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胺碘酮与美托洛尔静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论文_业志明

研究胺碘酮与美托洛尔静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论文_业志明

业志明 云南省安宁市草铺卫生院 云南 安宁650309

2015年12月《中国医学人文》

【摘要】目的:探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静脉滴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划分为实验组(50例)、参照组(50例),前者予以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滴注治疗,后者予以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治疗有效率96%明显高于参照组78%(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明显低于参照组16%(P<0.05)。结论: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静脉滴注治疗,效果确切,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快速心律失常;胺碘酮;美托洛尔;静脉滴注;临床效果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一种急诊常见的临床多发疾病,其主要包括房性/室性心动过速和交界性的心动过速[1]。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是心脏冲动的节律、频率及传导速度和激动次序发生异常。通过控制心室率就可有效的控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进而降低该病并发症的发生[2]。临床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原则就是选择可靠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单独胺碘酮及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划分为实验组50例、参照组50例。参照组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27-65岁范围,平均为(47.7±2.6)岁。NYHA分级:29例心功能2级,21例心功能3级。实验组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28-66岁范围,平均为(48.2±2.1)岁。NYHA分级:30例心功能2级,20例心功能3级。可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和治疗,即予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冠脉循环和心功能等。

参照组:单独胺碘酮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用量及方法:医务人员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本组患者4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0.3g的胺碘酮,静注时间为10分钟。待静注完成后采用静脉泵进行输液,泵速为一开始的6h内为1mg/min,超过6h调整为0.5mg/min,且1天内胺碘酮药量不宜超过2.2g。

实验组: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具体用量及方法:医务人员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本组患者2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0.15g的胺碘酮,静注时间为10分钟。待静注完成后采用静脉泵进行输液,而静脉泵的泵速和用量均与参照组相同。待静脉泵给药30min后,同时予以患者2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5mg的美托洛尔,静脉滴注5min,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临床病症改善不明显,则可在5min后再一次予以5mg美托洛尔药物治疗,且1天内美托洛尔药量不宜超过15mg。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个星期。

1.3疗效评定标准

将疗效划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心率明显下降,且在正常范围之内,心率失常持续的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减少90%以上;有效:患者心率有下降趋势,心率失常持续的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幅度在70%~80%之间;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心率没有下降,心率失常次数和持续时间没有改善。记录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比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通过卡方检验;P<0.05表示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由表1可知,实验组的总治疗有效率96%明显高于参照组78%,两组从临床疗效来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1对比两组的疗效[n(%)]

组别 例数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实验组50 30(60)18(36)2(4) 48(96)

参照组50 24(48)15(30)11(28)39(78)

2.2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次研究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4/50),其中低血压2例,心动过缓2例。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8/50),其中低血压4例,心动过缓3例。两组从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据报道,快速心律失常常常发生于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当前药物治疗仍是该病的首选方法[3]。胺碘酮药物是临床用于抗心律失常的常见药物,它的治疗机制就是通过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从而阻断K+外流,控制Ca2+通道,降低房室结作用,降低外周阻力和心脏负荷,从而提升心肌的供血状态。美托洛尔的治疗机制就是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从而阻碍Ca2+内流,从而抑制交感神经的火星,降低耗氧量,减轻心肌缺血状况,同时也有降低儿茶酚胺释放的效果,降低猝死几率[4]。临床实践表明,将胺碘酮和美托洛尔应用于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过程中,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的总治疗有效率96%,参照组78%,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参照组16%,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将胺碘酮与美托洛尔应用心律失常患者治疗过程中,具有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例数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永曦,翁金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2(22):62-64.

[2]张培勇.不同剂量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03(17):297-300.

[3]刘家灵,董知国.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7(18):72-73.

[4]刘燕飞.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04(33):126-127.

作者简介:业志明(1970年10月-,男,汉族,云南省江川县人,本科,内科主治医师,要从事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工作。

论文作者:业志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  ;  ;  ;  ;  ;  ;  ;  

研究胺碘酮与美托洛尔静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论文_业志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