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国策:从自力更生到对外开放--兼论邓小平独立自治思想的伟大发展_邓小平文选论文

基本国策:从自力更生到对外开放--兼论邓小平独立自治思想的伟大发展_邓小平文选论文

基本国策:从自力更生到对外开放——兼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重大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国策论文,自力更生论文,独立自主论文,对外开放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同时,也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深入研究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发展趋势,对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和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理解,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自力更生——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的集中体现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党内一些人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盲目执行共产国际从国外发来的指示,一味走城市暴动和攻打中心城市的老路,使革命力量遭受严重损失的错误倾向,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 〕强调要由中国共产党人去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的实际问题。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处于何种地位和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毛泽东向全党提出,“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2 〕强调要“保存党派和阶级的独立性,保存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不是因合作和统一而牺牲党派和阶级的必要权利,而是相反。”〔3〕解放战争时期, 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同志针对帝国主义势力企图帮助蒋介石保住江南半壁河山的阴谋,在新政协筹备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4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更是反复强调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各个国家都是相同的。但在小的原则和基本原则的表现形式方面是有不同的”,〔5 〕我们“应该越搞越中国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6〕这一时期, 他在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革命的经验时,讲得最多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独立自主。

毛泽东关于独立自主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不仅贯穿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自力更生就是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在经济领域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的集中体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在如何建设抗日根据地的问题上提出了我们党的基本方针:“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7〕中国革命胜利后, 毛泽东同志又反复强调要把经济发展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8〕在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时, 毛泽东进一步强调: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这样,就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基本要求,上升到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路线和方针的高度,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一起,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成为指导我们认识掌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基本规律的重要思想方法。这一指导思想下形成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基本国策,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不照搬外国的模式,不依赖外国的“恩赐”,更不屈从于外国的压力,以坚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己奋斗到底的决心,立足于本国实际,依靠党和人民的智慧与力量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同时,也不能闭关自守,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要善于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特别是发展经济的先进经验,能够争取到外援也要努力去争取,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和以此为依据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基本国策,在过去的年代里指导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在演化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对外开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对外开放是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深刻思考后形成的重要思想,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揭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主要观点有: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同志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发展状况及其关系的分析和思考,深刻地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9〕“发展经济,不开放是很难搞起来的。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10〕“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1〕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还高瞻远瞩地指出:“如果开放政策在下一世纪前五十年不变,那末到了后五十年,我们同国际上的经济交往更加频繁,更加相互依赖,更不可分,开放政策就更不会变了”。〔12〕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闭关自守就要落后,落后就要受人欺负。 邓小平同志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后指出:“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13〕而“落后是要受人欺负的”, 〔14〕“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也吃过这个苦头”。〔15 〕邓小平由此进一步得出结论:“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正是鉴于过去的教训,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下决心改变闭关自守的自我孤立状态,制定了开放和改革的政策,并从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和快速发展。

3、对外开放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实行对外开放, 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些资本主义腐朽东西消极影响。针对一些同志的担心,邓小平同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实行对外开放的积极效果和消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不开放不行。开放伤害不了我们”,〔17〕“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同外国人合资经营也有一半是社会主义的。合资经营的实际收益,大半是我们拿过来。不要怕,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18〕“不管怎样开放,不管外资进来多少,它占的份额还是很小的,影响不了我们社会主义的所有制。”〔19〕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深刻论述及时消除了党内存在的一些思想疑虑,统一了认识,保证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和顺利实施。

4、 对外开放要大胆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在对外开放中,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20〕“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21〕要从三资企业中“学到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先进和技术,用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2〕针对一部分同志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的片面认识,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比如说,技术问题是科学,生产管理是科学,在任何社会,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我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而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阶级性。”〔23〕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更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济方式、管理方法”。〔24〕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进一步开阔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视野和思路,推动对外开放向更加宽阔深入的领域发展。

5、对外开放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立足点。在对外开放中,邓小平同志还反复告诫全党“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25〕“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搬。过去我们中国照搬别人的,吃了很大苦头”,〔26〕“象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27〕“历史证明,越是富裕的国家越不慷慨,归根到底,我们要靠自己来摆脱贫困,靠自己发展起来”,〔28〕“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29〕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为对外开放的顺利发展和不断扩大指明了正确方向。

三、理论创新——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对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重大发展

建国后和改革开放以来,以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和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为指导,我国先后形成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和“对外开放”的经济建设基本国策。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两种基本国策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与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相同的:

一是目的相同。邓小平同志提出对外开放,并不是把对外开放当做目的,单纯地为了开放而开放,而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0〕毛泽东同志提出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作为经济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目的也是要“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31〕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评价的那样:“不是说他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32〕由此可见,无论是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还是邓小平提出的对外开放理论,其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是立足点相同。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强调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立足,把经济建设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也坚持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始终贯穿于对外开放的构想之中,提出要“一方面实行开放政策,另一方面仍坚持建国以来毛泽东主席一贯倡导的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33〕并多次强调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对外开放的立足点。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理论包含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丰富内容,并且以此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三是产生的途径相同。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是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科学的思想和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也同样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和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是洞察当今和未来世界发展新趋势的远见卓识,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探索,因而二者都是从实践中形成并经过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真理。

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理论与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一些不同的特点。首先,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侧重点是放在自力更生上;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则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对外开放上,所以二者所突出的重点和工作的着力点是有所区别的。其次,二者的层次有所不同。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所确定的基本国策将对外开放局限于争取外援,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则强调全方位的大开放,既注意引进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外援”,又注意走出去,加强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双向交流,因而在对外开放的层次上是不一样的。再次,二者所具有的主客观条件有所不同,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甚至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等。但是那时候没有条件,人家封锁我们。后来‘四人帮’搞得什么都是‘崇洋媚外’、‘卖国主义’,把我们同世界隔绝了”。〔34〕“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了今天这样的、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条件,使我们能够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所没有的条件。”〔35〕此外,不同经济管理体制对二者提出的要求也不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本身就是一种封闭型的经济,因而对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和政策的要求只能是自主有余、开放不足。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以不断适应新形势对经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理论是以毛泽东同志独立自主思想为基础,通过深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展望世界未来发展趋势而形成的科学理论,它深刻反映了生产力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规律,既包含了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全部思想,又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理论创新,是对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重大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一次新的飞跃。

四、时代要求——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尽快发展自己

邓小平同志在谈及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关系时,明确指出:“改革和开放是手段,目标是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36〕并一再强调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37〕在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新形势下,我们深入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同志对外开放的理论,目的也正是要紧紧抓住当前所面临的大好机遇,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来尽快发展自己,加速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这一意义上讲,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尽快发展自己,既是新形势对我们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应尽的历史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福建也是如此。1995年,福建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长了11.8倍;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3.56亿元,比1978年增长12.16倍, 全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也分别由1978年的23位和22位上升至11位和8位。 福建经济之所以能由一个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1995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47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对进出口的依存度为55.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2.12亿美元,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1.3%。“八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3%,而同期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5.9%,高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6.6个百分点;合计利用外资131亿美元, 是“七五”期间利用外资的9.6倍。福建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 对外开放是促进福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对外开放的动作越大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并强调要实行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要实行“两个转变”和尽快实现党中央绘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就必须在深化改革的同时,继续以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理论为指导,努力从四个方面加快发展自己。

第一,通过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尽可能多地引进那些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信息密集的境外大企业,并通过采用BOT 形式引导外资进入第三产业,合资兴办大型零售商业和发展金融保险、法律服务、信息咨询等行业,实现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过渡。

第二,通过实施大经贸战略和发展对外投资,提高福建经济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要积极构建双向开放的大开放格局,通过改革外贸体制、组建大型商社和外向型企业集团、扩大劳务输出规划等方式,发展大经贸,进一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要发展对外投资,通过投资控股和直接兴办境外企业等方式,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将外向型经济向国际化扩展。

第三,通过经济、教育、科学和文化等多方位的全面开放,不断增强全国和福建的综合国力与省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的竞争也在走向新的领域,由经济、技术向科学、教育、文化等非经济领域扩展,由经济实力的角力转变为综合国力的角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行全方位、立体型的对外开放,通过科学技术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我国的高新技术水平;通过教育事业的对外开放,不断提高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通过文化的对外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通过对社会服务业的开放,显著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从而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协调和快速发展。

第四,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对内开放,全面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了搞建设,需要实行两个开放,一个是对内,一个是对外开放,这也是正确的”〔38〕。在国内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大格局里,福建处于东南沿海经济区之中,是中国市场经济最活跃、开放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试验区;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福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处于对台开放的最前沿,担负着发展两岸经贸合作的历史重任;在加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福建处于中国经济与环太平洋经济圈相交汇的“接合部”之中,是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通道之一,担负着外引内联、承外启内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福建在发展经济中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关系,努力改变对内开放相对滞后的局面,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来促进对内开放,同时,又通过对内开放来为对外开放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吸纳、放大、催化和辐射作用,实现由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战略转变。

在运用邓小平同志对外开放理论指导新形势下的对外开放实践中,还要注意把握好几个关键性问题:一是扩大开放要注意实事求是,一切从本地区的具体实际出发,一方面努力使自身的“侨、台、特、海”和区位、市场、人文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要通过扩大开放及时弥补资源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短处,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二是注意及时消除加快国际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信息等交流中伴随而来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消极影响,“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安上纱窗拒蚊蝇于户外”,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同步、协调发展;三是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既要善于以大思路、大手笔做大文章、求大发展,又要在具体工作中保持清醒头脑,讲求经济效益,防止上当受骗或者因盲目引进外资而形成一个对外依附很强的经济结构,更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和本地利益,去做不利于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的事情。

总之,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和系统掌握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和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深入指导好新形势下的对外开放工作,促进“两个转变”的尽快实现,将中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福建建设成为促进祖国统一和强盛的海峡西岸繁荣地带。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5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40页。

〔3〕《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9页。

〔4〕《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65页。

〔5〕《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45页。

〔6〕《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52页。

〔7〕《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16页。

〔8〕〔3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49页。

〔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7页。

〔11〕〔2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3页。

〔13〕、〔15〕、〔1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0页。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7页。

〔16〕、〔20〕、〔3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6页。

〔1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1页。

〔19〕《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5页。

〔21〕、〔30〕《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33页。

〔2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9页。

〔2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51页。

〔2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25〕、〔2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

〔2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5页。

〔2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2页。

〔3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

〔3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6页。

〔34〕、〔3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7页。

〔3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

〔3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页。

标签:;  ;  ;  ;  ;  ;  ;  ;  ;  ;  ;  ;  ;  

基本国策:从自力更生到对外开放--兼论邓小平独立自治思想的伟大发展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