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中国海洋开发(面向21世纪的中国海洋开发)_海洋经济论文

21世纪的中国海洋开发(面向21世纪的中国海洋开发)_海洋经济论文

迈向21世纪的中国海洋开发——(China#39;s Marine Development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海洋论文,世纪论文,China论文,st论文,century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际海洋开发形势

海洋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海洋作为资源的宝库是地球上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最大领域,它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三大难题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大规模向海洋进军,迄今海洋开发利用已经取得很大进展。1990年世界海洋开发总产值已超过6700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产值的5%左右,有人估计到2000年有可能上升到10%以上。现代海洋开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开发规模和领域迅速扩大,海洋产业日益增多,特别是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快。除了传统的海洋捕捞渔业、海盐业和海运业之外,海洋油气业、海水养殖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底采矿业、滨海旅游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海洋产业由原来的3个发展到10多个,单项性的平面开发发展为综合性的立体开发,开发范围从近岸浅海向深海推进。1992年,海上石油产量已达9亿多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0%,预计到本世纪末可达13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40%以上。海洋渔业正在向农牧化发展,目前海水养殖产量约800万吨,约占海洋水产品总量的10%,有人认为随着海洋生物工程的发展,再过20年养殖产量可能达到3000万吨,而未来50年内海洋农牧化生产将超过捕捞渔业,成为海洋渔业的主体。另外,一些专家认为,深海采矿到2010年左右可能进入商业性生产阶段,形成一个新的高科技产业,并对整个海洋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现在国外普遍认为,21世纪的世界海洋开发将进入一个新时期。

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尤为突出。我国沿海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4%,人口占40%多,经济总量超过50%,外向型经济占80%以上。如果今后国民生产总值按每年8~10%增长,至2010年经济总量比现在增加6倍以上。届时整个沿海地区的粮食、能源和水源需求将大幅度增加,人均耕地面积继续减少,沿海城市化的加速将使空间拥挤状况进一步加剧,并将由此带来巨大的交通运输和环境压力。因此,充分和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向海洋要食物,要能源,要空间,加快海洋开发步伐,把海洋资源优势迅速转变为经济优势,既是一次跻身于世界的重要发展机遇,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我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我国海域广阔,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是我国跨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我国沿海有2万多平方公里的滩涂,可供围垦、海水养殖、晒盐、种植等多种利用。在我国管辖范围内的海域油气资源相当丰富,估计石油资源量有500多亿吨。近海渔场每年可为国民提供各种捕捞产品几百万吨。宜开发盐田的土地面积0.84万平方公里。沿岸有众多优良港湾,可供建设中级以上泊位的港址资源有160多处。有滨海旅游景点1500多处。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空间利用的前景广阔。此外,大洋和极地区域还有国际共享的数量巨大的多种资源。从海域地理位置看,我国沿海地处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亚太地区,区位条件优越,对于沿海地区以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海洋开发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1993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1000亿元。预计在“九五”期间海洋经济有可能以更高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其产值可达到2300~2500亿元。从海洋产业看,三大传统产业持续快速发展,1993年我国海洋渔业产量已突破1000万吨,跃居世界首位,海盐生产连年保持世界第一,海运船队也进入世界十大海运国家行列。新兴的海洋产业迅速崛起,海上油气生产已初具规模,1994年石油产量已达600万吨,预计到1997年可达1200万吨。我国滨海旅游虽然起步较晚,现在其年收入已居海洋产业的第三位,在海洋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滩涂开发利用、海水利用、海洋化工、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等,也都有一定基础。与此同时,国家在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以及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特别应该指出,近15年来,沿海各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的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提出了各种兴海工程,大大促进了沿海的经济发展。现在大陆18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已形成了一个以14个开放港口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为据点,由众多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烘托的沿海经济带。所有这些,为我国迈向21世纪的海洋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开发总体水平不高,开发程度低,规模小,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我国跨世纪的海洋开发问题

我国海洋开发的大思路应是,建立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海洋开发相适应的海上交通运输体系;开发利用港口、水产、油气、海水、滨海旅游等五种主要海洋资源;重点发展环渤海区、长江口—杭州湾区、闽东南沿海区、珠江口区、北部湾区等五个重点开发区和三个特殊开发区,以点带面,梯度推进,带动整个沿海地区的海陆一体化开发。在2020年前可确定两个奋斗目标。第一,在本世纪内,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1~13%,使海洋开发总产值在199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海洋经济实力达到国外90年代初的先进水平,同时使近岸海域环境有所改善,为实现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前进入小康作出贡献。第二,到2020年,海洋开发的总体实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沿海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做出大的贡献;同时有效控制海洋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创造优美、洁静、舒适的滨海环境。

1.实行海陆一体化开发

现代海洋开发已在海岸带、海域和海床三方面广泛展开,尽管许多海洋资源产品是在海上生产的,但是几乎所有的海洋资源产品转化为商品的经济活动都是在岸上进行的,这也是各国海洋经济开发的基本模式。

海陆一体化包含三层涵义。一是把海岸带建设成为海洋开发基地,进行各种海产品深加工,使之转化为具有高技术附加值的商品;二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建设各种临海经济技术区,包括水产品加工业、港口工业、海洋化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服务业以及其他经济技术产业,发展外向型海洋经济;三是培育经济市场,包括金融、信息、商贸等市场。所以,海陆一体化开发的基本思路,是突破传统的“资源决定论”和资源产品经济模式,把海洋资源的合理配置同市场需求密切结合起来,使海洋开发由资源产品型转向资源商品型发展。世界工业化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就是走这条路子,使沿海地区发展成本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有些国家或地区,如新加坡、夏威夷、香港等,地域很小,并没有太多的自然资源,但它们依靠临海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海洋经济,成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在今后十几年内,我国海洋开发必须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把海陆一体化的开发推向一个新阶段。

2.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现代化

海洋开发的产业结构,是海洋经济的基础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按三大产业分类法所形成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二是各个产业内部的结构。各国的海洋产业结构尽管不同,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海洋开发的三大产业结构已实现现代化,形成一种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即第一产业(主要是海洋渔业)虽然是一个重要行业,但它在海洋开发总产值中的地位已大大下降;而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工业、海洋采矿业、海水资源利用工业等迅速发展,已在海洋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第三产业,包括近海服务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到第二位。目前三者的比例约为0.8∶5.9∶3.3。国外海洋产业结构的升级,不仅表现在第一层次,而且也反映在第二层次上,即各海洋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其中信息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地位日益提高。

在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很不平衡。目前传统的海洋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海洋渔业的产值占整个海洋产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加上交通运输业和盐业,三大传统产业的产值则占整个海洋产业总产值的79.6%。而新兴的海洋产业仍较弱小,其产值仅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20.3%。特别是海洋油气工业,在国外发展很快,已成为现代海洋产业的支柱,而我国由于起步晚和经济技术等原因,迄今其产值仅占6.2%。从三大海洋产业结构看,经过近十几年的调整,虽然有所改变,但是总体结构仍不够合理。目前,海洋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大约为6.1:1.0:2.9。其中第一产业高达61%,这反映了我国海洋产业还未脱离传统的渔盐阶段,与现代海洋开发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在今后的海洋开发中,必须重视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在本世纪内,要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和滨海旅游业,积极发展海盐、海洋服务业和海水直接利用业,适当发展海滨砂矿业和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同时努力开展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和南极磷虾资源调查,进行海洋药物、海洋能的开发试验,为21世纪的开发做好前期准备,使海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3.走“科技兴海”之路

当代海洋开发正在向纵深发展,一方面开发水域由近海向深海大洋逐渐延伸,并在不断地开拓新的海洋资源利用领域,从而,对科技的依赖性极大。另一方面,传统的海洋产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世界各国均把海洋开发列入高科技领域。近几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跨世纪的海洋科技发展战略,以支持面向21世纪的海洋开发事业。在众多的海洋高新技术计划中,以深海开发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探测技术最引人注目。我国目前的海洋开发总体水平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我国科技水平制约的。因此,在今后十几年内,要使我国海洋开发有一个较大的飞跃,必须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走“科技兴海”的路子。今后海洋科技重点要放在与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有关的高新技术和适用新技术领域,并加速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这些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海洋生物技术,重点研究优良养殖品种的培育、性别控制、病害防治以及养殖新技术。要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传统技术相结合,争取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推动海洋农牧化的进程。在海洋药物开发方面要重点研究海洋生物的天然物的利用,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抗菌、抗病毒、抗癌、抗衰老物质,制造新药品和保健食品。二是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尤其是海洋油气和深海多金属结核的开发技术。前者要重点研究三维数字地震勘探、数控测井、滩海和边际油田开发等技术,后者着重研究矿区勘探和采矿、选矿、冶炼技术。三是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主要包括海水直接利用的相关技术、海水淡化技术,以及从海水提取钾、溴、锂、铀等元素的技术;四是海洋环境监测技术,要进一步发展海洋环境立体探测技术系统,以加强海洋环境预报、防灾减灾和环境保护的能力。

4.重视资源和环境保护,使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如前所述,近十几年来,我国海洋开发发展很快,预计今后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当前海洋开发中存在着一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一方面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不高,规模小,另一方面对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却很大,而且出现了海洋环境污染,某些沿岸海域污染还相当严重。显然,随着今后海洋开发的更大规模展开和沿海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势必越来越大。因此,在大力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必须加强海洋开发管理,搞好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促使海洋开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加强海洋资源管理,除了依靠法律、行政和科技的手段之外,特别要重视研究经济管理方法。要转变资源无价的传统观念,对海洋资源进行价值核算和评估,实行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利用价格来调节资源的供求关系,并把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保持海洋资源的合理和持续利用。在防治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环境方面,今后要重点解决沿岸陆地污染源的控制,防止沿海城镇和工矿企业大量的生活污水和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向海洋排放。要加强对海洋污染的监测、预防和治理,加强海上环保执法队伍和技术装备建设,提高海上污染事故应急救治能力。争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使近岸海域污染程度逐步减轻,重点污染区的环境有显著改善,并最终得到有效控制,为建设优美、洁静、舒适的滨海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标签:;  ;  ;  ;  ;  ;  ;  ;  

21世纪的中国海洋开发(面向21世纪的中国海洋开发)_海洋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