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论文_李雪萍

李雪萍

(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96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和微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综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203-01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主要由于急性盆腔炎没有经过正规及时有效治疗导致病情迁延和转化而成,患者病变开始表现为慢性经过,病情较顽固,大多形成卵巢粘连包块和输卵管。不仅如此,其与周围组织粘连,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难以治愈。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给予综合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研究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96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为(30.2±5.4)岁;平均病程为(2.4±1.1)年;观察组患者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为(30.8±5.3)岁;平均病程为(2.3±1.3)年。两组患者的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去除致病诱因,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增强机体抵抗力。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治疗,给予替硝唑0.4g、头孢呋辛4.0g每日静脉滴注,7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和微波治疗,中药灌肠处方为:红藤30g、败酱草各20g、金银花20g、连翘20g、蒲公英20g、桃仁20g、黄柏20g、皂角刺15g,三棱、莪术各8g;煎液50-100ml,用纱布过滤后入睡前进行灌肠,药液温度37-38度,1次/d,7d为一个疗程。微波治疗:使用体外高频热疗机通过体外电极对人体进行透热治疗,将电极下腹对置4cm,电压100V,温度维持为38.5℃-49℃,1次/d,30min/次,7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评价。(1)治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显著减少;(3)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所缓解;(4)无效: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1]。②症状积分评价:积分在5-9分为轻度;10-15分为中度,>15分为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多发的妇产科疾病,其多发生在产后、妇科手术后或者流产后,由于细菌进入创面感染造成。研究资料显示,长期炎症刺激引发器官周围粘连,病情迁延不愈,病情反复发作,且妇女内生殖器处于腹腔最低处,血液循环缓慢,炎症吸收慢,由于慢性炎症局部组织显著增生,药物难以被吸收,单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2]。中药灌肠和微波理疗下腹部能够有效促进药物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盆腔组织,微波辐射使盆腔脏器局部温度快速升高,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粘连松解。不仅如此,其能够有效促进药物吸收,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气血,化学化瘀,改善病变[3]。

本次研究可以发现,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和中药灌肠加微波治疗(观察组)对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显示出采用中药灌肠联合微波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综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春敏.中医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08):156.

[2] Donald E Greydanus,Colleen Dodich.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n the adolescent: a poignant, perplexing, potentially preventable problem for patients and physicians.[J].Current opinion in pediatrics,2015,27(1):92-9.

[3] 陈快新.中药三联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4):105-106.

论文作者:李雪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  ;  ;  ;  ;  ;  ;  ;  

综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论文_李雪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