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_朱万荣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_朱万荣

朱万荣

青海锦川水土保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在生态自然修复和文明建设过程中对管理形式有严格的要求,针对其特殊性,需要按照自然修复模式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落实。水土保持是制备建设是人工植物群落形成的过程,要注意生态修复和人工治理的结合,使其满足建设要求。本文以水土在保持生态修复和文明建设作为基础,对如何保证两者协调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土保持;自然修复;生态文明建设

引言

在过去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所以现在水土资源保持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很多水土保持工作和生态工程的建设也已经初见成效,尤其是在很多水土重点治理区域,效果都非常明显,产生了初步效益。总结起来,我国处于水土流失影响的面积已经将近300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其中大约也有水力侵蚀将近130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则接近170万平方公里。每年由于水土流失导致耕地面积损失接近7万平方公里,绝大多数农村贫困人口居住于水土流失地区。天然草原退化情况不容乐观,沙化土地也以每年3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与之相对地,现在我国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的投入也明显不足,其在整个水利投资当中的占比仅为7%,同时受到物价和人力资源的影响,水土整治工作的成本也难以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水土流失防治力度,运用生态自然修复手段,并突破相应的技术要点就显得尤其重要,生态自然修复也将成为未来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当中的主要对策。

1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及生态文明建设阐述

1.1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概述

对于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概念,就是指针对土壤侵蚀问题显著的区域,通过对生态系统的承受负荷压力进行缓解,同时结合生态学的各方面知识定制解决方案,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在人为调控和自我调节的情况下,生态环境的质量会有明显的提高。对于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将多方面的环境因素都考虑进去,例如: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稳定性,可保护等。在保障生态恢复的大前提下,要注重其自我调节能力,在人工辅助的配合中最大程度上发挥其自我调节能力。

1.2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在十八大代表大会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旨在建设过程中要将环境承载力纳入考虑范围,找到环境规律,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达到建设友好性生态环境的社会需求。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树立正确长久的目标,把握好建设方向,充分考虑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关系,不能顾此失彼有失偏颇的去思考问题。

2现阶段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中应该突破的要点

2.1总结生态系统退化原因、探究恢复方法

对于不同成因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探究生态恢复的对策,之后探明可恢复程度,寻找人工干预的途径,总结各个影响因子和要素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应当会重点研究,水土流失地区的可修复情况,确定其稳定性,并探讨不同类型的自然植物和生态系统质量之间的关联。理清这些关系、解决这些理论上的难点,才能进一步提出对策,找到可行的方案,所以不难看出,现在我们仍然有很多亟待突破的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生态系统退化及其恢复对区域环境影响、退化生态系统发展演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活动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等内容的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强不同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条件下生态文明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可持续发展评价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目前提出了不少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但尚存在不同指标体系对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重视不够,各指标体系缺少考虑各评价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承担的社会功能的差异性等问题。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平衡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生态关系的作用。从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角度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特别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中区域差异性评价。

2.3深化与拓展研究领域,丰富和完善水土保持与生态自然修复学科体系

水土保持是人类作用于地表生存环境的主要方式,已经并将继续对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要素和环境过程产生多种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基于水土保持创新的新生代领域,各个方面都还处于探索创新的阶段,但在重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全球变化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中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因此,综合运用水土保持学、植物地理学、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控制论、地球信息科学等理论与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

3如何做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3.1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近些年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后续发展中对管理指标和流程等有严格的要求,水土保持经过修订和处理后,满足制度要求。考虑到生态修复以及形式化处理要求,需要对现有的水土保持法律进行修订和处理,单独列举出相关篇章和制度。以生态保护建设作为基础,要按照文明指标进行修复和处理,地方立法部门也需要具备完善的配套措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属性要求。法律制度如果得不到落实,必然流于形式,政府需要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充实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管控和处理。立法部门要对水土保持法和配套法律类型进行掌握,以监督和处理作为基础,按照监督执行要求进行落实。人工改善植物生存环境的因子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要掌握水土因素,根据管理条件和方针落实。植物种类对于特定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只有选择物种适合的特定区域,才能满足基础修复要求。此外物种的选择是关键所在,针对林业植被体系的流程要求可知,在人工干预的前提下,只有遵循内在发展规律,才能改善其中的某个因子,起到改善生存环境的优势。

3.2进行生态自然修复

根据区域性生态系统以及因子等变化要求可知,在修复处理的过程中对稳定性有严格的要求,要掌握地理环境、气候以及地质等因素,根据各项因素的实施要求落实。植物群落本身具有生物性,要结合生物生活属性和要求实施。

3.4构建生态维护体系

水土保持修复计划是生态维护的关键所在,根据现有维护体系以及破坏机制的具体要求可知,在实施阶段必须以修复处理作为基础,按照《水土保护法》落实。必要时强化水土保持体系的巨大作用,需要构建完善的修复体系,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以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为基础,以绿色、循环和低碳理念作为基础,做好分区处理工作,要分地区制定全国各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的实施规范以控制质量。

结语

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环境的破坏总在不断间加深,这就更加需要国家政府和个人将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平衡。为了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应该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自然修复等工程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给与生态环境修复更专业的科学指导。与此同时,应该强化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认知水平,使大众做到爱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的维护中来。

参考文献:

[1]揣泽尧,马少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04):88-91.

[2]朱希望.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研究[J].河南农业,2016,(29):43-44.

论文作者:朱万荣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_朱万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