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时代新人”培养的再思考论文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时代新人”培养的再思考论文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时代新人”培养的再思考

孟园春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一命题的提出为新时代“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指明了方向,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基本遵循。“时代新人”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备力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和根本要求,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视域阐述“时代新人”的内涵,探索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时代新人;培养

一、“时代新人”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时代新人”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包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当中,它引起了各方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不仅在原有的育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提法,还确立了一个新的育人目标。

专家表示,未来我国还将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在此基础上,“三变”改革红利将加快释放。不过,党国英也指出,进一步释放“三变”改革红利,还需要探索股权交易机制,让村民家庭拥有的股份可以拿来交易,通过股权交易平台实现要素资源市场化,使资产在竞争机制中实现增值。

“时代新人”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表明了我国发展新阶段新力量,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有效结合的产物,更加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更注重遵循时代发展的规律性。具体来说,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足了时代的进步需要,符合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凸显了育人目标的新阐述

教育界普遍认为“时代新人”概念的提出对于新时代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体现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更蕴涵着主体的创造性、发展性、进步性特质,否定了人抽象的类存在物的思想以及孤立的个体理论,肯定了人是现实的社会存在物,肯定了人的价值以及创造的意义。伴随着“时代新人”目标内涵的逐步明晰及深度阐述,“时代新人”的价值将被进一步挖掘出来,其重要性也将得到更广泛的体现。

(二)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规律,提供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九大在部署这项任务时明确提出了“时代新人”的重要目标。这表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与侧重点,这其中包括两重内涵,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向性;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与落脚点。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有效的落地平台和准确的基础支撑。这就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仅围绕“宣传”而展开,更要实践于“育人”的根本要求上,这体现了高层次、高质量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精神势能的重要彰显,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领航与支撑作用。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渠道,将培育“时代新人”融入国民教育中。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传递知识、丰富涵养和培养造就人才的功能,以国民教育为重点,依托各类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科研等活动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培养“时代新人”。坚持立德树人的国民教育理念,以培养“时代新人”作为国民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课堂和教学中,在知识上教授“时代新人”,在思想和实践中不断影响和润化“时代新人”。

(三)突出了概念的重要价值,拓展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视野

“时代新人”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精神品质、素质道德、使命担当三个层面的特质。精神品质应实践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活动中,素质道德应融合马克思科学理论品质,使命担当则体现于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的最终目标当中。

“时代新人”这一概念蕴涵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理论范畴,有着扩展和深化的潜质。它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落脚点,这一研究可以围绕培育“时代新人”来展开论述,通过对其研究,不仅可以明确育人的目标以及要求,也更加深入理解育人的路径与方法。这一概念的提出直接面向公众领域,不断地演进和扩展,具有一般性的理论价值。这个概念有着包容性与适用性的具体特征,具有历史阶段的表征,同时又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内含过去、外扩未来,可以针对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研究和拓展,拓宽了研究视野,扩大了研究范围。因此可以说,“时代新人”的概念可以从狭义的层面扩展到广义的层面,从特殊性概念上升到一般性概念。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夯实时代新人的认识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国家价值观的一种表现,指导着全国人民的价值标准。“时代新人”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代表社会发展的特征因此,“时代新人”所具有的价值观必须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这里的价值观是指价值主体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实践的认识和认同。培育“时代新人”就要培养“时代新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认同,要培养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决心,在思想上和价值上导引并型塑未来。

二、“时代新人”的理论内涵

“时代新人”这一词语贴合时代发展的环境,符合时代发展的氛围,具有宣传上的时效性、进步性、时尚性、简易性。它简明易懂、通俗上口、易于传播,在最新一段时间的宣传和传播的过程中形成的广泛影响力已经能够证明。并且内涵开放、兼收并蓄、面向未来,使得传播更为广泛、更可持续。

(一)精神品质

当时连队的成员是由老军垦和支边青年组成,文化水平都不高。一个高中生出现在连队是件很稀奇的事。两个月后,他被安排了一个不脱产的记分员,每天和大家一样劳动,下班前一个小时验收每个工人的成绩,下班后顾不上洗脸吃饭就整理当天每个职工的工作量和完成任务的百分比。然后站在房顶上拿着铁皮喇叭,向全连公布,天天如此。虽然这样很辛苦,但他从没喊过累、叫过苦。

“时代新人”概念的提出,不仅对个人素质结构进行调整,它强调了一个新的维度,即人的精神品质。这把育人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可以说,育人不仅仅是要提高人的素质,更要培育人的良好的精神品质。所以我们要从精神品质的层面去把握和理解育人的最终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历史与现实发展要求,深刻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四个自信”“奋进者”“开拓者”“弄潮儿”“实干精神”等等优秀词汇都是对精神品质的正确阐述。他所强调的青年一代要有奋斗精神,要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创造,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工作落到实处,坚定把改革进行到底,这些都是精神品质层面的要求,是“时代新人”应有的基本的精神品质,应把这些精神品质作为干事创业的最大精神动力。

(二)素质道德

培育新人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我们一直坚持的育人目标,当下我们培育“时代新人”也要继续坚持和弘扬这一育人目标,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所蕴含的素质道德能够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可以说,“时代新人”理论内涵要求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自觉行为;加强时代新人榜样引领和示范作用,发挥时代新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投身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方面做出表率,养成日常行为准则,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周围的人,把提升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爱国情怀、知识视野、身心健康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等综合素质作为时代新人的素质道德基础目标要求,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素质道德水平,这是“时代新人”内涵中的基本要求。

(三)使命担当

她没有抬头,每个人都只能看他人的分数。这是公司为了提升员工竞争力做出的规定。“我可扣了多少分,唉。工作的时候想了一下晚上超市打折,现在午餐都扣了。”同事垂下脑袋,看着自己的餐盒:只有几根菜帮附在米饭之上,消瘦而孤苦伶仃的。头顶上方悬浮着鲜红的60字样。

“时代新人”的理论内涵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砥砺前行、不畏艰难、勇于创新,能否在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过程中凸显个人价值,贡献自身力量,是衡量能否符合“时代新人”的重要标准。“时代新人”是民族复兴大业的重要担当者,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要让“时代新人”凝聚起磅礴的力量,共谋发展,开创未来。因此,在使命担当这一层面上,要深刻理解与把握“时代新人”所涵盖的理论内涵,以历史的思维、战略的思维、辩证的思维与创新的思维理解“时代新人”,这是培育“时代新人”敢于担当、勇于进取的重要维度。

三、新时代下“时代新人”的培养路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涵养“时代新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在培养时代新人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时代新人的培养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基本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

最高海拔1900余米的重庆石柱县,地处武陵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却使这个美丽的县城积贫积弱。通过建档立卡等一系列手段,石柱县将脱贫目标彻底量化,并实现“一对一”帮扶,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只能“扶一时”,难以“扶一世”的问题。

“时代新人”的最高目标要求是将精神品质和素质道德外化为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最终目标。只有把精神品质和素质道德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才能充分实现个人价值,把握时代的脉搏,掌握行动的纲领。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就要求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知识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体现,应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自觉成为新思想、新理论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图4所示为某地区配电网络:STA为变电站;HW1、HW2为环网柜;S1为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开关,S2-S9为负荷开关;T1-T9为配电变压器;FI1-FI9为故障指示器。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涵养“时代新人”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涵了当前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公民的道德和行为标准。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作为“时代新人”也必须坚持遵循、发展和弘扬社会道德标准。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基本的道德规范内化在思想中外化在行动上,以此,推动“时代新人”高尚道德理想的形成。在行为上,规范自我言行,笃定何所为与何不为。“时代新人”要具有规矩意识,这种规矩意识不仅表现在处理好自由与道德、自由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更表现在实践中具有知行的底线思维。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思想、各种诱惑不断地充斥着人们的头脑,科技的发展更要加强道德的自律,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念、尊纪守法。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守住底线不越矩、不激进。

(二)以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来滋养“时代新人”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更是内涵丰富且历久弥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要培养“时代新人”,要不断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来滋养和塑造“时代新人”。

1.精神品质的滋养。首先,从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中吸收营养来塑造“时代新人”的人格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价值是统一的,人格的培养是在道德的培养中实现的。我国传统文化里人格的培养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达到“修身养性”从而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无论是孔子的君子之道中“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大胸怀,还是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追求,以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家国天下的志向等等崇高的人格理念,都在实现自我与贡献社会中形成的。这个崇高的人格理想在今天仍然是培育人才的关键,更是培育“时代新人”更应该具有的优良的品质,在自我发展中完成为社会对国家的贡献。因此,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这些品质教育和指导“时代新人”树立崇高的人格理想。其次,有利于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主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培养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要具备的家国天下与自我人生价值、自我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决定了这个人的人生高度,要培养铸造“时代新人”可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关于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对待自己、他人,对待民族和国家等态度上。在自我修养上,强调内圣外王,通过自身的格物、致知等提升修养,进而实现人生理想和伟大的抱负;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上,儒家思想中主张“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诚实守信”等;在对待国家态度上,注重国家利益的价值观。先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再有“先天下之忧”“精忠报国”,后又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国家观。在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在玄学中天、地、人相并立和统一。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精神元素可为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提供指引和借鉴。

2.涵养“时代新人”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利用传统文化来涵养“时代新人”,也可以从增强“时代新人”的文化自信角度来滋养培育“时代新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强力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增强文化自信,首先是自我文化的自信。作为“时代新人”必须要具有深层的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就是来自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上。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时代新人”,首先是在熟悉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的基础上,明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理念。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内在的核心,我国传统文化中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所在。“时代新人”是担当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和重要人才。只有让广大青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内生地理解和接受本民族的文化,才能实现文化自信。

(三)用良好的环境塑造“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的内容广泛且复杂,环境教育是重要一环。环境氛围在培育人才中具有隐藏的教育功能,环境对于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时代新人,就不能忽略良好的环境建设。用良好的环境塑造新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时代新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净化网络空间,健立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和机制。净化网络空间一是要加大对网络空间的管理,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对于恶意中伤和不当言论的行为,予以取缔或给予法律的制裁。二是要加强网络思想的引导,建立健康的网络价值观。首先要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其次要明晰所坚持和遵守的网络道德底线。另一方面,构建良好的育人氛围。育人氛围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等共同的育人环境。在社会层面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加强思想道德水平建设和社会文明程度建设,为培育“时代新人”营造好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学校层面上特别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以培养“时代新人”为最终目的,注重知识培养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教育,在学习环境上要大力提升校园的精神环境的建设,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在家庭层面上,把家庭教育作为育人教育的重要部分,给予重视,家长要参与学生的教育中要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树人教育。要注重家庭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养成良好的家风家教。

参考文献:

[1]张凌林.蒙以养正:以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01).

[2]刘建军.论“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J].思想理论育,2019(02).

[3]韩震,王临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演技与现实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

[4]蒲清平,李婷婷,高微.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关于时代新人培养的新思考——基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反思[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戴木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J].道德与文明,2017(06).

[7]唐景莉.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写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之际[J].中国高等教育,2017(24).

【中图分类号】 B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19)09-0072-04

【作者简介】 孟园春(1992-),女,山西临汾人,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马雅兰]

标签:;  ;  ;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时代新人”培养的再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