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市场选择还是行政威胁——评股市退出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股市论文,机制论文,行政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证监会近日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对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就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条件、法律程序、信息披露、处理权限等事宜作出了详细规定。《办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股市的退出机制正式出台,证券市场上的“只进不退”的现象将成为历史。
很多人为此欢呼,甚至有人以为中国的股市由此走向了规范,我们的改革前进了一大步,股市将开始发挥资源配置等功能。但是,我们要问的是,有了退出机制就足够了吗?股市开始正常地发挥作用了吗?
没有退出机制的市场肯定是一个不规范的市场,股市也是一样。退市将对上市公司是一种“可信的威胁”,对其行为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没有退出机制的约束,无疑是对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公司的长期纵容。在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如果上市公司无法经营下去,摘牌甚至破产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再正常不过的事。以纳斯达克市场为例,在近5年来共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已经有1000多家因各种原因退出纳斯达克市场。
由于退市机制不健全,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质量实在是令人担忧,亏损公司数量从几家、十几家猛增到现在的百多家。ST、PT公司队伍也不断加大,目前沪深两市ST公司达49家,PT公司8家。
在《办法》出台之后,上市公司和股民都普遍开始猜测,政府到底会在什么时候开始驱逐令、哪家公司将第一个被驱逐出场、会驱逐几家公司,有谁不幸落网。在这个市场上,不是股民和上市公司之间在相互博弈,而是这两类市场主体在共同和政府进行博弈。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从它们的猜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简单的事实:市场上的退出机制掌握在政府的手中。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前苏联、波兰、匈牙利等国家在改革计划经济时,它们也曾不断地引入市场。但是,在它们看来,市场是能够“控制的市场”,政府可以控制市场发挥作用的范围、时间和力度等各个方面,当然包括退出机制。这是布鲁斯、兰格等人在早期的经济思想。遗憾的是,这种思路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也受到了米塞斯、哈耶克等人的攻击。在不断的理论争论过程中和实践发展过程中,通过包括斯蒂格利茨、青木昌彦等几代经济学家的努力。人们逐渐地意识到,市场经济不容许有一个凌驾在它之上的无所不能的政府存在。市场是诸多经济主体相互作用的场合,也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市场的发展本身是“自然秩序的扩展”,不是谁能够管制住的。
在中国改革的历史上,也曾经有类似的对市场经济的误解。在80年代引入市场的作用时,一些人简单的认为:这还不容易吗,政府给每一个商品定一个价格不就行了吗?结果怎么样?有了价格,企业的行为照样地不规范。很简单,企业没有竞争,盈亏也丝毫不影响到它们的利益,它们为什么要对价格作出反映?价格的作用也就失灵了,市场根本就没有办法配置资源。所有,才有人提出要进行产权的改革,要引入竞争机制和退出机制,要让企业破产,要降低行业的进入壁垒,要减少政府的管制,要政企分开……。这样才开始触及到问题的本质了。但是,实践的发展还是在不断地提醒我们,这些也不是市场经济的全部。因此,单纯在股市推出一个退出机制,没有其他方面的配合,是不可能发挥股市所具有的配置资源的功能的。想一想,如果不能让好的企业进入股市,而是由政府来选择企业;如果还是由大庄家“一手遮天”;如果还是没有一个较好的信息披露的机制,股市能够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吗?
市场经济是一系列制度安排的集合,退出机制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要素。这些制度安排之间具有互补性,缺一不可。这是比较制度分析得出的一个结论,也开始为经济学家所公认。所以,退出机制的出台,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股市之完善,任重而道远。
是不是要依靠政府来制定和完善所有的这些互补性的制度安排?并不一定。这里有必要引用梁定邦先生2000年12月21日在南开大学的讲演。他在对比国际上的一些通行的法则之后认为,政府所要做的只是要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管制市场上的垄断行为,甚至没有必要依靠政府来规定上市的标准。重要的是,股市是一个市场,是一个由股民和上市企业共同组成的市场。要相信股民的眼光,他们会遴选出真正优秀的企业,也会把劣质的企业淘汰出局。在美国,企业被赶出主板主场之后,还可以退回到二板市场,如果还不行,再退回到柜台交易,之后再是分红纸交易。当然,一个好的企业也完全可以逆着这个顺序走向主板市场。在这样的制度安排的情况下,美国并没有依靠政府以“退出”相威胁,市场运行的很好,也很有效率。在英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管得更多,效率也更低。
梁先生曾经是香港证监会的主席、中国证监会的首席顾问,他对政府角色的看法,实在是真知灼见。与其由政府挥动着退出机制作为威胁的手段,不如规范企业信息的披露,让市场去选择企业。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思路。前者是控制和管理市场的思路,后者是相信市场的思路。只有在后一种情况下,市场才能够真正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