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论文_苏辉

苏 辉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中医院 424300

摘要:目的:对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为该疗法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纳的56例ARDS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4%和92.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理想,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预后质量极差。近年来,临床足月新生儿ARDS发病率逐年递增,相较于早产儿,足月新生儿的发病机制较为特殊,临床务必给予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我院收纳的ARDS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为该疗法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纳的56例ARDS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新生儿中,男患儿15例,女患儿13例;患儿胎龄在36至40周之间,平均胎龄(38.0±3.0)周。观察组28例新生儿中,男患儿16例,女患儿12例;患儿胎龄在37至42周之间,平均胎龄(39.0±3.0)周。两组患儿均在发病后12h内入院治疗,且经《实用新生儿学》确诊[1],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未发现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期间,给予两组患儿保暖、血氧以及心电监护,维持患儿内环境稳定,预防出血和感染。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即根据患儿个人临床表现与病情程度,给予经口气管插管下机械通气。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另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首先对珂立苏粉剂进行复温,可将其置于暖箱中6-10min,随后取无菌蒸馏水3ml注入,并通过有效振荡使其充分溶解。溶解完全后使用注射器吸取制备后药液。对患儿的双侧呼吸音进行听诊,确定对称后使用胶带进行气管插管固定[2]。充分吸痰后将头皮针倾斜刺入导管,缓慢推注注射器进行给药,手术助手应持续维持呼吸机进行常频机械通气,并注意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面色、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等。若面色紫绀或心率下降等,应立即停止给药并迅速采取加压给氧处理,确保注射药液充分弥散并进入肺组织中发挥作用,待患儿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继续注药。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估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胸片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治疗费用。疗效评估标准:显效:患儿经治疗后,X线片检查双肺纹理清晰,血气指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有效: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缓解,X线片检查双肺透亮度以及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无效: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或进一步加剧。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SPSS15.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对比行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治疗费用明显更低,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胸片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明显更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详情如表1所示。

3讨论

ARDS的发生,会引起弥漫性肺泡上皮细胞损伤以及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患者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会受到抑制,进而引起肺表面活性物质绝对或相对不足。ARDS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窘迫、肺顺应性下降等。值得一提的是,ARDS的发生并非绝对集中在成年人或早产儿中,足月新生儿同样存在ARDS的发病风险[3]。不过,由于目前有关足月新生儿ARDS诊断标准尚不统一,因此临床治疗也通常以降低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改善症状等治疗为主。然而,新生儿本身本身机体耐受性低,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容易引起肺损伤。

足月新生儿新生儿ARDS的发生与成人ARDS明显不同,多由胎粪吸入、缺氧窒息所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关于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近年来有了新的突破。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问世,在医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经投入使用后,获得不错反响,现已获得广泛认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有利于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缓解呼气末肺泡萎陷并使已萎缩的肺泡复张,进而达到改善RDS 患儿呼吸困难症状,控制病情的效果,帮助患儿度过危险期。

在本组研究中,相较于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治疗费用明显更低,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胸片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明显更短;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4%和92.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患儿未出现任何明显不适感与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提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理想,安全可靠。该结论与黄胜奇等人基本一致[4]。

综上所述,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显著,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覃安志,郑志勇,曾美红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44(04):85-86.

[2]严伟凤.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22(07):39-40+43.

[3]李胜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报道[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26(05):136-137.

[4]黄胜奇,李哲,梁荣伟.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8(05):12-13.

论文作者:苏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1

标签:;  ;  ;  ;  ;  ;  ;  ;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论文_苏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