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宫崎骏动画电影中音乐的艺术特色——以《千与千寻》为例论文_杨琼

浅析宫崎骏动画电影中音乐的艺术特色——以《千与千寻》为例论文_杨琼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省 成都市 610101)

摘要:宫崎骏创作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是日本动画电影中的经典,其对日本动画电影的贡献和突破是无人能及的。提起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就不得不说其御用配乐久石让,宫崎骏几乎所导演的动画电影中的配乐都出自其手,也正是这一首首清婉脱俗的音乐将电影以一种孩童般的天真无邪推向了世界电影的舞台之上。本文通过对电影中的音乐元素进行分析,试探其艺术特色。

关键词:《千与千寻》;音乐;艺术特色

一、宫崎骏与《千与千寻》

宫崎骏作为日本动画电影界的领军人物,他的每一部动画电影都堪称经典,比如《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龙猫》、《起风了》以及《千与千寻》等。宫崎骏的电影给人很温馨的感觉,画风大多较唯美浪漫,内容理想化但反映了真实的世界,《千与千寻》也不例外,只不过《千与千寻》更强调的是“人性”——自然界的矛盾与人类的迷失,成为被热议的话题。

宫崎骏说:《千与千寻》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宫崎骏友人的女儿,这部影片也是赠予忘年之交的礼物。 “《干与千寻》是为小朋友而创作的。我们的电影创作,就是要刺激那麻木不仁的知觉,唤醒那沉睡了的创造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不能为了激发孩子的本能,而要他们独自面对种种困难。我相信一部用心制作的电影将是孩子借鉴的好对象。就是这个信念,促使我制作了这部电影”。但宫崎骏的作品又不止是为小朋友创作的,我认为更多的是为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彷徨无措的大人们找寻着出路。《千与千寻》讲述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女获野千寻和父母开车前往新家因迷路而闯入了一个神秘的隧道,随后进入诡异的世界—灵界。千寻的父母因贪吃被是魔法变成了猪,失去自己名字的千寻改名为小千,在白龙的帮助下留在了那里工作,之后就开始了找回自己、救赎父母和帮助白龙的冒险成长之旅。影片一上映便成了日本电影界的大热门,在柏林电影节夺魁,使动画电影获得青睐,也让宫崎骏收获了各种各样的奖项,也将75届奥斯卡最佳长篇动画的小金人收入囊中。

二、《千与千寻》中音乐的风格特点

《千与千寻》的配乐是久石让先生操刀,他既是作曲家、也是钢琴家、指挥家,是日本动画音乐界里程碑式的人物。从1983年开始,宫崎骏和久石让进行合作,创造出了《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等许多经典动画,可谓是日本动漫电影界的黄金搭档。电影配乐其实是受制于电影的,它需要为电影中的人物、情境和故事背景作陪衬,可能有些音乐会被电影内容所遮盖,但久石让的音乐不仅与电影配合得相得益彰,抛开电影单独也会觉得很有故事性,温暖明亮,大气简约,旋律的婉转悠扬足以净化心灵。现在提起久石让,脑海中便会浮现很多电影中画面,耳边便会响起电影中的插曲,不得不说,久石让让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增光特色不少。

(一)简约不简单

久石让是日本音乐家中简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虽然久石让的创作的音乐旋律大多比较简单,但非常悦耳动听且朗朗上口,感觉下至三岁孩童,上至八旬老人都能静心聆听。他擅长用一个主旋律来诠释某一特定主题,然后通过旋回、模进的手法展开主体,通过节奏的简单变化来丰富音乐情感,在观众心中营造出情感氛围,由此深入人心让观众们可以很自然的融入情境之中。

《One Summer’s Day》是电影《千与千寻》的开头曲,自始至终都在C大调上进行,加入了装饰音和变化音也使画面更加的更加生动活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轻巧又灵动的琶音使影片开始快速展开,引出了一个简单的单旋律音乐主题,映入眼帘的是主人公千寻因不满搬家而露出的反感和不情愿,紧随其后的低声部柱式和弦巩固了这一主题。主旋律音乐柔美舒缓,很符合出场的千寻漫不经心的人物特点,整体旋律缓慢向下进行,音乐略带些伤感,表现千寻的心情。低声部的伴奏和弦织体由柱式变成分解和弦,随着剧情的紧张由四分音符变为八分音符,来预示着情节的发展,直到汽车驶入森林,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型织体推进了本曲的副曲部分即高潮,这部分的旋律不再像主题音乐那样柔和,而是有着变化音,节奏的随意转换,使音乐与车子在树丛中跌跌撞撞的画面相融合。

(二)音乐色彩的丰富性

在《千与千寻》的音乐中,也运用到了钢琴、小提琴、黑管等各具特色的西方乐器。基本上影片中的所有音乐都有管弦乐的参与,久钢琴和管弦乐的等传统的西洋乐器是久石让惯用的手法,使乐曲在具有民族特色之外又因管弦乐的音色,感染力很强。在《千与千寻》的配乐中,久石让对西方乐器的运用也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正是因为久石让的大胆创新,才使影片充满着不同的色彩。

清澈透亮的钢琴曲贯穿始末,带给人们一种大气、恬静的氛围。随着千寻的历险,音乐也由平和变得慢慢紧张起来,比如影片中当千寻因白龙的劝告,想找到父母一同逃回现实世界,却发现父母因贪吃变成了猪,见到此情此景的千寻仓皇而逃,身体也渐渐变得透明,远方灯火通明的巨轮越来越近,面对巨大的惊恐,千寻的精神逐渐崩溃。这段故事的配乐以简洁明了的钢琴曲开始,接着用弦乐器重复了这个主题,低声部密密麻麻的织体,突出了正响起的钢管吹奏,使之别有一番号角式的风味。接着变成猪的父母回头的一刹那,紧张的弦乐和着极不和谐的和弦迸发出来,而此时的木管组奏出更为激烈鲜明的主题,让最初的音乐主题变得更加紧张。影片中也加入了日本传统乐器,出现古老的日本风格的建筑,西方音乐与传统音乐的结合也让画面中的东方气质更别具一格。配乐中调性的多次转换和不协和和弦的使用,也让中规中矩的传统音乐增添了色彩。

(三)音乐的民俗性色彩

宫崎骏是日本人,所以在电影中的布景自然而然的就是日本建筑风格,为了配合这些画面,久石让为影片配的歌曲均是日本民族色彩的歌曲,和日本民族乐器所带来的神秘的东方色彩。在电影《千与千寻》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永远同在》这首歌了。《永远同在》是由日本民族歌唱家木村弓演唱,她用独特的音色和完美的技巧给这首歌注入了强大的能量。

这首歌具有明显的日本民俗印记,早期日本民谣的风格与中国五声调式有些相似,但不尽相同的是中国五声调式中没有半音音阶,而日本民谣中五个音1、3、4、6、7包含了两个半音音程。对应着《永远同在》的曲谱,也不难看出这五个音的使用,除此之外,谱例中的弱起也是属于日本民族风格。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性强,与弦乐器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久石让的创新之处,让曲子唱出新味道。还有一点创新是曲子的构造,它被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中规中矩的民谣,第二部分是双手跳音演奏,用最简单的方法,奏出最不简单的音乐。

影片中也使用了日本民族乐器来表现日本浴场的热闹与繁华,配合着宫崎骏笔下的“油屋”,让电影具有了一股浓郁的和风味,散发着日本民族特色,使得视觉与听觉上相统一。

众所周知周知,宫崎骏的电影都是以小见大,用儿童的视角描述简单的人和事,而久石让刚好就把握住其特点,为电影的配乐简单清新,与画面相辅相成,符合人物性格特征,能充分地调动气氛,更好帮助电影塑造了人物和情节。

论文作者:杨琼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浅析宫崎骏动画电影中音乐的艺术特色——以《千与千寻》为例论文_杨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