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战略与黑龙江省利用外资的对策_中国资源论文

跨国公司战略与黑龙江省利用外资的对策_中国资源论文

跨国公司战略与黑龙江省利用外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龙江省论文,利用外资论文,跨国公司论文,对策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五”期间黑龙江省在利用外资方面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获得了显著提升,外商直接投资使用额为55.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1.96%。但我们必须要看到,黑龙江省利用外资的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仅为2.4%,与同为北方省份的辽宁省和山东省的差距还很大,甚至与河北省都有较大距离,仅比吉林省和内蒙古强一些。从利用外资总量看,山东省是黑龙江省的6.71倍,辽宁省是黑龙江省的2.56倍,河北省比黑龙江省多12.99亿美元,吉林省比黑龙江省少30.4亿美元。从利用外资的全国排名看,山东省排位第三,辽宁省排位第七,河北省排位第十二,黑龙江省排位第十四,吉林省排位第十七。

同为区位比较相近的北方省份,为什么在利用外资方面差距如此之大呢?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黑龙江省的大型外国跨国公司的数量较少、投资总量不多,且跨国公司的后续投资和资本扩张力不够。“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要想在利用外资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必须把招揽和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放在优先地位。尽管多年来黑龙江省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也一直特别重视跨国公司的投资,但结果一直收效甚微,最主要的是我们对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市场战略和经营战略等还缺乏了解和研究,只知道自己的需求,而不知道对方的需求,不能知己知彼,最终只能是一厢情愿。

一、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战略分析

(一)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类型

跨国公司向海外投资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类型:

1..市场扩张型。即产品从国内市场扩张到海外市场,从区域市场扩张到全球市场,而这种扩张不是通过贸易方式而是通过投资方式。

2.资本扩张型。即为闲置资本寻求最佳的投资机会,如果这种机会、这种市场在国外,就变成了跨国投资。

3.竞争战略型。即在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成本日益提高的形势下,避开国内的竞争锋芒,到国外投资设厂,获得竞争优势。

4.产业转移型。即某些产业在国内已变成“夕阳产业”,或在国内已变成高度密集、高度“拥挤”的产业,这时产业向海外转移就形成了跨国投资。

5.技术转移型。即某种产业技术或产品技术在国内已高度成熟,产品生命周期开始进入衰落阶段时,这时技术向海外转移就提上议事日程。

6.资源配置型。即当国内的某些生产要素(如原材料、劳动力)日益短缺或要素成本居高不下,这时到海外寻找更丰富、更廉价的相应资源就显得非常必要,从而驱动资本投向海外。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跨国投资,其宗旨和目标都大同小异,无非是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公司利益最大化。

(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类型

跨国公司在海外的投资都是理性化和战略性的,而不是投机性、盲目性和情绪化的,因此要了解跨国公司是否选择在黑龙江省进行投资,就必须深入研究它的在华投资战略、市场战略和经营战略。虽然每个跨国公司的海外战略不尽相同,但多年的实践表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经营通常都采取如下一些战略:

1.市场占位战略。多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首先考虑市场占位问题,亦即市场布局问题。这里最优先考虑的是市场立足点问题,即选择哪个省市作为第一投资目标;其次是考虑未来的市场发展点,即把哪些区位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市场中心点。通过市场布局来实现市场覆盖面的战略目标。市场占位和市场布局是跨国公司投资与经营战略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在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周密的市场分析基础上做出的,因此具有显著的理性特点和客观性特征,不是任何游说和情感可以左右的。

2.本土化战略。这是几乎所有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都采用的战略。本土化战略包括人员本土化、技术与商品本土化和生产原料本土化。目前,不但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跨国公司实行人员本土化,很多从事高技术产业的跨国公司也实现人员本土化战略,如微软公司在中国建立了微软研究院,除院长和2~3位研究人员来自微软总部之外,其他骨干成员均从中国科学院和著名高校招聘。类似这样的研究院主要从事公司产品和技术如何更适应中国市场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使公司产品和技术中国化。而生产原料、产品的零部件本土化几乎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和经营的普遍性原则。

3.持续发展战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和经营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市场调研和选择投资点位;第二阶段,试生产和试营销,即小规模生产和营销;第三阶段,增资扩股的投资扩张和市场扩张阶段。跨国公司在中国立足稳定并已对市场前景具有信心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持续发展问题。首先通过增资扩股进行资本扩张,同时开始市场扩张,即以基地为中心向全国市场延伸,实际上这就是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持续发展战略的展开。

4.资源开发战略。从全球的趋势看,跨国公司的投资越来越集中于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资源尚待开发的地区。资源开发与市场开发几乎是同义语,开发资源就是开发市场。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尚有大量资源有待开发。跨国公司具备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和市场营销经验,因此对资源开发尤感兴趣。所以,很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进入中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是资源开发的吸引力。资源开发的利润和资源开发的前景远比传统市场、传统经营要可观。

5.知识产权控制战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大多是看好了中国的资源、中国的市场,而跨国公司除自身资金优势和经营管理优势外,最重要的一个优势就是技术优势,也可以等同于知识产权优势。凭借这种优势,跨国公司可以在中国市场获得垄断利润,因此,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牢牢地控制着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亦即控制着知识产权。如果跨国公司失去了这一优势,亦即失去了在中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欧美国家高度重视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不仅是欧美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欧美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需要。

6.并购战略。在开始阶段,欧美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是以建立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的方式,而近年来更多的是通过并购中国的大型企业甚至知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跨国并购不但可以节约资金成本,还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企业的现有资源、营销网络甚至是中国产品的品牌效应。通过并购进入中国市场可以说是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一种捷径,中国经济越发展,企业越有规模,跨国并购就越为跨国企业所青睐。

二、黑龙江省利用外资对策分析

根据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和经营战略的特点,黑龙江省利用外资应采取以下相应策略:

1.对已经进入和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进行跟踪研究。如果我们不对这两类跨国公司进行充分了解和深入研究,就不知道这些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意向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思路,不了解其产品和技术处于市场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从而无法判定其进入黑龙江省投资的可能性。招商引资必须知己知彼,因此我们建议由省招商局、商务厅、发改委与黑龙江省高校合作建立“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为黑龙江省利用跨国投资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2.利用中国加入WTO过渡期满,我国将按承诺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和其他“垄断性市场”的机遇,努力把一些从事服务业的跨国公司引进黑龙江省。由于多年来我国对服务业市场和一些国家垄断行业的市场的进入采取了各种有形与无形的限制,因而跨国企业的进入寥寥无几,然而服务业市场是跨国企业非常感兴趣的市场,在加入WTO过渡期后黑龙江省在这些领域的招商引资与南方省市基本处于同一起点,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在引进跨国公司方面做好文章。

3.打通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贸易运输大通道,利用黑龙江省沿边开放的区位优势,把欲开拓俄罗斯市场的跨国公司吸引到黑龙江省来。黑龙江省虽地处东北边陲,但与俄罗斯有4000多公里的边境接壤,且多年来的对俄贸易一直居全国之首。如果跨国公司有覆盖中国北方市场并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战略意图或规划,那么选择在黑龙江投资设厂应该是顺理成章。关键是我们要充分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跨国公司,要了解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与市场布局。

4.利用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势,把资源开发型和对初级产品深加工型的跨国公司引入黑龙江。利用资源优势引进跨国投资在黑龙江省已有先例,如正大集团和雀巢公司都属这种类型。目前黑龙江省在绿色产品深加工、石化产品深加工,以及木材资源、煤炭资源开发和北药开发等方面都有条件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与合作。

5.加速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和产业技术创新,以技术和项目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或合作。黑龙江省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仍处于孵化与成长阶段,已形成规模、打开市场和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还很少,如果能在成长阶段实现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将会对黑龙江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跨国公司对高新技术的投资和优良项目投资情有独钟,因此黑龙江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应成为与跨国公司实现合作与对接的重要领域。

6.培育优质企业、组合集团企业和激活大型国有企业,为吸引跨国企业和“以鸟引凤”创造条件。如上所述,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采取并购战略进入中国市场,但并购对象不是濒临破产的企业,不是中小型企业,而多为有发展前途的大型企业集团或大型国有企业。所以,黑龙江省的一些企业集团和大型国企应居安思危,从战略发展和国际竞争角度来考虑与跨国公司合作,通过自身整合与发展为与跨国公司合作创造条件,不要等到“穷途末路”之时才想起利用外资,到那时就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跨国公司只对优质企业感兴趣。

标签:;  ;  ;  

跨国公司战略与黑龙江省利用外资的对策_中国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