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我国老年骨关节疾病的发病人数不断上升,其中髋关节问题显著存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人数正逐年攀升。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均可用于该手术中,但全身麻醉需较长的诱导时间,对心血管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对老年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时风险较大[1]。基于此,本文探究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至我院治疗的32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60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73例,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32±4.21)岁。研究组160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70例,年龄在62-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36±4.52)岁。各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研究成立。1.2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伴高血压患者需给予降压处理,伴糖尿病患者需进行血糖控制;排除手术禁忌证和麻醉禁忌证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使用0.1mg/kg昂丹司琼和咪唑安定、2mg/kg依托咪酯、0.2mg/kg顺苯阿曲库鞍,2μg/kg芬太尼;三分钟后插气管并调节呼吸参数:f12次/min,VT8mL/kg。麻醉维持:芬太尼:丙泊酚=0.1mg:200mg使用微量泵持续注入,速度控制在5-8mg/(kg·h),静脉注射阿曲库铵(间断)。研究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生命体征检测并开放静脉通道。首先给予0.01mg/kg阿托品、2mg咪唑安定镇静,患者取左侧卧位,于第2、3腰椎的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出现少量脑脊液(呈无色透明状),此时注入7-9.5mg布比卡因1.2mL后将要腰穿针取出。于硬膜外置3cm管,完成后患者平卧,可根据实际麻醉效果适量追加药物剂量。1.3观察指标生命指标变化情况。主要观察麻醉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的变化情况。1.4统计学利用SPSS20.0软件处理搜集的32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x2检验计数资料[n(%)];t检验各项生命指标等计量资料(`x±s)。P<0.05象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麻醉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各项生命指标情况及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 麻醉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对比(`x±s) 组别 心率(次/分) 平均动脉压(mmHg) 血氧饱和度(%) 麻醉前 麻醉后 麻醉前 麻醉后 麻醉前 麻醉后 对照组(n=160) 120.36±8.36 105.36±5.02 98.54±6.25 82.21±3.08 98.63±15.25 98.77±9.63 研究组(n=160) 120.03±8.14 115.63±6.47 98.74±6.31 88.64±3.87 98.41±15.47 98.41±9.52 t 0.358 15.863 0.285 16.444 0.128 0.336 P 0.360 0.000 0.388 0.000 0.447 0.368
3 讨论髋关节置换术较为常见,且患者多为老年人,该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另外老年患者常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因此手术难度较大,麻醉风险较大[2]。使用全身麻醉不利于术后恢复,且麻醉时的气管插管刺激机体,影响血流动力学。而腰硬联合麻醉使用的麻醉剂量少,起效快,安全性较高。腰硬联合麻醉是将硬膜外麻醉和脊麻两种麻醉合二为一,使肌肉完全松弛,手术时可清晰术野,有利于处理深层组织,控制术中出血[3]。本研究对32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对照组选择全身麻醉,研究组选择腰硬联合麻醉。结果显示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两项生命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率更低,平均动脉压更高,统计学显示P<0.05;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与全身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更明显,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周晓敏.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9):149- 150.[2]张军锋.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5):559 -560.[3]李贵飞.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2):1958-1959.
论文作者:边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