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徐华[1]2003年在《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后半期,世界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令人瞩目的。由于高等教育需求的迅速膨胀和政府公共财经费的日益削减,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兴办私立高等教育来增加教育机会,满足人们日益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共有69所私立高校,其中有不少是外国人办的教会大学。1952年的高等院校调整时,这些私立高校全部转成了公立高校,私立高等教育在我国也随之消失,这是适应当时历史发展需要的举措。改革开放之后,民办高等教育开始恢复和发展。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在2010年,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国家“十五”计划将此目标提前到2005年。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民办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危机等等。面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目标,如何结合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借鉴国外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对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做了全方位的研究。从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全面分析了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基础、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其发展现状,总结了俄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建议。从而为积极地推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镜。 论文共分为叁大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由于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与前苏联高等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且一部分私立高校直接脱胎于前苏联时期的国立高校。因此这一部分首先对前苏联高等教育的发展做了一个简要的回顾。其次,介绍了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全方位转轨和此间所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最后,分析了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产生的直接原因。 第二部分,全面分析了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状况。首先,介绍了俄政府有关私立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1991年起俄罗斯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其次,分析了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俄私立高校的数量变化分析;2.俄私立高校的区域分布特点;3.俄私立高校的办学主体构成及法律组织形式;4.俄私立高校学生状况分析;5.俄私立高校师资状况简介;6.俄私立高校的专业设置特点;7.俄私立高校培养人才的层次:8.俄私立高校的经费来源。通过对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全方位的描述与分析,总结出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第叁部分,借鉴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逐步建立和完善民办高等教育立法,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特别是要建立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制定民办高校评估制度的实施细则。2.拓宽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政府应给民办高校以直接的财政资助,或通过税收、鼓励创办校办产业、实施助学贷款、鼓励申请科研项目和经费等提供间接的财政扶持。3.民办高校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准确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市场定位上,应注重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应将社会需求与自身办学条件相结合;在培养目标上,应以专科层次为主,逐步提高办学层次;开放办学机制,走联合办学之路;积极开办函授教育和夜校教育。4.民办高校应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走以质量取胜的发展道路。在招生时应采取措施吸引优质生源;严格内部管理,建立教育、教学监督和评估制度;建设一支优良的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这一部分是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所提出的几点具体建议,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能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积极参与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来,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期待,在未来的竟争中,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的舞台上有中国民办高校的一席之地。

刘岚[2]2008年在《国立大学的角色与职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国立大学是国家投资设立的大学,从广义上看,国立大学是公立大学的一部分;从狭义上来看,国立大学是由国家举办(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中央政府管理的大学,区别于经费来源于地方财政、由地方政府管理的公立大学。本研究以我国近代国立大学为着眼点,以我国教育部直属大学的发展为落脚点,通过对国立大学的特征、其在不同时期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世界几个主要国家国立大学的有无、创立与发展历程、地位与作用的探讨,对国立大学的角色承担作具体阐释。中国近代性质的大学,肇始于19世纪末,终止于1949年,经历了大约半个世纪,最终形成国立、省立、私立学校叁点鼎足的局面。中国近代国立大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整顿和持续发展时期”两个阶段。建国后,经历了“大多数高校隶属于中央各部门为主,到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形成”等各时期的发展,具有国立大学性质的教育部直属大学在地源、文化传统、培养目标、社会影响等方面仍然具有优势特征。论文对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的国立大学(美国公立大学)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研究与我国有着相似社会转型背景(我国是渐进式的社会转型,俄罗斯是剧变式的)的俄罗斯国立大学的发展历程,指出俄罗斯国立大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研究处于明晰的“国立、公立、私立”分类体系中的日本国立大学,具体阐述日本国立大学的地位和作用,并对日本国立大学改革的背景、内容与趋势,对日本国立大学是否还将姓“国”等问题作了分析;研究现代大学发源地——德国的国立大学,对国立大学的特点和地位进行归纳,并分析以国立大学为主的德国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探究美国没有国立大学的原因,对美国公私立大学不同的角色分担作出描述和分析。在对大学分类发展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的结论部分提出确立我国国立、省立、市立、私立体系的设想,强调国立大学只有在自由与控制的平衡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对国家负责,并从四个方面对国立大学的角色作具体阐释:高等教育领域的“国家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全国的高等教育提供者。国立大学在人才培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等方面都要体现国家水平,为国家整体利益服务。同时,作为面向全国的国家大学,国立大学在维护和保持高等教育公平方面也应有所作为,必须防止地方化。

张兴[3]2002年在《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穷国办大教育”,即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强烈需求与公共财政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办学主体多元化,即在坚持以国家办学为主,积极进行公立高校体制改革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发展各种形式的民办高等教育,积极开展公、民办学校之间以及中外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论文共五章。其中:第一章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历史沿革、一元办学的特点及其弊端,以及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机遇和意义。第二章探讨了美、日、俄叁国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尽管具体模式不完全一样,但叁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趋势,即办学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化。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了实行办学主体多元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的结论,第叁章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现状,按照办学主体的不同,把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具体内容概括为以下几种主要模式:民有民办、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公立高校转制、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公民联办、股份合作制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八种类型。论文结合有关案例对这八种模式逐一进行深入的分析。第四章分析了与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定位与特色、公益性与营利性、产权与资助、收费与公平、竞争与合作、立法与保障等问题。第五章在历史回顾、比较研究、现状分析和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解决办学主体多元化过程中的问题,加快办学主体多元化进程,提出若干参考建议。

顾鸿飞, 谢作栩[4]2011年在《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20年回顾及其评价》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消亡了70余年的私立高等教育复苏。私立高等教育的复苏促使俄罗斯高等教育完成了从全面的国家垄断向市场机制转轨的过程,推动了一个开放、民主、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系统的形成,为解决教育问题和稳定社会秩序做出了贡献。今天,私立高等教育发展成为了高等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但事实上仅发挥着补充国立高等教育的功能。诸多因素影响着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其中,统一的教育政策推动了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导致了它失去了个性化发展的权利。此外,俄罗斯传统的社会意识对凡是私有制事物的异常反应使得私立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得不到落实,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张建忠[5]2016年在《民办高校政府财政扶持研究》文中认为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民办高等教育承担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任务,因此,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进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高等教育应运而生,由于其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在遵循市场规律的情况下,也需要公共财政的扶持。如何有效的对民办高校进行政府财政扶持,这是本论文重点分析与阐释的地方。针对社会上对政府财政扶持民办高校的质疑,笔者从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分析政府对民办高校财政扶持的理论根据,并从法律角度、公益角度和经济角度分析政府财政扶持民办高校的必要性。而且,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政府财政扶持面临着种种困境:观念陈旧、政策缺失、扶持不力、扶持方式单一和监管困难。在分析当前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上海市政府财政扶持民办高校的探索,例如建立民办教育政府专项扶持机制、探索实施分类管理改革新方式等,为解决政府财政扶持民办高校走出当前困境指明方向。同时,笔者通过对上海市两所民办高校的个案研究,分析政府对这两所民办高校的财政扶持情况,以及政府财政扶持取得的成效,指出政府财政扶持资金在这两所高校投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和创新民办高校政府财政扶持提供现实依据。综上所述,通过对民办高校政府财政扶持的现状分析,以及对上海市两所民办高校的个案研究,笔者对民办高校政府财政扶持提出五条建议:创新民办高校政府财政扶持机制,完善相关财政扶持政策;落实学校法人财产权,加强民办高校内控制度的建设;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制度,探索民办高校管理的新机制;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方式,明确政府财政扶持方向;加强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依法规范民办高校财务;丰富民办高校政府财政扶持方式,明确地方政府财政扶持责任。

杨广云[6]2004年在《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初探》文中提出当今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六多六少” ,即高校数、学生数的地理分布上大都会多 ,小城市少 ;在高校数与校均学生数的比例上 ,高校数多 ,校均学生数少 ;在专业分布上 ,文科生多 ,理工科生少 ;在学习形式上 ,业余制多 ,全日制少 ;在教师结构上 ,兼职多 ,专职少 ;在校舍面积中 ,租用面积多 ,专用面积少。

陈涛[7]2015年在《大学公私界限日益模糊:全球现象与动态特征》文中研究说明大学公私属性的概念框架是在法学、经济学和政治哲学多学科研究领域的基础上界定的,公私二元论只是一种划分组织类型的理想模式。但在现实情况下,"大学公私界限模糊"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只不过在每个国家的表现形式和出现时间不同而已。然而,从现象背后又能发现一些动态特征:高等教育供给模式的"公私合作"、高等教育财政模式的"资源依赖"以及现代大学治理模式的"私法人化",同时这也是现代大学未来发展的叁大趋势。

王玥[8]2015年在《试论俄罗斯私立高等院校的地位及其发展》文中认为俄罗斯私立高等院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占据了其高校数量总额的40%左右。本文综合运用统计分析、经验总结和探索性研究法,对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的产生、学生的择校看法和私立高等教育的角色进行分析,论述了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的未来潜能发展。

吕济峰[9]2006年在《俄罗斯非国立高校的发展趋势研究》文中指出俄罗斯非国立高校将沿着何种发展路径前进,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欲达到此目的,深入研究俄罗斯非国立高校的基本状况、产生背景是基础,同时本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研究由五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对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以及俄罗斯非国立高校的分类作了阐述。俄罗斯非国立高校是指,与俄罗斯联邦宪法及俄罗斯国家法规相适应的、相对自由的、独立拨款的和独立管理的非商业性组织。本文通过历史法、比较法和文献研究法,以俄罗斯非国立高校的发展趋势为重点,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这对于我们系统地了解非国立高校、促进我国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以及其他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部分——俄罗斯非国立高校的发展现状。本部分首先对俄罗斯非国立高校的数量、地域分布、师资结构等进行了阐述。非国立高校表现出经济发达地区多,欠发达地区少;教师兼职多,专职少等特征。其次在对俄罗斯非国立高校叁阶段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形成今天的态势进行了历史性的阐释。最后对俄罗斯非国立高校还存在的一些制约性问题进行了阐述,地位问题和质量问题成为非国立高校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第叁部分——俄罗斯非国立高校的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及影响。主要以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的经济私有化、政治民主化、高等教育多元化改革为主线,阐述了俄罗斯非国立高校的产生、发展的背景。俄罗斯非国立高校产生和发展为缓解俄罗斯高等教育的财政紧张、调整专业设置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第四部分——俄罗斯非国立高校的发展趋势。发展趋势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二是未来数量可能的变化情况。本部分的研究主要根据俄罗斯所处的国际教育环境、出台的相关教育政策以及非国立高校的自身情况确定了其将会走上一条“监督下的高质化”发展道路。同时在分析了俄罗斯人口形势、适龄毕业生数量和非国立高校的校均学生数的基础上,认为未来其数量将会呈下降趋势。

丹尼尔C·列维, 胡建伟, 斯内嘉纳·斯兰其娃, 罗伯特D·赖兹, 鲁米尼亚·尼科勒斯库[10]2012年在《欧洲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文中认为当世界范围内私立高等教育获得迅速发展时,欧洲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略显逊色。西欧是世界上公立大学占主导地位的地区,私立高等教育相对较少,且主流的、地位较高的大学基本上都是公立大学。中东欧地区由于政治上的巨变,人们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从而使私立高等教育获得迅猛发展,但各国发展并不均衡。罗马尼亚公立高等教育的私有化改革使得公、私立高等教育之间关系分裂,两者的竞争步入新的阶段;俄罗斯私立高校的创办与公立成分密不可分,私立高校与国营机构、公共资源之间存在持续性关系;乌克兰私立高校因国家认证要求较高,通过认证的数量不多,且受未来生源减少的影响前景堪忧;中欧的天主教大学作为一种小型的私立高校,其未来如何发展需要认真考量。本刊已连续两期刊登菲利普·G·阿尔特巴赫《私立高等教育:全球革命》(2005年)一书的部分文章,这期刊登该书欧洲私立高等教育的部分文章,以飨读者(标题系编者所加)。

参考文献:

[1]. 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 徐华. 陕西师范大学. 2003

[2]. 国立大学的角色与职能分析[D]. 刘岚. 苏州大学. 2008

[3]. 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研究[D]. 张兴. 华东师范大学. 2002

[4]. 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20年回顾及其评价[J]. 顾鸿飞, 谢作栩. 现代大学教育. 2011

[5]. 民办高校政府财政扶持研究[D]. 张建忠. 上海师范大学. 2016

[6]. 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初探[J]. 杨广云. 现代大学教育. 2004

[7]. 大学公私界限日益模糊:全球现象与动态特征[J]. 陈涛. 复旦教育论坛. 2015

[8]. 试论俄罗斯私立高等院校的地位及其发展[J]. 王玥.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9]. 俄罗斯非国立高校的发展趋势研究[D]. 吕济峰. 上海师范大学. 2006

[10]. 欧洲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J]. 丹尼尔C·列维, 胡建伟, 斯内嘉纳·斯兰其娃, 罗伯特D·赖兹, 鲁米尼亚·尼科勒斯库.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标签:;  ;  ;  ;  ;  ;  ;  ;  

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