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研究--当代中国目录学时代与目录学特点*_情报学论文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目录学的时代性与当代中国目录学的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录学论文,情报学论文,时代性论文,图书馆学论文,当代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论述了目录学的时代性表现、成因与内涵,并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分别从发展阶段、学科意识、理论建构策略、价值取向、研究内容、学科体系、发展动力与发展方向等方面,论述了当代中国目录学的特征。

[关键词] 目录学 当代中国 特征研究

[分类号] G257

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条件。时代特征必然要体现在作为社会产儿和社会进步推动力量的科学身上,使它具有时代性。科学的整体是这样,各门具体科学也是这样。目录学就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1 目录学的时代性

翻开中国目录学史的画卷,我们看到,近代以前,由于两千年间社会历史的演进趋于平缓,目录学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因而其进步缓慢。但是,它还是一个时代一番景象,决不可以说“时代之精神殆无特殊之差异”[1]。汉代虽无目录学专著,但《七略》、《别录》遗篇反映出来的目录工作的指导思想、功用取向与目录的分类体系等,都涂上了浓烈的西汉经学色彩。南北朝时期,政治的由分而合,以经学、文学为代表的学术之转折过渡特征,与目录分类体系由七分而四分以及整个目录学的转折变化,不无联系。明清之际,封建文化进入成熟期。这一时期的目录学,其主要特点是对古代目录学的总结,集大成的《校仇通义》由章学诚完成。明末清初,考据学勃兴。这种学术风气深刻地影响着目录学,形成了这一时期目录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浓重的考据学色彩[2]。一部近代史,是一部新旧制度交替、新旧思想激荡、中学西学互争的历史。这些情况反映到目录学领域,使得近代目录学明显地体现出新旧并存、学科转型、流派纷争和起伏发展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确立,目录学迅速发展,在理论基础、方法论和学科体系等方面都独树一帜。

当我们将目录扫向西方,看到的也是目录学因时代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风貌。十五、十六世纪的西方,宗教支配着社会生活,那时的目录学也饱受宗教的浸润。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带来了人文主义和实用主义。近代西方目录学确立以著者为标目的著录原则、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和便于查检的编目要求,整个学科重应用轻理论,凡此种种,都与人文主义、实用主义有着内在联系。审视现代西方的目录学,技术中心论、重视文献流的目录控制和情报功能取向,铸造了它的基本品格。对此,我们可从现代社会文献增长极快、西方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信息化等方面找到社会与时代的因由。

中外目录学史清楚地表明,各个时代的目录学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各自具有独特的风貌。所谓目录学的时代性,是目录学会随着它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变化,在整体上或某些基本方面表现出区别于其它时代的特征。简言之,就是目录学的时代特征。

目录学是社会的科学。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作为必要性的社会需要和作为可能性的社会条件。目录学的社会需要集中体现为对揭示与报导文献信息的需要。但在社会活动中,需要总是具体的。在社会生活的不同时间范畴,书目信息需要会因为需求主体、文献流、文献体制、技术因素和环境等等的特殊性,在需要的内容、数量和形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从而对目录学提出特定的社会要示,由此规定目录学的内容与研究路向。目录学的社会条件也是历史地变化的。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经济基础、政治体制、文化教育状况和科学技术水平,这些既为目录学提供了时代的发展可能,又对目录学带来了时代的制约。

目录学与其它一切科学一样,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时代变迁会引起书目实践活动的主体、客体和环境发生变化,使得这一活动体现时代的特点。于是,作为书目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性上升的目录学,必定也有时代规定的内容范畴、研究重点和思维空间。

目录学其实是目录学家对书目实践的理性把握。书目实践是客观的。目录学家的认识却总是带有主观色彩。一定的时代,在价值观念、哲学指导、思维方式、学术思潮、科学趋势等方面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本质内容。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目录学家把握时代的哲学原则、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带着时代的眼光和时代的意识去分析、总结书目实践,由此构筑的目录学理论体系必然具有时代的风格。

概括地说,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学术思潮等各种因素直接或通过书目实践的中介,从理论基础、方法论、价值观、研究范畴与深度、研究重点、研究路向和学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影响、规定目录学的发展,从而使得目录学体现时代的要求,反映时代的精神,形成时代的内容。这就是目录学时代性的内涵。凡目录学都是时代的。任何目录学都可以从它的时代中找到其赖以存在的依据和发挥作用的领域,它们的区别只在于如何反映和在大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趋向,以及对于时代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功效。

2 当代中国目录学的特征

今天,中国目录学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条件当然会对它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当代中国目录学处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呢?

首先是社会信息化的全球大趋势。这一趋势强化了信息产业和信息科学的社会功能,为它们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对它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其次是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内环境。改革、开放作为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革命,其影响将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则要求各项工作(包括学术研究)都要自觉地服务、服从于这一中心工作的需要。

再次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大趋势。由于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和科学自身逻辑的作用,现代科学表现出整体化和认识论意识的强化两大基本趋势。“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化趋势正在加强,大量新兴学科和专业在整体化的过程中迅速崛起,各门学科和专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大大加强。”[3]现代科学更多地从认识论意义上去把握和建设理论体系,认识论、方法论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第四是世纪之交的时代特点。处在这个特定的时点,各门学科的历史责任问题突现出来。于是,反思、总结、展望乃至对方向、道路的选择,便成为当前科学的历史命题和战略重点。

处在上述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当代中国目录学取得鲜明的时代特征。

2.1 发展阶段:转型期

当前,中国目录学就其发展阶段而言,正处在转型期。这里的“转型”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是指传统目录学向现代目录学的转变。中国目录学“启自西京”,至前清已形成成熟的古典目录学形式。1840年以后,由于社会形势的骤变,书业书目、图书馆目录等新型书目的大量涌现,以及近代西方目录学东渐,提出了中国目录学近代化的要求。经过杜定友、姚名达、黎锦熙等人的大胆革新,近代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恶劣以及缺乏正确的哲学思想的指导,近代目录学并未成型,其发展是不充分的。新中国的目录学家们深受前苏联目录学的影响,在继承古典目录学和近代目录学传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目录学体系,这就是“论、史、法”的体系。新中国前30年的目录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不可否认,30年间并未明确提出建立现代目录学的目标,“论、史、法”体系也不能体现现代目录学的本质。60年代初期,类似“开拓目录学研究新领域”的呼声,反映了目录学家对现代目录学的朦胧要求。最近几年,已有“现代目录学”的明确提法,这体现了目录学家认识的飞跃。然而,就作为一种型式的目录学而言,现代目录学还在孕育之中,当前的中国目录学正在经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转型期的特点表现为人们对现代目录学的内涵、范畴、理论体系、方法论、功能以及它与传统目录学的联系和区别等基本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混乱。

第二,是指计划经济环境中的目录学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目录学的转变。根据计划经济环境中的社会书目需求状况、书目工作方式和科研、教育机制建立的目录学型式,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以改造。市场经济强化了社会的书目信息需求,改变了书目信息需求的内容、类型、层次和书目工作的内容、方式、环境;与此相适应的目录学将是怎样的型式?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时代命题是时下、也是未来几年目录学研究的焦点话题。

2.2 学科意识:大目录学观

所谓大目录学观,就是立足于全社会各种形式、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的书目信息活动的整体来建设目录学的意识。这种意识指导下的目录学应该研究。

第一,序化书目信息的全体。序化书目信息的最初形式只有目录一种,但现已繁衍成包括目录、索引、文摘、书评等多种形式的体系,而且这个开放体系还会不断发展。所有这些形式,都体现了目录作为书目信息有序化的本质,现代目录学研究理应囊括这个体系的全部。

第二,书目信息活动的全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运动的观点告诉我们,考察事物应该立足于它的运动。目录学之研究书目信息,仅仅停留于静止的书目信息产品,是有很大缺陷的;只有放眼于书目信息活动,把这一活动作为一个运动的过程来分析,才能把握书目信息的实质与全貌。书目信息活动流程由书目信息生产(编制)、书目信息传播(提供与服务)与书目信息利用(消费)等三个环节组成,现代目录学正在向涵盖这三个逻辑环节的方向发展。

第三,书目信息应用的各领域。书目信息工具作为文献控制的手段,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事实上,出版发行、情报工作、读书治学、阅读指导等诸多领域都早已普遍运用书目手段。因此,当代目录学正在向包含书目信息应用各领域的方向拓展。

第四,书目信息活动的各层次。一定社会的书目信息活动作为一个系统,从横向分析,表现为由上述各领域构成的类型结构;从纵向考察,则表现为由单位(机构)书目、地区书目、专业书目、国家书目和全球书目等构成的层次结构。由于图书情报网络和出版发行信息网络的出现,以及书目控制、文献资源共享等全球性计划的实施,书目工作突破单位机构的小圈子,向地区、国家、全球的各个层次扩展;与此相应,目录学研究也得到延伸。

文献流的无序与人们特定的文献需要之间的矛盾,是文献工作领域的一对基本矛盾,书目信息就是用以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手段。揭示与报道文献,其实是文献控制的基本方式。这就说明,书目信息活动的实质就是文献控制。所谓大目录学观,从根本上说,就是主张目录学应当以“文献控制理论与方法”为归宿。

2.3 理论建构策略:从认识论立意,以方法论开路

从认识论的意义上建构理论体系,强化方法论在科学发展中的功用,这是当代科学大趋势。目录学也紧跟科学潮流,在理论建构策略上,体现了从认识论立意、以方法论开路的特征。最近10多年,目录学方法论得到普遍重视,除常用的科学方法外,比较方法、计量方法、“三论”方法、解释学方法、移植方法、社会调查方法等均不同程度地在目录学研究中发挥作用。对方法论的重视,改变了研究视角,开阔了研究视野。从文化、知识、信息等多个角度着眼的目录学研究,开拓了目录学领域,深化了目录学内容。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代表当代目录学方向的书目控制论、书目计量学、比较目录学等分支学科,就是方法论引导目录学研究的结果。

2.4 价值取向:介入社会生活,面向经济建设

目录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人们历来重视它的致用价值。古典目录学之致用,集中体现为指导读书治学;近现代目录学之致用,转移到文献检索和情报服务方面;当代中国目录学之致用,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的确立和目录学家致用意识的深化而聚焦于服务经济建设。指导读书治学、提供情报服务,体现了目录学的应用科学属性。但是,这两种对应着各个时代普遍需要的功能选择,只是为目录学介入具体社会生活铺设了桥梁;而“面向经济建设”的价值选择则具体地将目录学与现实社会生活连结起来。因此,我们说,当代目录学才是真正介入现实社会生活的目录学。介入社会生活是目录学的目的,也是目录学的希望所在。当然,目录学之自觉介入现实社会生活刚刚起步,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使目录学能真正成为人人所需的学问。

2.5 研究内容:重点转移

当前中国目录学的研究重点,从书目信息过程来看,发生后移,即从书目信息的编制转向书目信息服务(传播)和书目信息利用。表现为:

在书目信息过程中,怎样在书目信息编制和读者利用之间架起桥梁,将适当的书目信息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给适当的读者,又成为书目信息过程的关键。

在文献交流体系中,书目信息是沟通读者与文献联系的中介。要扮演好这个角色,撇开读者与文献于不顾,仅仅囿于书目信息的本身,是不可能的。既然书目信息是文献控制的手段,目录学就不能不加强对文献的研究;既然书目信息又是读者利用文献的工具,目录学就不能无视读者心理与行为。

2.6 科学体系:多元化

目录学体系是目录学家认识的系统化。任何时候,目录学家的认识都不可能完全一致。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里,由于强调统一思想认识,没有形成目录学体系多元的局面。1978年以来,思想的解放带来了目录学家认识角度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目录学体系开始走向多元。我们看到,电大教材《目录学》的体系较之“论、史、法”体系,已有很大的变化。以书目控制为核心的体系、二次文献学体系也已提出。当前,从信息、文化等角度研究目录学的呼声很高,如果这样的研究真正开展起来,又将出现全新的目录学体系。目录学体系的多元,反映了目录学研究的繁荣。多种体系的对话与互促,必将加快目录学发展的步伐。

2.7 发展动力:技术先导

推动目录学发展的有两股力量:一股来自外部,那是社会需要;一股来自内部,那是科学的自身逻辑。当前的目录学,作为其动力的当然有多种因素,但无论从外部考察还是从内部分析,技术都是关键的因素。从外部看,现代化技术造成了文献流的新变化,这种变化加剧了文献流的无序与读者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从而增强了社会对书目信息和目录学的需要。从内部看,正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在书目信息工作中的逐步推广给书目信息、书目信息技术方法、书目信息工作、书目信息利用等基本概念注入新的意义,从而改变了目录学的内容体系,促进目录学的现代化。技术推动目录学发展,技术引导目录学的方向,这成为当代目录学的新迹象。

2.8 发展方向:整体化

在科学的分化过程中产生了目录学及其分支,但是,目录学本来应该是一个整体。由于目录学本身的进步以及人类整体认识能力的提高,当代目录学正在悄悄走向整体化。这一过程表现为两条途径,即横向整体化和纵向整体化。

沿着横向整体化之路,目录学既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出版发行学等同族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叉,孕育出图书馆目录学、情报报道与研究、书业目录学等新兴学科;又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一般学科结合,产生一个庞大的专科目录学群体。横向整体化体现目录学的工具学科、应用科学性质。

沿着纵向整体化之路,目录学内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相结合,既丰富了学科内容,改变了学科结构;又生长出书目情报服务、书目控制论等综合性研究领域。纵向整体化标志着目录学的日渐成熟。

目录学是时代的。认识目录学的时代性,把握其时代精神,并自觉地将目录学与时代精神联系起来,使目录学反映时代的要求,形成时代的内容与风貌,这是目录学的命脉所系。沿着这条路,目录学将不断走向现代化。

收稿日期:1994-10-19

*第三届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

标签:;  ;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研究--当代中国目录学时代与目录学特点*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