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察欧洲一体化进程_欧洲一体化论文

如何观察欧洲一体化进程_欧洲一体化论文

如何观察欧洲一体化进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进程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欧洲,相对于大约500年前才被发现的美洲“新大陆”而言,世人常常称之为“旧大陆 ”。这个“旧”字,并不含有贬意,却给我们以提示:欧洲拥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复杂 的社会结构、多彩的文化财富,一言以蔽之,“旧大陆”是一个差别万千的世界。如果 再考虑到二战与冷战后欧洲各国所处的特殊环境地位与目标追求,那么我们就应该可以 理解,为什么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会发生那么多的讨论甚至争论,那么多的曲折甚至 失败,而最终还是能一次次地觅得妥协和成功之路。因此,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我们 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直观的、表面的、琐碎的现象上,而应该从历史的、现实的、战略 的、发展的角度去观察,从而对欧洲一体化进程树立一个更加公正、客观的态度。

一、历史的角度

这里的历史是指,要了解一点欧洲分与合的历史,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二战后的欧 洲联合进程(“欧洲联合”比“欧洲一体化”的含义更宽广一些)。在欧洲历史上,人们 曾做过多次统一的尝试。从公元前六世纪以后,希腊各城邦从西西里岛到西班牙的欧洲 沿岸建立了众多的殖民地。从公元前四世纪开始,罗马的军事力量在地中海欧洲的地理 范围内兴起并在初期获得成功。公元四世纪,处于希腊——罗马文明之外的“野蛮人” 的多样性战胜了西罗马帝国的欧洲统一性。大约400年之后,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做了 统一欧洲的又一次尝试。他于公元800年底,作为政治首脑与当时作为教权首脑的利奥 三世合作,在欧洲联合思想的引导下,建立了基督教的罗马帝国,随着查理大帝的去世 ,经过半个世纪的一系列战争,欧洲在政治上又分裂为许多“蛮族”王国。16世纪的查 理五世和17世纪的路易十四继续梦想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帝国政权,而后,18世纪末也 浮现过拿破仑的欧洲帝国之梦。到了20世纪上半叶,希特勒做了短短一阵子日耳曼帝国 之梦。与历史上这些主要基于军事帝国基础之上的欧洲统一相比较,二战后的欧洲联合 具有完全不同的背景、动力与目标。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30年代经济危机的教 训、“欧洲世纪”的最终结束、超级大国的欺凌以及欧洲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使阿 登纳、舒曼、德加斯佩里等欧洲政治家认识到,如果未来的欧洲不是作为一个统一体出 现,就没有在世界上应有的地位。在欧洲历史惯力、国际竞争压力、实际利益引力、主 要国家推力、倒退成本阻力和欧洲发展潜力的共同作用下,应当说,这一轮的欧洲联合 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

可以预期,欧洲人决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已经为之奋斗了2500多年的联合与统一事业。 建立在终止欧洲流血战争历史愿望基础之上的新政治文化,盼望欧洲经济统一带来的物 质利益以及巩固与推广在历史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欧洲社会模式,为这一事业提供了强大 的动力。这些动力给欧洲人带来了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力量。

二、现实的角度

这里的现实是指,我们要看到西欧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特性。在刚刚走完的20世纪,欧 洲人取得了成功,也经历了失败,他们从上半叶的失败中,觅得了下半叶的成功之路: 联合与改革。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人在联合的道路上每每迈出脚步时,就有不少人预 言“他们成不了”。遥想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签订时,有多少人真的相信 欧洲能在1999年统一货币?然而,欧洲人基本上做成了。人们不应忘却,西欧各国曾是 民族国家的典型,西欧地区是一个民主国家集中的地区。“民族特性”和国家主权是一 个很难迈过的门槛,而“民主国家”更是一种十分“麻烦”的制度。一项提案从提出, 经讨论辩论,修改再修改,到通过、签署,直至最后生效,通常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 至几十年时间。仅就欧洲统一货币而言,我们且不说1969年2月欧共体海牙首脑会议作 出的到1980年将启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决定(后来因故流产),仅为欧元正式流通欧 洲人就奋斗了13年。因此,欧洲联合只能一步一步朝前走。

欧洲民主国家在一体化进程的纷繁复杂的矛盾中,通常总是能找到出路,其原因和手 段在于:首先,它们彼此之间从不寻求“同化对方”,但也不是简单的“共处”,而是 尽力找出一种“与他人团结”的模式。其次,它们之间往往作出单方或互相让步以达成 妥协,1951—1952年的欧洲煤钢联营之所以能够成立,反映了法、德两国都怀有“欧洲 再也不要发生战争”的意愿,从而把当时仍被视为重要战争资源的煤钢生产部门交由共 管机构监督;1957—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之所以能够开始运转,因素之一是德国和法 国在工业和农业部门的利益上达成了相对均衡;1999—2002年欧元之所以得以问世,因 素之一是德国以放弃“国币”马克的货币优势以换取法国对德国统一的支持,同时,德 国联邦银行的货币理论和政策方针实际上已为欧洲国家普遍接受,如此等等。第三,采 用“一揽子”谈判的策略。1997年的《阿姆斯特丹条约》就是一例。该条约拟制出了一 个范围宽泛的一揽子改革计划,它包括对有的条约组成部分进行大量改善和革新,以及 共同体权限和程序的扩展。同时还作出了大量的例外规定以保障可行性。第四,实行灵 活性原则。在这个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时间先后上,并且因此而在成员国资格的层次 上也有所不同。这是一个向心的原则,目的是使更多的国家参加到一体化进程中来。但 这一原则也纵容了与此相反的倾向,因为那些没有参与共同政策或不愿意采取共同措施 的成员国,可以随时脱离而去,或一开始就不加参与,欧元区目前只包括欧盟15个成员 国中的12国就是一例。英国在社会政策上也曾选择了“放弃”,脱离了共同体政策的一 个核心领域。第五,对不同领域采取不同的秩序模式。“马约”不追求处处事事统一的 秩序模式。这反映出各国不同的欧洲一体化观念。欧洲一体化有“三大支柱”。在第一 支柱(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中,自1957年始选择的道路在本质上得到了延续,2002年欧 元正式流通乃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在第二支柱(内政司法)和第三支柱(外交安全)中则相 反,主要采取的是一种国家之间的协调模式,其中第三支柱似乎还不及第二支柱那么协 调紧密。

三、战略的角度

为了能够比较正确地观察和对待欧洲一体化进程,我们还应看到欧洲领导人在设计和 推进欧洲联合时始终具有的深远的战略眼光:欧洲要成为世界生活中真正有份量的一极 。这一极并不针对美国霸权,更不追求欧洲自身霸权,也不企图把美国“独家垄断”变 为(包括欧盟在内的)几家“寡头垄断”。欧洲所不愿看到的是美国过于称雄,这不利于 维护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利益,不利于国际合作,不利于国际新秩序的民主化、合法 性和世界生活的多样性。在当前形势下,人们与其去讨论“多极化并不一定能保证世界 和平与经济繁荣”之类的理论命题,不如作出努力去对这个太过失衡的世界作某些必要 的修正。为此,欧盟正在形成自己塑造“全球秩序”的思路与战略。它与美国方案的不 同之处至少有以下六点:

1.社会模式:盎格鲁——撒克逊与大陆欧洲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概念有重大差别。大多 数欧洲人仍相信自己的社会模式,同时也认识到加以改革,使之适应新的内外基本条件 。

2.地缘经济:欧盟出于自身的政治与经济原因,支持地区合作和一体化的方案。欧盟 认为,稳定和充满活力的世界经济是以世界各地区经济紧密结合为基础的。而美国则寄 希望于市场开放原则,自由贸易区和与其“战略伙伴”建立双边经济关系。

3.地缘政治:以有行动能力和关系密切的地区以及有效的地区间合作模式为基础的全 球管理结构符合欧洲一体化的逻辑。美国则更喜欢松散的地区联合(因为在这种联合中 ,美国可以尽可能地发挥重要作用)或者与其战略伙伴的合作,以便在全世界各地区加 强自己的政治影响。

4.多边主义:在世界政治中,欧洲寄希望于多边主义,它强调共同利益、权利分享、 相互关系和与其他国家协调利益,并以有约束力的共同游戏规则和合作为准则。美国自 90年代中期以来更喜欢推行实力政策,保护与其战略伙伴的双边关系,越来越多地推行 单边主义以及拒绝建立全球规则。

5.安全观:欧洲人在经历两次灾难性的世界大战后,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到,不易受伤 害是一种幻想。而美国,由于其地理位置和相信可以用技术(例如通过导弹防御体系)来 解决威胁问题,因此认为自己不易受伤害。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安全政策基本信念。就国 际危机而言,欧洲人更多地考虑经济合作、建立公民社会结构、奉行缓和政策以及建立 减少冲突的多边机构,很少考虑通过军事干预来摧毁“敌对结构”。欧洲人的易受伤害 和相互依赖的意识与“共同安全”的思想相符。而美国则相信自己的军事优势,在对外 政策中军事反应明显得多,冷战时代的敌我友范畴仍居主导地位。

6.国际组织:欧盟支持有行动能力和有效率的国际机构,认为联合国等国际机构越来 越重要。而美国多年来一直在遵循削弱联合国的方针。

欧洲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其塑造“全球秩序”的思路和战略,关键因素是欧洲联合与 欧洲改革的成功程度,以及欧洲领导人的政治意志。

四、发展的角度

欧洲联合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在取得步步进展且有进一步 发展趋势,表现在:

1.欧洲一体化的性质长期以来在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二战后欧洲联合始于法德和解 。选择斯特拉斯堡这个欧洲伤口最深的断裂处,设立欧洲委员会(它现有成员国43个)的 总部,作为一个联合的和平欧洲的象征地,真是一种绝妙的安排。而今,欧盟已发展成 为一个联邦主义、邦联主义和自由贸易联盟的混合体,其中联邦主义的因素在逐渐增多 。欧元就是这种发展趋势的一个最新的、最突显的、最有说服力的体现。虽然,即使在 500年之后在欧洲也不可能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欧洲合众国,但合众国的因素会 在今后5年内进一步增加。2004年新一轮政府间会议可能会成为一个转折点。

2.欧洲一体化的涉及领域在明显扩展。欧洲联合的开拓者,在二战后实际上走的是一 条从经济到政治的一体化道路,迄今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发生在经济领域。但自20世纪90 年代初签订“马约”以来,经过1997年的《阿姆斯特丹条约》、2000年12月的尼斯会议 和2001年12月的拉肯会议,在“经济欧洲”正在向统一市场与统一货币深入发展的同时 ,“公民欧洲”、“社会欧洲”、“政治欧洲”、“军事欧洲”乃至“大欧洲”也日益 被提上议事日程。在这里,2001年12月15日通过的“拉肯宣言”值得一提。欧盟各国首 脑在该宣言中公布成立新一轮欧盟机构改革的筹备机构——欧盟制宪筹备委员会,它将 于2002年3月1日开始工作,其主要任务是:第一,对欧洲政治前途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为将于2003年底或2004年初举行的下一届欧盟政府间合作会议提出政策建议。第二,根 据2000年12月尼斯欧盟首脑会议的安排,欧盟国家将于2004年再一次修改欧盟条约(这 将是继1985年“单一欧洲法令”、“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阿姆斯特丹条约”之后的 第四次修改),以明确界定欧盟机构和各成员国的权力范围。第三,使欧盟及其条约更 贴近欧盟的普通民众。显然,欧元问世和欧盟所面临的新形势将促使欧洲一体化进一步 深入发展。

3.欧洲一体化在机构、机制方面也在逐步改善。机构、机制改革,统一市场与统一货 币的日渐进展,使欧盟进一步向着制度化甚至宪制化的方向发展。在1999年初欧元已作 为账面货币问世的背景下,2000年12月的尼斯会议为欧盟的机构、机制改革提出了初步 框架。第一,关于欧盟委员会席位问题。会议商定,欧委会的规模将随着新成员的加入 原而扩大,暂定每个国家各占一个席位。德、法、英、意、西班牙五大国也是各出一名 委员。这种安排显然是迫于小国的压力而作出的妥协,对小国而言,有委员名额,不仅 关系到有机会对欧盟施加影响,而且象征着国家尊严。第二,重新分配各成员国在决策 结构部长理事会的表决票数。尼斯协议制订了一套复杂的数字,规定了各国在以多数表 决制进行决策时应当拥有的相对权利。它考虑到了人口因素,以保护大国利益,避免众 多小国入盟后仅以国家个数计票,大国容易被多数票击败。第三,增加有效多数表决制 。50年代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的一般是“一致同意”制,后来逐渐引进多数表决制,以 提高决策效率。为了保护小国利益,尼斯协议还规定,必须得到一半成员国以上同意才 能通过一项决策。第四,关于“加强合作”问题。欧盟某些国家在各种领域推进一体化 的观念在尼斯协议中得到正式认可。这就是说,有些国家可以“先行一步”。事实上, 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已经这样做了。

4.欧洲一体化的地理范围一次又一次扩大,今后几年将经历第五轮扩大。从2003—200 4年开始,东扩与南扩的结果,将使欧盟在今后10—15年内成为一个拥有至少27—28个 成员国、土地面积500万平方公里、人口5亿、GDP11万亿美元的世界上购买力最强的一 体化地区。目前欧盟正在同12个国家进行入盟谈判,按照进展程度高低排列,它们依次 是塞浦路斯、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捷克共和国、立陶宛、波兰 、拉脱维亚、马耳他、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其中除了最后两个国家,其他10个国家均 认为自己会在不久之后成为欧洲联盟成员国。而欧盟则认为,31项入盟谈判议题必须逐 项进行、完成,如农业政策、结构政策等等;目前,所有申请国均已符合入盟的政治标 准,然而符合经济标准的只有马耳他和塞浦路斯(截止2001年11月)。欧元正式流通将大 大增强欧盟的吸引力。

总之,在观察欧洲一体化进程时,如果能从历史的、现实的、战略的、发展的角度去 看,那么我们就能理解或预测,过去欧洲一体化进程为什么必定会是曲折复杂的,未来 欧洲一体化进程也必定会是曲折复杂的和必然会走向光明的。

标签:;  ;  ;  

如何观察欧洲一体化进程_欧洲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