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与发展--庆祝信息与信息工作出版30周年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繁荣与发展--庆祝信息与信息工作出版30周年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繁荣与发展——贺《情报资料工作》创刊3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繁荣论文,情报论文,周年论文,工作论文,资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情报资料工作》(前身为《资料工作通讯》,以下简称为《工作》)是我国社会科学情报专业领域学术第一刊。从1980年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30年的不平凡历程。

我对《情报资料工作》有着很深的感情。作为《情报资料工作》的一名读者,从刊物创刊起我就开始阅读刊登的论文,汲取学术营养;作为一名作者,我在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心得,力图共同推动学术发展。《工作》对我的教学与科研都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

我与《工作》编辑部的几任编辑老师孙黎明、杨正翠、徐亚男等都有过很多友好交往,见证了刊物从内部发行,到成为正式出版物,再到如今成为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一份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的历程。看到了贵刊得到研究者的广泛认同,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努力的足迹。编委会主任黄长著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德高望重,是我的良师益友。从与各位编辑老师的交往中我深刻体会到《工作》特有的品格。2003年,我荣幸地被聘为《情报资料工作》编辑委员会委员,有机会与其他委员一起参与刊物的工作,更加体会到了《工作》任重道远,具有光明的未来。在《工作》创刊30周年之际,谨撰短文,一是表示衷心祝贺,二是表示诚挚感谢。

鲜明风格

《工作》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连续出版了176期,发表了数千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的内容涉及社会科学情报理论与方法、普通图书情报学理论、信息需求与服务、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等研究领域。阅读各期,我感觉《情报资料工作》具有自身鲜明的风格和特色。

(1)致力于服务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情报资料工作》作为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会刊,长期以来服务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与发展的需要。时刻结合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现实需要,积极推动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发展。《工作》重视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发表社会科学情报服务方面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在很多学术期刊更名的情况下,《工作》一直沿用“资料工作”的传统,体现了社会科学情报工作者甘为人梯、乐于服务的奉献精神。

(2)致力于图书馆与情报学科理论创新。图书馆与情报学是学术之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与社会文化、科学与教育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在促进图书馆与情报学科理论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理论探索”一直是《工作》的核心栏目,发表了一系列有分量、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图书情报研究各领域理论问题的论文,形成了一个在理论研究领域非常有建树的核心作者团体,为我国图书情报学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虽然理论研究是《工作》的特色,但刊物并不局限于此,学术视野非常开阔。特别是十分关注社会科学情报实践的变化,对实践提出的问题反应敏锐。《工作》设有“数字图书馆论坛”、“信息技术”等栏目,关注社会科学信息管理领域的发展变化。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刚兴起的时候,《工作》就关注了其技术、政策、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对推动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应用发挥了作用。2010年,《工作》又将云计算、语义网络等作为选题,及时反映了这些新技术在图书情报领域应用的关键问题。《工作》还专设“实践研究”栏目,注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成果的刊登,强调成果的可操作性,便于成果在实际中的推广。在成果刊登上,《情报资料工作》既重视学术积淀,又关注学术热点,为图书情报学各领域研究成果的交流创造条件。《工作》重视学术名家的力作,也鼓励、提携学术新人,体现了宽广的学术胸怀,为促进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的繁荣贡献了力量。

(4)注重与作者、读者的沟通交流。多年来,编辑部通过在全国范围开展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听取读者、作者的意见,及时吸收对《工作》有价值的好建议,使刊物与学术界、实践界实现良好互动。20多年前,我在武汉大学就读研究生期间,就多次参加《工作》召开的座谈会,体会到了编辑部从善如流的优良传统。编辑部也委托我组织过有关青年学者对学术研究看法的稿件。近些年,编辑部通过积极约稿、有针对性组稿的方式,获得了大批高质量的稿件,进一步促进了刊物学术质量的提升。我们感到,《工作》为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人才成长不断创新方法、采取新举措,效果显著。

有效地吸收借鉴国际经验对于促进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工作》非常重视与国内外同行的联系,介绍国际上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刊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曾专门设立“国际信息业”栏目,注重报道国外理论界和实践界的研究成果,分析国外经验的利弊得失及对中国的适用性,提供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为我国研究者汲取国外研究成果提供了途径。

美好未来

《工作》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累累硕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工作》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在我国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地位。200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瞄准学术发展前沿,打开认识视野,拓展思维空间,既立足当代又继承传统,既立足本国又学习外国,大力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2009年,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再次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情报工作正在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图书情报工作为《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舞台。紧密结合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需要,积极推动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发展也成为《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数字时代,随着信息生产、存储、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信息资源的数量急速增长。在这种新型技术环境下,人们的信息利用行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信息获取的途径更加便利和多样化,学术交流的环境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对《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现实土壤,图书情报学科的发展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通过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提高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水平,推进图书情报学科的发展是时代对《工作》的新要求。

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根本之一是研究方法的创新。国际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非常重视研究方法的应用。据我们的研究,在英美等国家的图书情报学科高水平同行评议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中,普遍采用了比较规范的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工作》在学术规范方面的成就是突出的。衷心希望《工作》在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图书情报学科研究的形成与发展中,敢于担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标签:;  ;  ;  ;  ;  

繁荣与发展--庆祝信息与信息工作出版30周年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