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阅读模式的构建论文_陈爱桃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阅读模式的构建论文_陈爱桃

摘要 阅读活动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能借助阅读提升对文字的理解和解读能力,能深邃学生思想、丰富学生情感,更能通过对文章的感知提升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中却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和限制学生发展的因素,制约着学生能力的提升。对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模式发展现状展开了论述,并针对性提出了创新性的阅读模式的构建措施,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新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阅读模式

引言

传统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教学理念还是学生的学习理念都过于功利,趋向于提升考试成绩这一目标,但忽视了对“人”的发展、对学生个体综合性素养提升的这一取向。在这种取向之下,阅读活动变成了一种任务,不再是涵养和素质的拓展提升,也不是对心灵和思想的洗礼,阅读活动了然无趣。在此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其弊端是明显的,传统阅读模式下,阅读活动中的问题凸显,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语文传统阅读模式发展现状

1.开放性不足,辩证思维难得培养

对于同一件事、同一人物,由于不同角色所站的立场不同,可能会存在不同的观念和态度,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和观念,这是由于个体生活差异、个体的思维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同时,对同一个阅读者,如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人物角色中审视其他角色时,也可能形成不同的观念和思想。阅读资源实际上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人对待不同的艺术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这不同的解读就来源于辩证思想、来自于辩证思维。但是,在如今的小学生语文阅读中,学生的思想和思维遭到限制,学生不再敢于大胆揣摩和思考,从某细微的角度判断和分析人物和事物时,更多的是在思忖自己的解读是否正确。事实上,事有千面,多种事物的角度才符合个体差异性特点,才符合个体辩证思维的发展特点。但如今小学的阅读活动,正在朝着统一思想、寻求标准答案的方向发展。

2.欣赏取向低,无法获得精神享受

阅读是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思想,让学生在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认知的背景下,通过文字这一抽象工具领略不同的景色、感知自然社会的千姿百态、体验人类社会风土人情的一种方式。伴随着阅读的过程,应有情感的产生,应当伴随着不同思想的生成,无论是何种精神体验和情感体验,都应是精神的洗礼。精心选择的阅读资源应当引人入胜,应当在学生的审美感知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但是,在如今功利性的阅读取向下,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并不高,对于阅读资源的美感体验获得并不丰富。同时,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不高,直接关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学生无从感知美感,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难获提升。

基于如上分析,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教师还需要创新阅读模式,以改观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成效。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措施展开研究。

二、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模式构建的有效措施

1.问题导读,深邃学生思想

不少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以走马观花的形式开展阅读,对文章中的细节不假思索,浮光掠影的阅读形式致使学生难以真正挖掘出阅读资源的真正内涵,无法领略文章中的深刻情感和深邃思想。所以,阅读教学的开展,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有意识地开展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切实发挥阅读资源的最大价值,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成效。为此,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导读的方式展开,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和时间赛跑》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1)课文是从哪几件事情写“我”和时间赛跑的?每次赛跑结果怎样?(2)通过作者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3)读一读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把你的感受读出来。(4)作者和太阳赛跑了二十年,请你想象一下,做什么事情时,作者还可以和时间赛跑?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展开对文章细节的分析,从文章的字面含义到文章的细节分析,再到文章的整体感知,乃至情感和思想等角度,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切实让学生认识时间的价值,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这种问题导读模式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提升。

2.开放阅读,培养辩证思维

阅读活动应当是在学生有限的生活空间内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让学生获得视野的拓展,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受,而不应当是给学生思想上加上枷锁、不应当是给学生的想象力套上牢笼。因此,在创新阅读模式下,教师应当开放阅读,不以标准的答案约束学生的思想,不以统一的思想要求学生。所以,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可以通过设置教学留白的形式加以引导。课内阅读中,教师可以倡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分析。例如,在《蓝色的树叶》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色和立场分析问题,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文章中,你更喜欢哪一个角色?为什么?此问题中,教师不必统一学生的思想,要求学生都要喜欢李丽,也不要求学生都喜欢林园园,而是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允许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能针对自己的答案自圆其说即可。在这宽松自由的问题引导之下,学生可能会发现相较于李丽,林园园是一个更细心的人,可以在美术课之前准备好自己的工具,而李丽则是比较马虎。也有学生提出,自己更喜欢李丽,因为李丽能在自己不带画笔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完成自己的作品。事实上,当教师组织学生开放性地说出自己对不同人物的喜好时,学生也就能长于发现他人的有点和特长,能辩证性地分析不同的角色和人物,这也是一种很难得的思维品质。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不同选择,为学生选择不同的读物,包括童话故事阅读、科幻读物阅读、自然科学阅读等阅读方式开展阅读活动,将自己的阅读收获记录下来进行分享展评,使课外阅读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3.倡导鉴赏,释放审美空间

美感体验应当与阅读过程共生,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所以,针对不同的读物,教师可以开放阅读审美空间,让学生自主分析并鉴赏,说出作者此种写作方法的好处,说出作者写作方式给人带来哪种强烈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老人与海鸥》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文章中老人为了喂食海鸥,对自己十分节俭,但从不对海鸥的用食上克扣,文章中老人对海鸥的情感是美的,是真挚的,更是动人的。为帮助学生感知这份美好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节鉴赏的方式帮助学生感知。在教学的精读文章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词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画出相关语句,进行批注,写出感受。通过这一任务的引导,不少学生在阅读中画出了“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等片段,从老人对比下的消费观念中,体验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也有学生在文章最后,老人离世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盘旋处的描写划线,从中感知海鸥用这种无声的方式向老人表达其最后的爱。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从细节分析中,挖掘出二者之间浓厚的情感美,让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随之提升。

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病和不足,影响着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综合性素养的有效提升。当教师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读、开放阅读和倡导鉴赏等方式展开,切实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内活动思维能力、审美品质和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丁玉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研究[J].学周刊,2020(05):110.

[2]张恩泽.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20(05):111.

论文作者:陈爱桃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阅读模式的构建论文_陈爱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