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是否正在经历重复建设?_华西都市报论文

中国报业是否正在经历重复建设?_华西都市报论文

中国报业遭遇重复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报业论文,重复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或许是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引发的忧虑,或许是经营报业巨大利润的诱惑,1999年中国报纸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竞争”,价格战、发行战、广告战在各大中心城市此起彼伏;在这个行业里,行政和市场的力量相互交织,传统与新兴的矛盾相互交锋,以至于我们无法清晰地判断中国的报业是否开始真正面临考验,是否真正遭遇到“重复建设”。但是,一场有关报业竞争格局的变革已在悄悄展开。

报纸大战烽火连天

新千年第一天,《广州日报》史无前例地出版了200版, 个别地区售价高达15元,仍然供不应求。在西安、成都、南京、武汉、广州、上海、北京等地,1999年的报业市场都经历了不小的震动,其竞争程度丝毫不亚于这几年的彩电、空调大战。

每天早上6点多钟,西安的大街小巷里就响起了《三秦都市报》、 《华商报》的叫卖声,而去年8 月刚成立的《劳动早报》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加上老牌的《西安晚报》,西安及其周边的城市类报纸就被这几家牢牢占领,每家报纸的零售价不超过5角钱, 有精明的报贩把三张报纸搭在一起只卖一元钱。

成都,这座城市目前公开发行的报纸多达60多种,而近几年涌现出来面向市民的综合性日报更是抢尽了风头,《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报纸发行量达到四五十万份,广告年收入过亿元。激烈的竞争已使下午出版的《成都晚报》改成了早上出版,最便宜的《商务早报》去年每份仅卖3角钱。

南京已有11家日报,去年10月改版的《现代快报》以一份一角钱的酬宾价引发“地震”,而5 月全新包装后的《江苏商报》更是短时间内发行量达到13万份,其震撼价格是2角钱,成为南京销量最大的早报。

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报业传统竞争之地,一些“黑马”也是不断出现,全国发行的《环球时报》, 两三年发行量就超过140 万份,100版的《精品购物指南》在北京地区仅售一元钱, 年广告收入几亿元,上海的《新闻报》分为早、中、晚三次出版,发行量高达几十万份,广州两大报业集团旗下的各类报纸更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早已打得不亦乐乎,厚厚一叠的彩色印刷报纸售价不超过五六角钱。

报业市场的冷思考

为什么都市类报纸会异军崛起,成为近几年新闻出版市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以《华西都市报》为例,1995年1 月作为《四川日报》子报正式创刊,原本投入300万元,并预计第一年会出现亏损。 结果仅投入100万元,就实现自我滚动开发,当年赢利几十万元,发行量7.5万份。到了1998年,发行量超过52万份,广告收入1.3亿元, 创造了中国报业的神话。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全国36 家广告收入超亿元的报社中, 有30家是都市报,广告总收入为70亿元,占全国报业广告总收入的63%。

惊人的业绩,惊人的利润率,在当前中国市场普遍不景气的环境下,都市报的发展显得格外抢眼。高额利润的吸引相当巨大,去年各大城市爆发的报业大战正是逐利资本进军报业的一个表象,不难发现,报纸乃至传媒业正在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但是,正如VCD等行业类似的经历, 都市报也开始面临“重复建设”。为争抢市场份额,南京的报纸降到了一角钱,《华西都市报》成为各报争挖人才的宝库,西安的报纸发行几乎成了“大派送”。更有其甚,为了追求“卖点”,有的报纸格调不高,哗众取宠,有的报纸互相攻击、相互揭短,这种争斗显然已不是正常的“充分竞争”。

新闻出版署近期出台了《关于落实中央“两办”30号文件调整报刊结构的意见》,提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原则上不办机关报,内容重复的予以合并,报刊不得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发文征订,经贸委所属国家局和中央机关各司局不再办报等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厅局报刊也将在今年做出较大调整。

某权威负责人近日指出,报刊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解决重复建设问题,全国2000多家报纸中有不少内容雷同、发行量很低的报纸;二是解决靠行政命令摊派的问题,这类报纸质量较差却靠行政手段生存。这些报刊的存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非常有必要集中清理,此次报刊调整意见就是体现了这样的精神。

不管是来自市场还是来自行政的力量,“重复建设”问题出现在报业市场已是不可避免,2000年的中国报业还会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传统的格局在萎缩,都市类报纸在崛起,这就是今日报业的明显趋势。

标签:;  

中国报业是否正在经历重复建设?_华西都市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