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曹文海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曹文海

曹文海 古浪县海子滩教育工作站 733111

【摘要】朗读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然而乡村孩子们的朗读面临着一些很严重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在朗读课文时经常出现“唱读”现象;在朗读过程中会有丢字、添字、改字、颠倒的毛病;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停顿和连接不恰当情况;在朗读过程中不能正确把握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缺少感情色彩。这些毛病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有学生自己基本功不扎实的原因,也有教师平时教导上的疏忽。下面,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以期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朗读教学;小学语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7-169-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重要的方面,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好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遇到的问题

1、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时学生唱读现象严重

农村孩子接触到的人群太过于狭窄,没有正规的发音所引导。学生自制能力不是很好,模仿能力却是很大。他们习惯在别人说完话的时候,悄悄地模仿刚才的话说一遍。尤其是农村的孩子,语言太过于方言化、地方化,在语音上与我们的普通话有一定的不同之处,给学生造成了学习普通话的障碍。所以在朗读时就形成了与平时说的方言相同的语气,形成了“唱”读。

2、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时添字、丢字、改字、颠倒

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时常会发生丢字、添字、字儿颠倒的问题,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正确透彻的理解。有时正是因为学生在朗读时丢了一个字或是添了一个字,就会影响原本的意思。

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时停顿和连接不恰当现象严重

停顿能够表达各种各样的复杂感情。要准确地表达意义和感情,必须处理好停顿。停顿不同,表达的意义往往不一样。处理好朗读中的停连。停连是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连续。它一般分为语法停连和心理停连。语法停连指的是句与句之间的标点和段与段之间的间歇和延续。心理停连是指在没有语法停连的地方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了停连。

4、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时不能正确把握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缺少感情色彩

语气,就是要在朗读中感受到“荡气回肠”的效果。语调是指授课语言抑与扬、顿与挫,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语调得体、错落有致会给你的讲课打上无形的标点符号。语调还用来表达感情。声情并茂,有韵有味的语调,有助于调动被教育者的情绪,增强讲课的吸引力。语速,是指语言的快慢变化。它是控制授课节奏的重要因素,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重音,重音的处理既要注重声音形式,又要注重内心体验;既要注重表层的技巧,又要注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会更强烈。带着情感朗读,让朗读不再苍白无力,更能打动学生,让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认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能力的策略改进

1、正确引导孩子改善“唱读”现象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坚持领读、范读,坚决做到让学生“有范可依”。因此,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示范性朗读,尤其是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是主要手段。其次,唱读现象多在齐读时出现。鉴于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激情和兴趣,最终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集中注意力,避免朗读时添字、丢字、改字、颠倒现象

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时常会发生丢字、添字、字儿颠倒的问题,主要是小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不专心致志,无法完全投入到文中的语境和意境。针对这种现象,做为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按要求正确朗读课文的能力,把握课文中出现的字词句,打好朗读的基本功。其次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注意力集中,投入到课文中去。再次,教师平时要多播放一些朗读磁带,带领学生去读,让学生正确断句、停顿,准确理解文章,这样就会正确流利顺畅地朗读出课文,就会避免因不理解课文词句,不知道如何断句而导致的停顿错误,丢字添字的错误。

3、做好朗读时的停顿和改变朗读时的连接不恰当现象

在朗读中的停连是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做好三种停顿,提高朗读水平:1)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2)语法停顿。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3)强调停顿。即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在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

4、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正确把握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并且感情色彩。语速往往与表达内容、环境气氛、授课者的情绪等因素有关。一般而言,像形势教育等说明、叙述色彩较浓的内容,语速稍快,一气呵成,给大家以干脆利索、清晰明了的感觉。停顿是保证讲课语意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手段,还能够给被教育者提供思考、领会的余地,加深对听讲内容的印象。带着情感朗读,避免朗读时的苍白无力,多给学生预学指导,让其主动模拟其中的神情、声音、动作,给他们原汁原味的认知与体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出现的的问题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不断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训练学生朗读的基本功等,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他们一定会克服这个问题,从而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祁莉娟.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年01期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黄加浪.试题与研究2018年27期

作者简介

曹文海,(1979,10-),男,汉,甘肃古浪,从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本科,一级教师,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433,课题名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作者单位:(甘肃省古浪县海子滩教育工作站)

论文作者:曹文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7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曹文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