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的特殊素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家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中国企业家阶层不但要具备从事其它工作领域的社会群体、社会阶层人员所共有的基本素质,而且必须具有适应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所需要的特殊素质。
概括地说,当代中国企业家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多学科、复合型的“通才”、“杂家”。具体地说,当代中国企业家必须具备和谐共赢的价值理念、把握市场的决策胆识、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整合资源的运作水平。
一、和谐共赢的价值理念
受几千年封建农耕社会“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层和商人向来被视为“唯利是图”的思想影响,时至今日,有些人总是有意无意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当代中国企业家。然而,获取利润,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家的天然使命,这是企业性质所决定的。但是,我们并不因此就可以容忍、放纵企业家见利忘义的行为,我们强调的是利与义的有机统一。当代中国企业家弘扬中国古代商界名家的优秀品格和精神,树立正确的“利义观”,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为承担社会责任作出了积极贡献,体现了优良的整体素质,从而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
当然,我们并不掩饰企业家群体存在的不足和失误。曾经发生的食品安全卫生事件,一次又一次地把企业家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企业家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不足也遭人诟病。平心而论,干扰社会和谐发展的那些不和谐的因素,诸多企业家表示无奈愤懑的阻碍企业发展的种种“潜规则”,企业多少参与其中,多少“苦酒”是自己酿就的?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企业家的责任与影响多么的重大,企业家具有正确的价值理念是多么的重要!
从具体的利益关系层面看,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努力实现企业与社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赢,包括在企业内部与股东、员工的和谐共赢;在企业外部与国家、社会、消费者、协作者的和谐共赢;还要实现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赢。如此全方位的和谐共赢使命,充分体现着企业家价值理念的特殊素质。
二、把握市场的决策胆识
企业家凭借洞察市场的敏锐眼光去把握市场规律,捕捉市场先机,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是企业家特殊素质的重要表现。
企业家洞察市场的敏锐眼光其所及,从空间上看,他不但必须洞察本企业发展整个过程及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联系,洞察与本企业相关的产业、行业的内在联系,还必须同步洞察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势和战略决策、产业政策动态,以确立本企业切实可行的市场目标、市场行为。从时间上说,他不但必须洞察今天的市场,也必须洞察明天的市场,并制定应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市场变化的各种预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家洞察市场的地理空间领域也逐步拓展,全球市场已纳入企业家敏锐眼光洞察范围之内。与敏锐眼光相适应,企业家的认知空间也必然从经济领域扩展到与经济密切相关的政治、科学、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领域。这就需要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和大局意识、战略思维。所有这些,就其内容对象的广泛性及内容对象的变化频率、幅度来说,突显了企业家职业的特殊性。
市场先机信号并非确定无疑,决策的正确与否,总是事后验证的结果,百分之百的胜算是不可能的。当企业家以自己眼光捕获到的自我认可的市场先机后,就必须尽快作出决策,付诸行动。因为市场先机稍纵即逝,前后一步乃至半拍之间,效果大不相同。所以,企业经营决策的形成过程,与其它一些部门、单位的决策方式、决策风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我们往往看到企业家影响的强大存在。可以说,决策风险是企业家面临的最大风险。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强调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其目的就是尽最大限度避免企业家的决策失误。但这也同样考量着企业家挑战风险的决策胆识,考验企业家承担决策风险责任的信心和勇气。
企业家挑战风险的决策胆量,是以企业家的洞察市场的敏锐眼光作为基础的。这两者的结合,构成了企业家的胆识,过人的胆识是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特殊素质。
三、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和核心。他们既是企业创新战略的主导者、组织者,也是企业创新环境的创造者,又是企业创新的参与者。这就需要企业家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敏锐的创新思维,果敢的创新魄力。当代中国企业家要在思维上具有同市场经济发展一样的速度和加速度,警惕和突破自己头脑中固有的思维定式和模式,在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有所作为,并以能否赢得市场作为检验创新成果的标准。总结经验,循环反复,以不断提高企业创新的高度与力度。
多年来,当代中国企业家在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今天,摆在当代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包括一些民营企业摆脱家族式管理模式,并将管理的着力点放在激发人的创造精神上,这是考验中国当代企业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没有技术进步,没有自主品牌,企业就不能做大、做强、做久。品牌是企业,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外在物化表现形态,是企业、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高度浓缩,是开拓市场的优先战略。一些企业产品囿于国门之内艰难度日,源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而那些在国际市场上跃马驰骋,敢于与世界顶尖企业一争高下的中国企业,则为我们提供了铸造中国品牌的成功范例。当代中国企业家以自己的不懈努力,演绎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跨越,这是当代中国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
四、整合资源的运作水平
一个企业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拥有的社会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更取决于它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随着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随着企业的发展,进入企业家视野的社会资源愈加纷繁庞杂,对企业家的整合资源运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不无夸张地将这一素质比作“核裂变”能力。
综观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国有企业经过体制、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改革改造,企业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而私营企业则追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脚步,在完成企业原始资本积累后,借助体制优势,进行市场扩张,其发展更是令人刮目相看。这都反映了企业家整合社会资源的胆略与技巧。
企业家从企业外部获得企业所需的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的一次整合;而后,企业家又根据企业经营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对获得的社会资源在企业内部进行二次整合。市场在不断变化,企业在不断发展,平衡企业资源“内”与“外”的矛盾,是企业家日常的工作课题。市场愈加开放,资源愈现流动性;而企业经营管理又要求资源的相对稳定,平衡资源这种“动”与“静”的矛盾,更增加整合资源的难度。所以,企业家应以系统工程的思想,科学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做到物尽其用,物省其耗,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所有的资源中,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家要树立“人本”思想,想方设法招徕、吸引人才,并创造条件,为他们施展智慧、才能提供充分的空间和舞台;要建设优秀企业文化,营造企业内部和谐共赢的人际氛围,优化企业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企业全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做到人尽其才,人超其力,实现1+1>2的效应。只有做到物尽其用,物省其耗,人尽其才,人超其力,企业才能实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的最佳组合,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企业家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眼下的中国,企业家正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中国企业家地位、作用进行再认识。我们期待社会给予当代中国企业家更多的理解、宽容和支持,各级政府应更加重视对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和提高。而我们的企业家,更应不断总结经验,反省自身,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继续努力奋斗,以不辱伟大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以无愧于当代中国企业家这一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