小区间切除故障,保证最大限度地向无故障部分继续供电。选择继电保护方案时,除设置需满足以上4项基本性能外,还应注意其经济性。即不仅考虑保护装置的投资和运行维护费,还必须考虑因装置不完善而发生拒动或误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损失。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主要功能就是在电力系统运行出现突发故障的时候,能够对电力设备故障进行及时的清除以及修复,进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所以,必须加强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管理重要性的重视度,这样可以为电力系统设备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加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管理咨询项目的规范管理,按照电力系统的重点统筹管理,防止出现重复,依照从严控制的原则,规范公司管理咨询项目的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明细。

随着电力系统容量日益增大,范围越来越广,仅设置系统各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远不能防止发生全电力系统长期大面积停电的严重事故。为此必须从电力系统全局出发,研究故障元件被相应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切除后,系统将呈现何种工况,系统失去稳定时将出现何种特征,如何尽快恢复其正常运行等。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就是当大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被破坏时,尽可能将其影响范围限制到最小,负荷停电时间减到最短。特别是大机组和大电力系统的相互影响和协调正成为电能安全生产的重大课题。因此,系统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方案应考虑线路、变压器等设备的实际情况,设备的设计制造也应充分考虑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实际需要。为了电力系统的安全,不仅应有完善的继电保护,还应研究、推广故障预测技术。

2、信息自动化管理模式

当前,在在各省各电网实际运营中,继电保护运行故障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各不相同,其具体的组网方式以及相应的系统配置差异更大。但总的来说,继电保护运行故障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主要由主站、分站、以及各级子站组成。主站往往设置于电网调度室,分站一般设置于电业局、直管电厂或者是超高压局,而各级子站则设置于变电站或者发电厂。主站与各级分站以及相关子站经由电力系统中的相关通信网络联系组合在一起,对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实施全面而有效的管理。各省各电网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都有自己的详细组织构造,但继电保护故障信息自动化管理模式大多采用的是以下几种。

2.1主站/分站/子站三级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在进行继电保护运行故障信息自动化管理时完成了多级结构相互配合,分级进行管理,但是它相对较为繁杂,管理难度较大。对于500kV变电站,500kV部分主要由主站直接管理,而对于220kV以及更低的电压则主要由各级分站进行管理,主站也可进行配合管理。如果是利用分站管理,主站透过相应的分站对所需信息进行提取。而在220kV变电站中,变电站信息则首先通过各级分站进行管理,主站则只需预备从各级分站提取所需信息的相应接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主站/分站独立的三级管理模式

该模式与上述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区别在于主站与分站之间不需要联系与交流,子站将获取相关信息的接口分别上送至主站以及各级分站,主站与各级分站根据实际需要对所需信息选择性的获取。该模式对于主站以及相应的分站在信息管理上存在一系列差异,但其具体的功能则基本相似。利用该模式进行信息处理,其主站、各级分站以及相应的子站信息流动较为简单,早做起来也不是特别难,较上述管理模式简便。

2.3主站/子站二级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主要是由调度主站以及变电站子站构成,构成二级管理网络,而没有其他的分站。该模式因其结构的大量简化,所以所需传输管理的信息量以及相关网络管理任务量都会相应减少,对于正处于开发研究阶段还没有形成大规模发电变电的系统或者是大规模发电变电站的建设初期都比较适合。在大型发电变电站逐渐形成之后,一般都使用三级管理模式,以实现对大规模系统的管理与控制。

3、系统的发展动向

3.1安全性

黑客、病毒等因素的存在,使得网络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在这之前,由于应对能力的缺乏和经验不足,安全性一直是令人尴尬的现实问题,一些安全防护系统尚未完全实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安全防护还需要一定时间。

3.2信息共享

现在的国内超高压变电站的存在让自动化专业和继电保护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沟通,同时此项技术本身较为开放,可更好地向故障信息系统提供服务,通常选用分层分布式开展工作。

3.3传输可靠性

故障信息系统主站、分站、子站之间的信息传输采用可靠性高、速度快的网络方式来代替通过MODEM拨号进行信息传输的方式已成为大势所趋,而且可以利用现有的国家电力数据网络(SPDnet)逐步形成完善的调度系统专用数据网络,连接各级调度中心和各调度直管的发电厂和变电站。

力求让故障信息系统可以尽最大效用发挥在保护电力系统,提供稳定性服务等功能上,系统发展着实要依据下列策略。(1)对国内外技术的发展情况保持高度关注,制定国内应用规范,为国内工作开展做好理论准备。(2)对国际上应用较好的技术经验进行合理分析借鉴,进而对国内产品进行性能开发,调控价格,检测安全性,使得国内拥有自主化产权的相关产品。(3)随着科技进步,系统的功能肯定会更加开放更加标准,随之也会带来安全隐患,需有相关方面的关注。(4)通信规约继续保持“标准化”“通用化”的目标方向,支持通信结构网络化。(5)有关保护装置生产厂家要设计既能与监控系统通信又能与故障信息管理系统通信的成熟的保护通信管理机。(6)运行稳定性,提升对干扰因素的免疫力。

科技发展,是广大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福音,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随着应用的更加广泛以及工作经验的提升累积,它在处理故障信息,分析问题方面将表现出越来越强大的能力,这时期网络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为继电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我们应继续发挥互联网等在继电保护运行方面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继电保护运行故障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装置的故障处理和预防效果,所以,本文总结了继电保护运行故障的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供今后参考。

参考文献:

[1]赵有诚,赵曼勇,贺春.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建设经验谈[J].继电器,2012,34(6):64-66.

[2]吴勇.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及发展[J].广东电力,2013(7):45-46.

论文作者:赵文琦,顾晗,付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  ;  ;  ;  ;  ;  ;  ;  

继电保护运行故障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论文_赵文琦,顾晗,付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