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思想、心灵、情感的碰撞论文_陈丰云

语言、思想、心灵、情感的碰撞论文_陈丰云

——浅谈“悟赏品悦,自主发展”教学模式

陈丰云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复州湾中心小学 11600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层层推进,小学语文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新的教学理念以强有力的优势占据教育者的大脑,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组织的研究,也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悟赏品悦,自主发展”就是在这种形式下形成的语文教学模式,它是语言、思想、心灵、情感的碰撞,真正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悟赏品悦,自主发展” 这种教学模式是如何实现“语言、思想、心灵、情感的碰撞”呢?我认为在于重情趣、重感悟、重拓展。

一、重情趣

1.教师要有激情,能够创设情感浓郁的课堂氛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一种主动的精神去汲取知识,运用知识。创设这种学习氛围,教师要有情,要有驾驭课堂的激情。教师要有对语文教育饱满的热情,对每一节课都要有激情。这就要求教师对文本思想感情有较强的感悟力。教师应关注教材,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要与文本对话,要读进去,要跳出来,在读中悟情,做到以情披文,情景交融,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震撼,与教师、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2.教学设计有新意,激发学生潜在的意识。要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语文课不仅要有情,还要有趣。教学设计的新意,一节课哪怕只有一点、两点,只要出其不意,就会使学生感到有趣味,从而愿意学,而且乐此不疲。教学设计的新意体现在开讲上,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运用的方法:文题法、文眼法、文脉法、文技法、文体法等。

3.教师语言要有鼓动性、幽默感和感染力。课堂上,教师的责任是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拨,是鼓舞,是激励,教师对学生的情是通过“戴高帽子”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解惑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耐心与激励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期待、鼓励的眼神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抚摸与微笑传递给学生的……总之,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内需。

二、重感悟

1.在朗读中感悟。“以读为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贵自得,书忌耳传”等等名言,从某种程度上提示我们感悟语言的方法只有一个字——“读”,读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感悟。

2.在咬文嚼字中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文章的一些精妙之处,体现在用词的巧妙上。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悟字词,从咬文嚼字中训练语感。

(1)换词比较。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就是把句子中所要推敲的词语换成一个与之相近的词语,两相比较,让学生品味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精当。

(2)增删比较。我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中,“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树。”一句,让学生把“迫不及待”去掉,把这句话改为“小猴子爬上树”,比一比,两句话在情味上有什么不同。通过揣摩比较,学生马上领悟到加上“迫不及待”更能体现出小猴子那种急切想吃到葡萄的心情。

3.在品析句子时感悟。必须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找到对句子的感觉。体验句子所蕴含的感情和蕴味,进入角色,与作者产生共鸣。情指的是思想感情,味指的是审美情趣,句子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和审美意趣,而这种情感和意趣在句中并不明白直露、一目了然,往往是将其奥妙之处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让学生去想象,去体验。

三、重拓展

1.摘读课文。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的过程是求知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读书时摘录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丰富语文知识,在鉴赏的过程中提升语文修养,在思考的过程中开拓视野。

2.研读课文。读书贵有疑。“学则须疑”,有疑也就有了思考,有了思考也就有了探索,有了探索才会有成功。读书若只是泛泛而读,看些词句的组合,看些段落的层次,看些故事的热闹,那是无甚效果的。阅读,要注重对所读作品的深思慎取,不迷信书本,敢于质疑书本,更善于利用书本。

3.写读课文。学过一篇课文后,可以通过写作练习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练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优秀的小说都有后话可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续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评写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本身或某一方面的内容发表看法。对学生的评论,不要求其看法一定准确,但要言之有理。

4.说读课文。说,既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也是学习语文的方法。

综上所述,“悟赏品悦,自主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提倡自主学习,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打破传统教学组织的“灌输”特点,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他们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绪;使学习活动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心智的拓展,心灵的放飞;是学生语言、思想、心灵、情感的碰撞;使学生得到自由、健康、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恒辉《悟赏品悦,自主发展》。

[2]韩军《语文教育是精神教育》。

论文作者:陈丰云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  ;  ;  ;  ;  ;  ;  ;  

语言、思想、心灵、情感的碰撞论文_陈丰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