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子宫全切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_刘素青

刘素青(济宁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子宫全切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0 年1 月到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需要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3 例,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抑郁、焦虑、生活质量三个指标。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有积极的影响,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结论 应重视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的心理开导,积极展开心理护理干预工作,降低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子宫全切术;心理护理干预;抑郁焦虑;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37-02

子宫全切术多用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妇科临床手术。子宫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器官,精神生活上对女性有重大意义。子宫全切术对女性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身体和心理创伤,会很大程度上滋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生活质量[1-2]。因此,对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就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6 例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研究,现将有关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 年1 月到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需要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其中最小年龄为36 岁,最大为52 岁,平均年龄为46.67±6.54 岁,未婚患者两例,其余皆为已婚,所有患者皆排除同患其他疾病的可能。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 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婚姻状态、年龄、学历、病情等方面总体上大致一样,无明显差异。

1.2 护理干预方法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表(SAS)以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干预、对照两组患者入院时皆填写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调查表,手术前一天填写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手术后三个月复查期间填写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调查表[3]。通过这些调查表收集患者相关数据。

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妇科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则在不同阶段对其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由于子宫全切术患者在手术的不同时期心理反应也不同,手术方式一旦确定,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和不安等不良的心理情绪。掌握患者手术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展开有效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有积极的意义。一般地,患者最迫切想知道的是手术后对性生活是否有影响、是否有后遗症、身体能恢复到哪种程度等。

大部分患者这种情况下都会产生高度恐惧、焦虑不安,未育者甚至会产生绝望等心理反应。针对她们的心理反应,应积极在手术不同阶段展开符合当前阶段特点的心理护理干预,每个阶段的心理护理干预侧重点不同。

(1)手术前心理护理干预这个阶段心理护理干预的侧重点在于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做好术前的准备。耐心、详细地解答患者的所有疑问,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基本过程、麻醉的情况以及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子宫全切术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使患者对手术后的恢复状态有一定的认识。同时给患者灌输子宫切除不影响性生活,夫妻感情才是关键等积极观念,让病人相信子宫全切术不会对她们的工作、日常活动甚至性生活有影响,期间也要其丈夫陪同聆听,丈夫乃至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极大增强患者手术信心,消除术前恐惧。

(2)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这个阶段心理护理干预侧重点在于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

要以和善的态度、缓和的语气给予患者肯定的心理暗示,从而达到恐慌消除的干预效果。

(3)术后心理护理干预此阶段要肯定手术的成功,给患者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比如提醒患者注意多喝水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同时通过性知识指导和健康教育,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子宫的缺无。

1.3 评价比较指标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生活质量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调查表中每一项都有一定的分值,抑郁、焦虑得分越低说明患者情绪越好,生活质量调查结果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分析方法利用SPSS 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选用t 分布检验,P<0.05 表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患者抑郁、焦虑调查结果从表2.1 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入院时抑郁、焦虑的分值都相差不多,甚至干预组分值高于对照组。但干预组经过心理护理以后,在手术前一天和手术后三个月干预组抑郁、焦虑的分值就大大低于对照组。

经过心理护理以后,在手术前一天和手术后三个月与入院时对比,干预组抑郁、焦虑分值明显降低,相反对照组的抑郁、焦虑分值提升了。

表2.1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表

3 讨论子宫是女性身体系统一个重要的器官,子宫的切除对于女性来说是极大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产生的一系列病症和不顺的生活状态在极大程度上是心理作用引起的,所以对子宫全切术患者除了对其身体疼痛的关注以外,还要重视对其的心理呵护。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术前的心理不安,术中的恐惧以及术后恢复期的不适,使患者情绪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4]。

心理护理干预指的是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语言或者肢体表现以及眼神的交流等方式给患者传达一个肯定、乐观的心理暗示,从而有效转变患者的消极心态,达到护理效果。心理护理干预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受到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家属的重视。心理护理干预是现代护理的主要模式之一,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我们应该掌握护理过程中的沟通、技巧,巧妙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给患者提供更多精神、心理的医疗服务[5-6]。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子宫全切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能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减轻患者恐慌和不安,并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独立性等领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干预无论对于患者心理活动还是生活质量都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1] 庄绪琳. 术前心理护理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性心理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22):2297.[2] 姚瑛. 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0(30):59-100.[3] 濮海燕. 子宫全切术120 例的心理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6):6403.[4] 李中菊, 孔祥娟. 心理护理在子宫全切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 2009(17):157.[5] Aalders JG, Thomas G. Endometrial cancer-revisiting theimportance of pelvic and para aortic lymph nodes [J]. GynecolOncol, 2007, 104(1): 222-231.[6] 李斌,吴令英,李晓光等. 前哨淋巴结识别技术在子宫内膜癌的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2011, 35(ll):640-643.

论文作者:刘素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0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在子宫全切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_刘素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