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美术欣赏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论文_徐海琴

加强美术欣赏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论文_徐海琴

徐海琴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高级中学 730100

摘 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从而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关键词:美术欣赏 审美能力 审美价值

我国古代画论中,有“读画”一说,这个“读”字,的确意味深长,值得细细品味。当然,古代学者主张在认真看画以外,还有更深层的东西值得关注,包括对画的理解,对画家个人背景的了解等,但是,“看”毕竟是第一位的,没有“看”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看”才能对画理解,只有“看”才能提高审美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增强历史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美术欣赏兴趣,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要将学生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把握学生的心理,挖掘美术作品吸引学生的因素,激发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兴趣。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更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为了提高学生欣赏国画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挖掘国画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感悟国画的思想意境,比如花鸟画展现了大自然的真谛,人物画给人一种传神的感觉,山水画则体现了山水的诗情画意,可以说国画就是中国古代画家借物抒情的工具,仔细品味会别有一番风味。美术欣赏需要用眼看、用心品,所以教师在艺术作品的选择上要坚持能够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原则,只有作品吸引学生的眼球才能打动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我在给学生上欣赏课时,用《清明上河图》作为欣赏作品。在这幅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学生了解到这幅作品是北宋时期的风俗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我耐心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画面的内容了解汴京城各个阶层的人民的生活情况以及那时候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学生在欣赏课上以直观方式接受知识,形象生动的画面能让记忆更具有持久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掌握更持久。

二、 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评价能力

在一堂完整的欣赏课中,一定要有对作品进行审美评价,因此在欣赏作品之后,要对其进行评价,每一幅作品由于不同的人欣赏之后,无论是喜欢与否,好还是不好,至少我们脑海里有些评价,它最大的益处是能锻炼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获得对美享受的同时,获得理论的润泽与修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给学生欣赏达芬奇和毕加索的作品之后,让学生写一段评价,一位男生在欣赏《蒙娜丽莎》之后,在评价中写道:我不太喜欢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因为她太神秘太古典了,我很喜欢毕加索的立体画派的画,并把这种画法运用到蒙娜丽莎这幅画上,让她变得更现代更时尚。而另一位女生在欣赏毕加索的《昂蒂布的渔夜》后,在评价中写道:我不太喜欢画家表现的少年用鱼叉去叉鱼的画面。如果是我要画的话,画面表现的是捕鱼少年的背影,他肩背渔网,网中有捕到的鱼。他光着脚丫走在沙滩上,远处有渔村,那袅袅升起炊烟的地方也许就是他的家。这两位学生对作品的评价都表示出他们对作品的否定,这种评价不是消极的,而是批评的结论中,又有了自己新的设想,同时又在这幅作品原来的基础上创作了新的画面。因此,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审美评价力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

对美的理解力是审美能力构成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美术教师对自然、社会有广泛深入的了解,有广博知识。在欣赏课中疏导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例如,我们就不能把中国画中的竹子仅仅看着是对现实生活中竹子的写照,要让学生知道它更是气节之士的象征;梅花不仅仅只是梅花;更象征着苦寒;鸳鸯象征着美好的爱情;松柏象征着坚韧等,如果在欣赏课中,美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形象意味进行理解,就无法让学生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深层感情。

四、拓展美术教学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欣赏课堂中,学生的想象力极其重要,在欣赏过程中,没有想象力,也就没有欣赏活动。就那齐白石的《荷塘鱼乐》做欣赏课的内容,如果美术老师不引导学生把空白的地方想象成清澈见底的溪水,学生不能想象到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躯体伸展地游动,我们就无法欣赏这幅画。这幅作品在我们的脑海里也就不能体现出它的美妙之处。美的享受就很肤浅。当然,透过美术作品审美想象力同时要把生活中的经历联想起来,在脑海里形成“新的作品”。

总之,美术欣赏教学应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让美术欣赏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态,从而积极的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

[2]莫如海《寓审美教育于美术欣赏之中》[J].引进与咨询,2004年,08期。

[3]刘雪华《在美术欣赏中培养学生能力》[N].潮州日报,2011年。

[4]龚明《美术欣赏教学艺术初探》[J].内江科技,2006年,01期。

论文作者:徐海琴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1月总第18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9

标签:;  ;  ;  ;  ;  ;  ;  ;  

加强美术欣赏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论文_徐海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