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理课堂分层教学的新思索论文_周俊丽

现代地理课堂分层教学的新思索论文_周俊丽

摘要:课程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看,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地理教学尚未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本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对地理教学方式转变进行初步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地理课堂教学、分层教学

伴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我们要及时地抓住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机遇,明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实时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极力提高自身素质,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地理求知欲,提高学习地理兴趣,构建 “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合作竞争”的教学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转变看法,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在现代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居高临下的态度,以同等的身份、民主的立场组织教学,营造比较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融入课堂中。

地理课堂中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也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心灵之间的交流,这样能够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地理课堂上充满“和谐的情感、心灵的沟通”,那么学生也就能够感受有趣的课堂,感受教师的关爱,学生也就会产生尊师情感和爱学热情,如果能达到这一点,地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会得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激发。比如,自然地理有很强的理性思维,尤其是学习“地方时和区时、太阳光照图、大气环流和气候类型、洋流”等思维难度大的内容时,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该用理解的微笑、耐心的态度,来化解学生的焦虑;当学生破解难题时,教师应该用嘉奖的眼神、热心的祝贺,来焕发学生上进的动力,教师的这种积极的评价与适时的激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记得2014年9月在高一年级上课时,有一位男生解出了一道地方时的高考选择题,我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满怀激情地表扬了他,他非常高兴。并且在学期末文理分科里选择了学文。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和谐的力量。也更加促使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全力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自身主动学习地理提供一方沃土。

二、因材施教,激发地理求知欲,提高学习地理兴趣。

作为地理教师来说,要着眼于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喜欢学习地理,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所在的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是葫芦岛市最好的高中,学生生源非常好,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强。但他们大部分将来都学理,学文的同学很少,所以对于地理的学习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认为地理是“小科”,更是以可学可不学的态度来对待。面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生活现象和问题设问,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录音、图片、模型等将地理事物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具体、直观、生动的手段最能引起感观的感知,把生活中的知识,提炼为地理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和感受。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地理问题,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就在身边,增强地理的应用意识,而且还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多样方法,构建 “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积极合作”的教学新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教学方法特别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激励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讲解太阳光照图时,教师首先演示光照图的画法,解析0时、6时、12时等几条重要的经线,之后要求学生画出不同节气和季节的光照光照图,并请两名同学到黑板前来画。教师巡视的过程中不断指导同学们的画法,之后请同学更正黑板上的图并说明理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生每回答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我都对其投以赞许的眼神甚或表扬的语言。回答精彩处,同学们也情不自禁抱以热烈的掌声。整节课都气氛活跃,教师轻松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愉快完成知识方法的学习。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提高了,自然我的教学效果也明显显现出来。

2、引导探究。

知识掌握的过程,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得出结论。例如,全球大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是高中地理的重点,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分别研究南、北半球中低纬、中高纬大洋环流的规律,学生首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度的引导和启发,之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说明他们得出的一些重要结论,再由其他组同学给予相应的评价与更正。最后由老师再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强调。

全球大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南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性质:大洋东岸是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

方向: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性质: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方向:逆时针。

(3)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尤其是40°S以南海域),以西风漂流为主。

性质:西风漂流是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受冬夏季风影响形成季风环流。

方向: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在这种质疑与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科学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3、合作总结。

地理知识总体比较抽象,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学生显得无所适从,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浮于教材的表面,而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知识的内在线索和规律,从而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例如昼夜长短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纬度分布规律、海水表层温度分布呈现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分布规律、洋流的纬度分布规律、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水平、垂直分布规律)等。通过这种规律的总结,并进行知识的联系和思维的拓展深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分布规律,当然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4、融会贯通。

新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因此地理教学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高中地理的主干知识中,有关区位因素的知识主要有以下一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影响工业的因素(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气候、河流、地形、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和宗教)等等。在地理教学中就可结合一些典型试题,进行思维方法的提炼和总结。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思维流程和解题方法的提炼和总结,不但能够促进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还能够帮助学生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从而为学生自己的灵活解题奠定基础。

总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构建“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合作竞争”新的教学方式,使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年版)

[2]《走进新课程》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论文作者:周俊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

标签:;  ;  ;  ;  ;  ;  ;  ;  

现代地理课堂分层教学的新思索论文_周俊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