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心期刊若干问题的思考_核心期刊论文

关于核心期刊若干问题的思考_核心期刊论文

关于核心期刊几个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核心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从文献计量学原理出发,集中论述了核心期刊的理论基础和形成机制、测定方法及其选择,以及当前核心期刊研究中值得注意和解决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 核心期刊 文献计量学

近些年来,有关核心期刊的测定颇为盛行,许多学科的核心期刊目录纷纷涌现,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不断增加。这说明核心期刊的测定和研究工作正方兴未艾,令人欣喜!但是,当笔者对所查阅的100 多篇有关核心期刊的文章进行粗略分析后就发现,其中大多数论文都是利用某一方法测定某一学科的核心期刊,其内容格式也大同小异;而对核心期刊存在的理论基础、规律解释、方法体系以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却缺乏必要的论述和探讨。因此,本文试图利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上述问题作些分析。

1

关于核心期刊的理论基础——文献分布的集中与离散规律

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情报信息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情报信息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献交流系统。在文献交流系统中,期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各种期刊的情报价值有大有小,在情报信息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这种情报价值交流作用的大小往往取决于相关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状况。那么,这种分布到底是怎样的呢?它是否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呢?长期以来,许多学者都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了广泛的探讨。在这方面研究最早并卓有成效的学者当首推英国著名文献学家S.C.布拉德福教授。他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文献工作中感受到,对于某一课题、专业或学科领域来说,相关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一种面向某一专业学科的期刊,除了集中发表本学科的论文外,还可能刊登别的学科的论文。换句话说,对一个专家有用的论文,不仅会集中在这个专家所在学科的专业期刊上,而且也时时可能分散在其它学科的期刊上。这些“其它学科”期刊的数量,随着它们研究领域与那个“专家所在”学科的关系密切程度的变小,以及“专家所在”学科的相关论文在每种期刊中的分布密度的减小而变大。在这种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布拉德福还进一步做了定量的统计研究,揭示了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1948 年, 他在其专著《文献工作》(Documentation )中写道:如果将科学期刊刊载某一学科的相关论文数量统计起来,并按渐减顺序排列,那么可以把期刊分为专门面向这个学科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与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成1∶a∶a[2]……的关系。a 为等比数列的比例常数。这就是著名的布拉德福分布规律。这一定律不仅说明核心期刊的客观存在,而且还揭示了文献分布的集中与离散规律。事实上,在期刊论文的实际分布中,这种分布现象具有普遍性。对于某一特定学科或专业来说,少数期刊所含的相关情报量很大,而多数期刊的相关情报量却较小。或者说,某一学科的大量论文高度集中在少数期刊中。这就是“核心期刊效应”。 其结果是, 产生了各个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Coke Periodicals)。这种文献分布的集中规律还可用许多统计数字来说明。据文献〔1〕报道,对法国《文献通报》(物理学 )的统计表明,90%的文摘条目集中来自只占总数30%的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摘录的9%的期刊,就提供了文摘条目总数的75%;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的统计数据也说明,各学科的大多数相关论文都集中在少数的核心期刊上,如果掌握化学化工期刊的13~15%,就可以从中得到70%以上的相关论文。因此,我们只要掌握本专业或本学科的核心期刊,就能较快地获得所需要的大部分情报。但与此相反,仍有少量的相关论文却高度分散在大多数的非核心期刊中。这些期刊报道的相关论文往往是学科交叉、分散性大、情报量小,或者仅与本专业间接相关。这不仅从反面说明了掌握核心期刊的重要性,而且还证明了科学文献分布具有离散性特点。事实上,文献分布的集中规律与离散规律是对立统一的、相互依存的。因此,人们将其统称为文献分布的集中与离散规律。

由于科学文献分布的集中与离散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普遍适用性,这就必然会导致核心期刊的形成。很显然,科学文献分布的集中与离散规律是核心期刊存在的理论基础,也是核心期刊测定工作的基本依据。从这一规律出发,对核心期刊的形成机理至少可作两个方面的理论解释:一是受科学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这是因为:科学期刊的产生是由学科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而且每一种期刊都有自己的学科和专业性质,它的编辑方针、报道内容、稿件选择、发行对象等都是为相应的学科或专业服务的。因此,这些专业期刊势必会集中报道各自学科的研究论文;再加上各种期刊自身能力和特性的差异,使得学科文献高度集中于少数核心期刊上,形成文献分布中的“堆加效应”。二是某些人为控制的主观因素也会影响文献的分布和核心期刊的产生及发展。例如,“马太效应”的影响。科学活动中的“马太效应”是对有声誉的科学家社会心理影响的形象概括和称呼。这种作用表现在文献领域,就是著名科学家、著作家的论著能很快进入交流渠道,并且得到畅通的传递;出版家竞相约稿,尽快编辑出版;发行机构积极宣传,打开销路;图书情报部门以著者的名望为重收集文献资料,加大复本量,优先加工,迅速投入阅览、外借、宣传、报道等服务项目;他们的论文容易受到广大读者的重视,大家先睹为快,在写作时也竞相引用。这种强化荣誉的趋势也为作者或出版者所利用,声誉高的杂志,作者争先投稿,使之更容易吸引和获得大量的高质量稿件。由于马太效应的心理影响,使大量的文献“堆加”在少数核心期刊上,形成文献分布上的集中现象。同时,在文献生产和交流过程中,许多现象要受到人为选择因素的影响。而人的选择要受“最省力法则”(求近律)的支配。例如,论文的作者一般要选择专业相近、声誉较高且又“最省力”能发表的杂志投稿;各种期刊都要选择专业相符、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论文发表。当某一新兴学科的第一批论文写出后,它们分别被几种合适的期刊发表,结果这些期刊随着该学科的发展吸引并刊登着越来越多的反映该学科的论文;与此同时,其它期刊也开始发表这一学科的论文。但是,由于质量、专业、心理以及获得的途径等原因,一些期刊总在人们的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于是著者在选择期刊发表他们的论文时,总是想把自己的文章发表在本专业的已发表过高质量或名人文章的那些刊物上。由于投稿数量的增加,期刊对新投来论文的质量要求提高,因而期刊的质量和威望也随之提高。同时,由于期刊出版的实际情况和编辑标准对每种期刊进行限制,这意味着它们要排除可刊登的文章。正是这种限制的结果而产生了布拉德福分布中核心区的曲线以及被高质量的相关论文所占据的期刊核心。这种人为选择的结果,导致了文献分布中的堆加效应,使大量相关论文集中于一些具有核心性质的期刊上,它们构成了某个专业的期刊核心。如果把每一次选择看成是一次成功,则这种成功的累积势必容易导致新的成功。这种“成功产生成功”的机理,被认为是核心期刊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

2 关于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

就期刊数量而言,核心期刊只占期刊总数的一小部分。目前,无论是基础学科还是技术领域,与之有关的期刊数量都相当庞大。如何从大量的期刊中选择和确定少数的核心期刊,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有关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测定核心期刊的关键是要选准一种比较科学的、适用的方法。自从提出核心期刊的概念以来,就有一个如何测定核心期刊的方法问题。人们对此的探索和认识,基本上经历了一个由“经验法”到“专家法”再到文献计量学方法的发展过程。起初,一般都是由图书情报人员凭自己的工作经验来判断和订购有关学科的核心期刊。由于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涉及的学科范围很广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使得用“经验法”测定核心期刊的弊端很容易显露出来。后来,为了克服其缺陷,图书情报人员就请有关学科的专家参与,或者向专家咨询,或者直接请专家在期刊征订目录上选择和圈定有关学科的核心期刊。这样做也受到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核心期刊测定的结果因人而异。

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日益广泛,文献计量学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测定核心期刊方面。例如,1991 年出版的《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 收录测定核心期刊的文章100篇,涉及大小专业140多个,采用了文献计量学的各种方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 〕也是大规模地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文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的结果。据文献〔3〕统计, 我国采用引文法测定核心期刊的学科多达52个。由此可见,目前测定核心期刊普遍采用了文献计量学方法,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方法体系。测定方法多种多样,但基本上是二种类型:一是利用文献计量学工具和指标直接确定各学科的核心期刊。例如,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SCI )及其副产品《期刊引证报告》(JCR)提供了期刊被引量、影响因子等计量指标, 比较这些数据的大小便可直接选定核心期刊;二是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按照一定的基本步骤来测定核心期刊。如果从测度的标准来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方法(六种具体方法)〔4〕:①以载文量为标准的方法, 包括布氏定律法及百分比补偿和累积百分比法(80%法);②以摘引率为标准的方法,包括文摘法和引文法;③以流通量为标准的方法;④综合评价法,主要是将几种方法同时运用,综合判断核心期刊。以上这些方法既是数量指标的衡量,同时也包含了质量标准的要求。这是因为:论文能否被期刊发表,有一个选择过程;一般来说,被期刊正式发表的论文往往都达到了一定的质量标准。而期刊论文的被摘录、被引用,无疑也是一种选择的结果,其本身就是达到某种质量标准的具体反映。因此,那种认为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测定核心期刊是“只看重数量而不顾质量”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不符合事实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上述的每一种测定方法都只是从一个角度出发,用一种标准来测度,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不足为奇的,也是正常的。目前,在各种方法尚不能完全克服其固有的局限性的情况下,努力探索新的更为科学的测定方法尤为重要,但这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和推广综合评价方法,并做到二个结合:一是将几种定量测定方法相结合,同时运用(如文献〔5〕); 二是将定量测定方法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使测定的核心期刊更为准确,更加符合实际。

3 当前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关于核心期刊的理论研究和认识问题

当前,对核心期刊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核心期刊表的测定方面,而要在开展应用研究的同时加强其理论基础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各种期刊的情报含量及其在情报信息交流中的地位;同时,要深入揭示核心期刊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从而提高测定核心期刊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减少盲目性,更好地发挥核心期刊的功能和作用。此外,还要全面认识核心期刊的客观性、相对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如前所述,在文献生产和交流中,核心期刊是客观存在的,它既受文献分布集中与离散规律的制约和影响,也会因测定方法的不同而异。并且,核心期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文献领域的变化而呈现出动态性的特点。因此,核心期刊的测定不能一劳永逸,而要不断地加以调整和完善,或者隔5年左右重新修订一次, 以便及时反映期刊的最新变化。

3.2 关于核心期刊测定标准和规范化问题

在核心期刊测定中,确定一个恰当的临界标准十分重要。例如,在采用累积百分比法测定核心期刊时,通常将标准定为80%(亦称80%法);文摘法的标准一般定为70%。无论采用哪一种定量测定方法,都必须要有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数据支持;并且在数据来源的选择、统计指标和范围的确定、时间跨度的长短、数据量的大小、基本步骤的操作、结果的检验和分析等方面,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和要求来进行。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核心期刊测定中,有的仅选择几种母本期刊;有的只统计1年的样本数据,不仅数据量很小,而且缺乏代表性、 可比性和权威性;在操作方面也不规范,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和偶然性很大。这种不良倾向和做法,应予以纠正。

3.3 关于核心期刊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问题

从测定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来看,核心期刊有两种基本的类型:一是“馆藏核心期刊”,二是“学科核心期刊”。尽管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都具有核心期刊的共同优势,应作为重点投入使用。具体地说,利用核心期刊的测定结果,图书馆可以确定馆藏范围和重点,指导读者重点阅读,开展情报信息咨询服务;情报信息部门可以建立针对性较强的高效率的文献检索系统;期刊与科研管理部门可以从宏观上控制期刊质量,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掌握科研方向等。但是,目前往往是“重测定,轻利用”,特别是从多种角度综合开发不够,使得核心期刊资源的综合价值和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一个值得注意和需要解决的倾向性问题。

(收稿日期:1995-05-12)

*全国高校图书馆第五次期刊工作研讨会入选论文

标签:;  ;  ;  ;  

关于核心期刊若干问题的思考_核心期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