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史丽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史丽燕

史丽燕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 山东省 昌邑市 261300

[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对他们的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评定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根据GOS评分,4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良好的有23例,中度残疾者10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结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重型颅脑损伤损伤的相关知识,并准确判断患者的损伤程度,然后及时采取针对、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护理;功能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summarize nursing experience, improve the effect of patients. Methods: to select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 January 2016, 40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 their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o evaluate the nursing effect, sum up nursing experience. Results: according to GOS scores, 40 patients in treatment results in 23 cases, 10 cases were moderate disabled, 4 severely disabled, plant survival state in 2 cases, 1 died. Conclusion: nursing staff familiar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injury related knowledge, and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patient's damage degree, and then take timely and effective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patients to promote patients recover.

Key words: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linical nursing; Functional recovery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急诊,其有着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临床特征,常伴有昏迷、呼吸衰竭、大量出血等并发症,如果对伤者治疗不够及时、有效,患者致死、致残率极高。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反应、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创口情况等,并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和护理应对措施,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支持。本文对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18~60之间,平均年龄(39.2±5.6)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6例,交通事故21例;击打伤5例,跌伤8例。颅脑损伤类型:硬膜外血肿10例,硬膜下血肿15例,颅内多发血肿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并发症:意识昏迷12例,骨折14例,上消化出血6例,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术4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护理方法

1.2.1 体位和皮肤护理

根据患者伤情帮助其采取合适的体位,通常颅脑外伤患者应取头高30°卧位,行全身麻醉术之后取平卧位,如果没有血容量不足的症状,一般应取头高足低的体位,减轻患者颅内压力,避免发生脑水肿。对于长期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应每隔2h为患者翻身1次,同时对受压部位进行适度按摩,防止发生压疮。所有患者应保持皮肤干燥,病床干净整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

1.2.2 密切观测患者病情

护理工作人员应密切观测患者脉搏、呼吸、血压、体温以及瞳孔变化、意识反应等生命体征,同时做好详细记录,如果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异常,应及时报告给主治医师、值班医生,以免延误救治时机。当患者的心率短时间加快15次/min以上时,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呼吸是否发生紊乱、呼吸道是否存在大量分泌物、消化道是否出血等。体温较高的患者,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而瞳孔散大的患者应给予重点关注,防止患者病情急剧恶化。

1.2.3 呼吸道护理

对于昏迷患者,应注意其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患者口、鼻及咽喉部的分泌物,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引起呼吸道不畅的问题发生,时刻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确保患者能够持续有效的吸氧。当患者呼吸道存在过多痰液时,应及时进行吸痰,注意动作轻柔、防止伤及患者鼻粘膜,一次吸痰不应超过15s,吸痰前后需要加大供氧流量,在3min之后改为常规供氧量。

1.2.4 气管切开护理

对于已经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实施气管切开后护理可以说是临床治疗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具体的护理措施有:首先,套管要固定牢靠,系带打手术结的同时松紧度要适宜,同时还应仔细观察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气胸以及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其次,保持套管内通畅,注意防范衣领、被褥等堵塞套管内,同时注意清楚口腔、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并从口腔、气管或鼻腔插管深入气管内进行吸痰。最后,每隔4~6h清洗1次套管,分泌物较多时,每0.5h就应当清洗1次套管。

1.2.5 加强营养支持

通常情况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的状态,对于能量的需求较大,而伤重者、昏迷患者进食又比较困难,所以应当采取肠内营养供给,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2 结果

40例患者在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根据GOS评分,治疗结果良好的有23例,中度残疾者10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详见表1)。

表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结果

治疗结果良好 中度残疾 重度残疾 植物状态死亡

所占比例23(57.5%)10(25%)4(10%)2(5%)1(2.5%)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重、变化快,并且临床并发症比较多,致残、致死率极高。临床治疗中,若能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便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患者致残、致死率。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针对性的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气管切开护理以及营养支持等有效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23例患者恢复良好(57.5%)。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重型颅脑损伤损伤的相关知识,并准确判断患者的损伤程度,然后及时采取针对、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雷兰芳. 重型颅脑损伤并严重复合伤临床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4)

[2] 管瑞莲,黄艳玲.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监测及护理[J]. 现代医院. 2016(02)

[3] 李艳霞.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急救观察及护理的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04)

论文作者:史丽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  ;  ;  ;  ;  ;  ;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史丽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