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濒危民族传统体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策研究论文_罗文富

我国濒危民族传统体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策研究论文_罗文富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昆明 651700

摘要:随着体育的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冲击,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和传承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有的项目已经濒临消失。申报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我国濒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策略,本文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出一些对策。帮助一些濒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获得省级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键字: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策;保护

1引言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与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对群众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起到阻碍,使其体育文化活动的传承和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由于多年来一些濒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艺不外传的习俗,外界对其并不了解以及东等村地处偏僻,交通不发达限制了濒危项目的普及和人与人的交流,减少了乡村之间的沟通等因素,对濒危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局限性。同时,面对强势文化的冲击、价值观念变化的冲击、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淡泊、地处山区和半山区信息欠发达、宣传力度不够、场地的限制、交通闭塞等限制。

2 立法保护,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必须致力于对他们的保护。在双江县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还没有充分树立起来之前,立法显得格外重要。况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一代做下去。要实施好这项工程,仅有应急性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坚实的法律保护和政策的规约和保障。可以说对我国需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法律保护,是进行保护和申报国家级“非遗”的根本要求。健全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些濒危项目的保护和申报工作才能由无序到有序,并走向层层深入的发展阶段。

3科学的管理机制,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覆盖广阔,保护工作涉及政府的许多行政管理部门,如文化部门、体育部门、民族事务部门、宗教部门等。容易造成管理的交叉重叠,致使管理成本加大、效率低下,也容易造成管理部门相互推诿、各项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这种分工不定、多头管理的状态,主要是因为缺少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规约。所以,在多民族集聚区组织一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申报的专业团队是极其有必要的。并在其带领下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充分挖掘、保护和申报,这样既可以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价值有清醒的认识,更可以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缜密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有步骤地进行申报这项宏大的文化工程。要成功的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离不开精通专业理论且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们的指导,他们能从理论上对这项文化工程进行全面分析,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较完整的理论学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务求实效的工作方案。

4加强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的有效措施

人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保护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倘若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无论多么美好的蓝图,都只能是政府和官员们的一厢情愿。所以,保护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只是某写部门、某些人的事,而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且常抓不懈的大事,这件大事应当成为全民的共识、全民的自觉行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应该通过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当地人民都懂得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明了为什么要保护,以及如何保护,从而让“保护”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全社会形成爱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气,使每一位公民都能为中华民族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而自豪,从而自觉更加珍惜它。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以增进学生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观念与知识。使青少年从小认识到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当传统的传承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遭遇到价值取向的冲击时,学校教育就成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最为有效的方式。

5加大财政投入,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保障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足够的经济支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和必要的保护而处于消亡的境地。所以,国家应设立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基金,用于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采录、保护、教学、研究、传播、出版,以及资助培养传承人等。资金的渠道应该是多样的,要吸纳企业和社会的资助,用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基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文化工程,它不仅涉及文化的多样性、历史的挖掘、一个国家或群体的政治和文化权利,而且与我国当代文化建设、与当代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他的保护也应该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既包括普查、整理、鉴定和研究,又包括继承、传播、利用和发展。所以保护非遗的重点工作是:

5.1开展普查,收集整理资料,建立完整的资料数据库

普查工作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要任务。普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采集作品和记述民俗。全面而科学的采集好有关“非遗”的相关资料,忠实的记录下各种传说,才能保存下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面貌。所以,做好普查,摸清家底,才谈得上保护、抢救与保护也才更有针对性。

5.2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

建立符合当地情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保护制度,为他们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对其优秀成果举办演览,使其技艺得到完好的传承。

5.3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每一个民族文化又有与众不同的的特色,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村),即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设立最安全的屏障,又能将民族文化遗产真实的状态保存在其所属的环境之中,使之成为“活文化”。所以,把我国某些少数民族聚居村划定文化生态村,认真加以保护,在一些地区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此项运动中来,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在当地的群众基础,也是使一些濒危项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发展延续的有效方式。这样,使濒危项目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和精神生活仍存在一种较完整的文化生态中。会使更多的人来这里参观和考察,在弘扬濒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同时,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逐步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贾银忠《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程》[M].民族出版社,2008年11月

[2]周超《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月

[3]徐云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J]商周刊 2009年26期

作者简介:1.罗文富(1986-),彝族,讲师,男,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人,云南工商学院体育教师,研究生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文化研究,TEL:15887243057,Email:729786850@qq.com。

论文作者:罗文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我国濒危民族传统体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策研究论文_罗文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