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用工具撬动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论文_张谦美

浅谈如何用工具撬动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论文_张谦美

甘孜州康定市回民小学 张谦美

【摘 要】学生用工具动手操作对他们概念的形成、规律 的发现、算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而合理有效地利用数学工具更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 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 我规划的能力。

【关键词】工具;撬动;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 思维、心理等方面。包括数学意识、解决问题、数学推理、信息交 流、数学心理素质五个部分,数学素养是人的数学素质和专业素质 的从重体现。工具:题目中的工具指服务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广泛数学 工具,包括教具和学具,包括大自然原生态的和现代先进高端的, 也包括自己自创的和学习前端学校做的。比如:模型、实物、图表、课件、直尺、圆规、三角板、小棒、视频也包括自己做的长方体、 正方体等自制学具。撬动:本意用杠棒或尖利的工具借助支点拨动或挑起东西,形 容借助一定的力量将事物向前推动或者挑起来。我们这里指组织学 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从 形象到抽象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

美国物理学家利德曼提出了“动手做”(Hands-on)探究式学 习,“动手做”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 探索规律,从而掌握知识,提高数学素养。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更注重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 动手实践内容。新课标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如 用摆小棒、分图片来理解“10 以内数的组成”;用搭积木、剪贴等 方式,理解立体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另外还有 收集数据、进行摸球游戏等。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让 学生学会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是当前小 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增设“实践活动”课,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小 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用工具撬动小学生数学素养是培养民族地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规划能力的金钥匙。 我们民族地区小学生受当今社会学习无用论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存在学习的动力不足,静不下心来学习,有的把精力放在 攀比权、钱等物质方面,对于学习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我们民 族地区的家长对于孩子生活上过分关怀,溺爱孩子,对于孩子的事 情包办过多,甚至有的家长帮孩子做作业。部分家长对教育规律、 教育技能懂得较少,加之民族地区小学生相对见得少,学生的空间 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较弱,数学学习与生活脱节。 近几年我们民族地区小学虽然有了比较先进的设备,但受地域环 境、传统思想、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等方面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们怕费时费力比较忽视用工具撬动小学生数学素养类活动,有的老师把传统的 “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有的老师滥用合作形式,缺少实质性, 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 学习的能动性差,课堂上老师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一旦离开了教室,知识就抛之脑后。这就更需要学生充分利用数学工具,经历知 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那么怎样用工具撬动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呢?当然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有效性。动手操 作能力的增强、实践意识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而教师在动手实践 操作过程中应该真正履行“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1.有的放矢,注重差异,有效地利用数学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低年级段,主 要由教师“扶”着进行操作,由一次完成一步慢慢过渡到一次完成两步或两步以上的操作。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尝试把整个操作程 序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展开实践,得出结论,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之间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的差异性作适时引导与点拨,让学生能互相补充从而使发现的结论得到升华。

2.鼓励交流,注重合作,有效地利用数学工具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交流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举足轻重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共同分享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体验,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 而合作几乎与实践密不可分,一个过程的操作,一个规律的发现, 如果只靠一个人,有明显得片面,甚至有时任务完成不了,学生在合作中不仅可以商量如何分工,如何动手操作, 还可以共同讨论实验结论,使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3.创设氛围,激发兴趣,有效地利用数学工具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随意注意占主导。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 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时 24 减 5 怎样算.教学时, 教师要求学生拿出 24 根小棒,试着从里面拿走 5 根,想想该怎么 拿。学生自己会发现从散开的 4 根中减 5 根不够减,通过动手操作 找到不同的摆法,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教学时课堂氛围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观点,收到 了多向的反馈信息。

当今在远程教育模式下,面对高起点,大容量的教学特点。我想说,未来的世界是靠下一代来创造的,而有效地利用数学工具动手实践操作是探索新世界的重要手段与重要方式!而我们作为民族地区的教育者,应尽我们所能为学生提供一切可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它的有效性,最终培养具有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会自主学习和自我规划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作者:虞伟庚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 版 出版时间:2012、6.

[2]《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与案例》作者朱德江 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 2008、11.

[3]《数学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02、7.

论文作者:张谦美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用工具撬动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论文_张谦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