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论文_梁翠荣

浅析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论文_梁翠荣

淮安市洪泽区环境监测站 江苏淮安 223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探索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危害及原因,同提出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切实保护土壤资源及加强土壤保护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土壤污染;现状;防治措施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有害气体及飘尘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土壤遭受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受污染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对于合理利用土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1.1 土壤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农药、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已经成为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由于重金属和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断富集,致使土壤污染负荷不断增大。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土壤污染类型也复杂多样,并且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有机无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不易控制。此外,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缺失,责任体系尚不明确,土壤污防防治投入不足,社会防治意思不强,导致土壤污染所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全体性事件逐年增加。

1.2 土壤污染的危害

首先,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持续下降,许多地区的粮食、蔬菜以及水果中重金属含量已达到临界值,甚至超标。土壤污染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而且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最终损害着人类的健康。其次,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从而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第三,一旦土壤受到污染,这些污染物超标的土壤就会随着风力、水力作用下进入大气以及水体中,从而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二、我国土壤污染原因分析

2.1 农药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为实现粮食增产,每年都会使用大量的化肥,但长期大量使用氮、磷等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耕地土壤退化、耕层变浅、保水肥能力下降等问题,不但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就是农药,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1/2左右散落于农田,直接进入土壤的农药,大部分被土壤吸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最终损害着人类的健康。

2.2 “三废”对土壤的污染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面临的土壤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其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国大规模地主动利用污水进行灌溉开始于1957年,随着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和农业缺水状况的逐渐加剧,污灌面积也在增加。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有增产效果,但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此外,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排向大气,这些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形成酸雨,通过沉降或降水降落到地面,引起土壤酸化。另外,污泥作为肥料施用,常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向土壤直接倾倒,由于日晒、雨淋、水洗,使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扩散。虽土壤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有机物对土壤的污染在一定时期内都可被降解,但是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的,长期的污染势必会造成污染物的积累,尤其是重金属的积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其它污染源

造成土壤污染的还有自然污染源。例如,在含有重金属或放射性元素的矿床附近地区,由于这些矿床的风化分解作用,从而造成周围地区土壤的污染。此外,畜禽饲养场的厩肥和屠宰场的废物中含有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当利用这些废物作为肥料,如果不进行物理和生化处理便会引起土壤污染。

三、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3.1 加大农业面源土壤污染控制力度

强化对农药、化肥、农膜使用的环境管理,鼓励科学施用化肥,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有机肥可以增强土壤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合理使用农药,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拒绝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此外,积极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督促养殖企业配套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进一步提高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利用率。

3.2 加强对“三废”的监管和治理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须加强对工业“三废”的监管和治理。大力推广无毒工艺,对于工业生产中必须排放的“三废”,要及时回收处理;对废品资源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转害为利,减少土壤污染;对那些目前还不能综合回收利用的“三废”,须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严格限制污水灌溉、污泥农用。同时加强对涉重金属、危险化学品、难降解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的监督管理。

3.3 采取改良措施,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改良剂能有效加速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减少农药污染。常用的改良剂有石灰、碳酸盐和硫化物等,与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能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以阻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减轻重金属对土壤的毒害,平衡土壤的酸碱度。另一方面,可采用砂土掺黏土来改良砂性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吸附有害物质的能力、种类和数量,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活性。

3.4变更土地耕作方法

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可以通过改变耕作方法使土壤的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解决部分污染物对土壤的危害。对一些污染较重的土壤,可以采用铲除表土和换客土的方法进行处理;污染程度较轻的土壤,采取深翻土或换无污染客土的方法可以解决。

3.5加强宣传、监督管理和对土壤污染监测工作

要加大对土壤污染的监督管理力度,同时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健康意识,以此来促进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还要在调查研究,弄清我国土壤污染总体状况的基础上,研究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标准。此外,制定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通过法律手段确保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以遏制当前土壤环境恶化的趋势。

3.6开发实用技术,增加治理经费投入

至今,在土壤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技术方面仍缺乏成本低廉、简单易行的实用技术。今后,应该增加有关的科研和治理经费的投入,重点开发治理土壤污染的实用技术。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土壤污染日趋严重,防治土壤污染已刻不容缓。治理土壤污染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只要正确分析土壤污染源,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土壤污染治理措施,就能改善土壤生态系统环境,提高土壤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促进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廖治平,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J].河南科技,2011(08).

[2]姜国君,试析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3(19).

[3]代显峰,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11).

论文作者:梁翠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  ;  ;  ;  ;  ;  ;  ;  

浅析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论文_梁翠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