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论文_魏秋影

如何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论文_魏秋影

魏秋影 (涿州市医院产二科 河北保定 072750)

[ 摘 要] 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是孕妇分娩后的常见病症之一,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生产后的1个月至1 年内。它不仅影响产妇及婴儿的健康,且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目前我国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17%。现将初产妇产后抑郁症 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以及干预措施分析如下。

[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护理措施

[ 中图分类号] R248.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4-1620(2015)10-283-02

1.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相同,其显著特征是 产妇情绪低落,呈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 态,持续时间有些长。其主要表现为:①感到心情压抑、沮 丧、感情淡漠;②自我评价有些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 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③创造性 思维受损;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表现为 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 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

2.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2.1 生物因素

2.1.1 内分泌因素

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 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 值,病人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病人 表现抑郁。且产后孕激素下降,增加了产妇产后抑郁的可能性。

2.1.2 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尤其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 抑郁的发病率高。

2.2 心理因素

2.2.1 妊娠期因素

研究表明,孕期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产妇患抑郁症的可 能性越大:负性生活事件包括事业、生病、先兆流产等,是促 发抑郁的重要诱因。另有报道显示,产前情绪不稳定、有经前 紧张综合征者发生产后抑郁症者有些多。

2.2.2 分娩期因素

我国的出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过分担心分娩过程 的疼痛,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有研究显示,分娩过程 中的心理紧张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 机体变化,可致子宫收缩乏力、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导致难 产、出血增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使产后抑 郁症的危险性增加。

2.2.3 畏惧母亲角色

大多数产妇均第一次做母亲,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对我 的母亲角色冲突和适应不良,无法克服做母亲的压力。

2.3 社会因素

2.3.1 分娩结局的影响

孕妇对不同的分娩方式存在不同的担忧,剖宫产和自然分 娩,剖宫产对心理影响有些大。同时不良的分娩结局,如死 胎、死产、畸形儿及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反感等,是产后抑 郁症的诱发因素。在我国广大农村,传统的封建意识根深蒂 固,对生女孩的产妇来说,心理压力更大,这也是引起产后抑 郁症的危险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2 传统习惯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习惯是在分娩后要在家中休养1 个月,这1 个 月内不允许看书、看报、看电视,不允许出门,甚至不允许下 床。这样产妇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减少,生活范围一下子缩小, 犹如被禁闭一样,这将是产妇产生厌烦、烦躁、易激惹的不良 情绪反应,也易诱发产后抑郁。

2.3.3 家庭氛围的影响

切法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尤其是来自丈夫和长辈的 帮助,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从伴侣、父 母及同事得到有些少的行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分娩后遇到有 些多的负性生活事件,易患产后抑郁症。

3.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措施

3.1 加强孕产期的健康保健,使其安全渡过围生期 研究表明,产妇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认识及分娩知识的了解 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在妊娠早期,可以不可以向产妇提 供现阶段母儿的生理、生长发育的变化和相应保健措施;在妊 娠晚期,可以不可以向产妇提供与分娩有关的知识,帮助产妇 了解分娩过程,同时交给产妇一些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以 减轻其对分泌过程的紧张、恐惧心理;在分娩期,医护人员应 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及时给与鼓励和帮助,积极处理异常情 况,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设法减轻分娩的疼痛,消除不良的躯 体和精神刺激。

3.2 适时实施心理护理,保证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 积极开展孕产妇的心理卫生保健,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 态、个性特征、既往病史,尤其是分娩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 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采取不同的 干预措施,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增强自信 心。对于有不良心理个性的孕妇,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减少 或避免精神刺激;对既往有精神异常病史或抑郁症家族史的 孕妇,定期麻烦心理卫生专业人员进行观察,指导其充分休 息,避免劳累过度和长时间的心理负担;对有焦虑症状、易紧 张且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提供更多的帮助,运用放 松疗法,树立正确的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态度,增强心理素 质;对有重男轻女的传统封建观念有些严重的家庭,积极宣传 男女平等的意义,使宣传教育深入家庭。同时,运用语言交流 技巧,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可以不可以运用暗示、 引导、制造温馨气氛等技巧,增进夫妻、婆媳关系,促使家人 尤其是丈夫总是关心安抚孕产妇,让孕产妇时刻感到家庭的温 暖,消除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产户抑郁症的发生率。

3.3 关注产后早期产妇身心变化,及时处理先兆症状 产后1 周是产后忧郁的高发期,产后6 周是产后抑郁症的 高发期。所以,应创造一个轻松和谐而又温馨的产后休养环 境。针对产妇产后心理脆弱、易受暗示影响和依赖性强的特 点,医护人员要尊重产妇,态度和蔼热情,悉心关怀,增强产 妇喂养和照顾婴儿的自信心,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在产妇出 院前,掌握产妇的机体、生理等恢复情况,了解产妇的心理变 化,取得家属的理解和帮助。同时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工作, 如让其了解生殖器官恢复状况的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 况、产后母儿检查的时间和地点、婴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 求助的方法和对策等,尽可能地减轻照顾孩子的压力,避免诱 发产后忧郁发生的因素,保障产妇的身心健康。

总之,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婴儿的身心健康,且影 响着婚姻、家庭和社会,因此,对产妇产后抑郁要给予充分的 重视和干预,全员动员关注孕产妇的生理、心理状态的变化, 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宋承玉.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2011.

[2] 梁婷. 宋晋. 产后抑郁症临床现状及心理护理,2010.

论文作者:魏秋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4

标签:;  ;  ;  ;  ;  ;  ;  ;  

如何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论文_魏秋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