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上海投资形势与1997年趋势分析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1996年上海投资形势与1997年趋势分析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1996年上海投资实况与1997年走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况论文,上海论文,走势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是上海新三年建设的开局年,也是“九五”时期的起步年,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家和地方的宏观调控中由前三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步入平稳发展阶段。那么进入这一平稳发展阶段的背景和1996年基本形势如何?以及对1997年投资产生哪些影响呢?现根据1996年本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作一简要分析与判断。

一、1996年投资背景。

1.国家宏观调控背景。1996年本市固定资产投资处于国家新一轮经济周期中的宏观调控下,它的主调是旨在控制资金源头,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财政从紧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引导和微调。当然,也有1995年下半年以来,国家根据当时房地产开发建设中出现的“多、乱、散”现象而在全国范围内采取的“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项目”的较为强硬的措施。但相对“七五”时期采取的“治理整顿、全面压缩”的调控措施来讲,则有较大的弹性。

2.地方经济发展背景。1996年是上海新三年建设的开局年,也是进入本世纪最后五年——“九五”的起步年,为加紧全面实现本世纪各项发展战略目标,各项投资建设计划正加快实施。1992年以来,本市经济增长持续保持在12%以上的高位水平上,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提供了物质保证。

二、1996年投资基本情况。

1.投资总量在前三年较大基础上继续扩大,但增长速度显著下降。1993年~1995年是本市自建国以来的投资建设最高潮时期,不仅投资总量在1994年突破千亿大关,而且这三年投资平均增长速度也达到了69.6%的较高水平。在这规模大、增速快的投资惯性下,1996年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了投资总量继续扩大,但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的态势,相对于前三年高增长而言,已迅速步入平稳发展阶段。据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1~10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1031.7亿元,超出1995年同期281.9亿元,但增长速度已由近三年的82.9%(1993年)、71.8%(1994年)、42.6%(1995年),下降至1996年的37.6%。基本接近九十年代初的增长水平。

在1996年1~10月的投资总量中,中央投资204.87亿元;比1995年同期增长51.2%;地方投资826.83亿元,增长34.6%。从各计划渠道看,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0.3%的基本建设投资为415.87亿元,比1995同期下降4.3%;占23.2%的更新改造投资为239.45亿元,比1995年同期增长12.1%;占33.7%的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为347.66亿元,增长3.4倍。从逐月完成投资总量来看,最低月份4月份为102.1亿元,最高月份9月份为147.4亿元,各月投入强度差异较小。

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情况 单位:亿元

全市基本建设 更新改造 房地产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 1031.70415.87239.45

347.66

比1995年同期增长(%)37.6 -4.3 12.13.4倍

综上情况,可以得出1996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基本特征,即:投资继续扩大;投资增速显著回落;逐月投资强度差异小;中央投资增长快于地方投资;基本建设投资下降、更新改造投资低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等五个方面的投资规模特征。

2.投资结构调整进一步体现九十年代以来的调整方针。九十年代以来,本市根据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确定了调整生产力布局、重组产业结构的一系列结构调整方针。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一直是实现这一系列调整方针的重要手段。九十年代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应“三、二、一”产业发展目标向第三产业倾斜;应“尽快缓解城市居民住房紧张矛盾,实现本世纪末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目标”,向住宅建设倾斜;应“尽快解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瓶颈矛盾——城市基础落后”投资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这三方面的投资结构调整的大政方针,在“九五”起步年的1996年进一步得到体现。1~10月份,在全市1031.7亿元的投资总量中,第三产业投资702.92亿元,所占比重达68.2%,比“八五”时期又高出8.3个百分点。其余第一产业投资3.32亿元,占0.3%,第二产业投资325.45亿元,占31.5%,所占比重分别比“八五”时期下降0.9和7.5个百分比。住宅建设投资也进一步得到倾斜,1~10月份住宅建设投资242.44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3.5%,比“八五”时期又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使1996年被列为市府实事项目之一的20个完整街坊建设已提前完成。1~10月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07.52亿元,占全市投资20.1%,与本市实现三年大变样期间(1993年~1995年)所占的比重持平。确保了各项重点建设进度。如:延安路高架西段工程于11月20日胜利建成;地铁一号线延伸段;虹梅路立交桥工程;地铁二号线浦东地区杨高路、东方路、陆家嘴、中央公园4个车站;以及徐浦大桥等一批重大市政工程项目如期完成年内进度目标。

在地区投资分布结构上,九十年代以来一直领先于全市投资增长水平的浦东投资,1996年1~10月份累计完成投资2004.45亿元,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20.1%下降至19.8%,增长速度也比全市低21.4个百分点,为16.2%。

3.资金总体形势较好。1~10月份,全市投资建设资金到位总量1080.38亿元,加上结余资金223.08亿元,总计为1303.46亿元,超出全市实际投资总量271.76亿元,资金到位率为126.3%。这一总体形势表明1996年以来本市较大的投资规模有着相对充足的建设资金作保证。

从投资计划渠道看,基本建设资金到位率较低为109.4%,房地产开发建设资金到位率最高为157.4%,更新改造资金到位情况稍好于基本建设,到位率为112.5%。

从各资金渠道来看,投资建设资金的筹集仍以自筹、银行贷款及利用外资为主,它们分别占了51.1%、17.6%和17.2%的较大比重。

三、1996年投资初步评估。

1.从1996年投资规模来看其投资率与增长速度均越出一般投资理论中的有关投资适度规模的数量界定(投资率应在25~30%之间,上海目前的投资率为44.9%;投资增长速度应与经济增长速度相近,目前已超出经济增长速度25.3个百分点)。但结合上海的独特经济地位和其他综合因素考察,上海的投资规模确实有其继续得到维持和加强的必要。首先,上海要按照国家的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开发、开放浦东,尽快将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肩负着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历史使命,没有超常的投入必将影响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在建国以后较长时期内上海对全国的贡献比例较大,而用于本市扩大再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以致造成上海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居民住房困难、大批国营大中型企业技术设备老化等现状,因此九十年代以来的较大投资规模和较快的增长势头,很大程度上是弥补长期投入的不足。因此当前的投资规模与本市的发展战略目标、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其他综合性因素是相适应的。

2.1996年投资结构尚属合理。首先,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继续上升,有力地支持了“三、二、一”产业结构调整方针。其次投资向住宅建设、向城市基础设施倾斜较好地体现加快住宅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指导思想。但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增长过慢,势必会影响经济发展后劲和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建设的迅猛发展虽然有利于把房地产业扶植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但相对目前房地产市场尚未走出低谷、房屋空置量超过合理水平的现状来讲,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继续加速增长,则对当前正处在积极“盘整”、力图尽快走出低谷的房地产市场不利。

3.1996年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资金相对宽松,表明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有力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运行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为较大规模的投资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形成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互相良性拉动作用。

四、1997年走势简析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运行变化具有较大的惯性,本市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1993~1995年三年大变样期间形成的较大投资规模对“九五”初期乃至整个“九五”时期的投资规模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虽然1996年固定资产投资已从前三年的高速增长时期转入平稳发展阶段,但由于投资规模的基数较大,至1996年底在30%左右的增长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规模继续扩大,这对于1997年来说,只要宏观经济运行不出现大的问题,投资建设资金供应正常,则其年度投资规模似可初步框定。

1997年的投资规模除受前几年惯性影响外,还受二个主要推动因素和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共同影响,二个主要推动因素为:(1)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一定的超前增长。(2)为全面实现“九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要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一定强度。一个主要制约因素为: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最终要控制在经济承受能力的允许范围之内。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1997年的投资规模走势,将使1997年的投资规模运行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市计划部门在充分考虑影响1997年投资走势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整个“九五”时期的投资安排原则主要内容为:(1)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保持一个合理的投资率和年度增长率。(2)投资要进一步向基础设施、基础工业、支柱产业、新技术以及交通运输等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倾斜。(3)加速技术进步,切实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路子。(4)做好资金和项目的平衡工作。对199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出初步安排,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2200亿元,其中:中央项目安排330亿元,地方项目安排1620亿元。按投资计划渠道安排为:基本建设投资58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460亿元,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550亿元,集体、个体约200亿元。

在投资结构方面,由于1996年的投资结构较好地体现了“九五”投资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因此,1997年的投资结构调整方向将是1996年的延续和加强。即投资继续向“第三产业”倾斜;向城市基础设施、住宅建设倾斜;向支柱产业、新技术、交通运输业倾斜。

综上所述,对1996年的投资实况和1997年的走势大致可以作一个简要的概括:即1996年投资环境相对宽松;投资规模继续有所扩大,但投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投资结构调整方向明确,效果显著;投资建设资金基本得到保证;同时,更新改造投资增长过慢,对推进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支持不力等投资结构性矛盾也较为突出。1997年的投资走势将表现为:投资规模继续扩大,但基本呈平稳发展走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将在1996年的调整基础上继续加大调整力度。

标签:;  ;  ;  ;  ;  ;  

1996年上海投资形势与1997年趋势分析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