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及其组合工艺研究论文_魏琪,李迎春,随伟伟

连云港市自来水有效责任公司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00

摘要:随着连云港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饮用水水源水质日趋恶化,连云港市第三水厂开始投建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全流程组合净水工艺,确保出厂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新标准,在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饮用水水质。以此为背景,本文就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及其组合工艺研究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

1连云港地区供水概况

连云港市自来水公司拥有三座制水厂,分别为海州水厂、茅口水厂、第三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40万m3/d,供水区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用水人口约90万人。2015年公司日均供水量26.8万m3,最高日供水量30万m3,直径100mm以上供水管网总长度约1285公里。

2连云港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组合净水集成技术简介

第三水厂1997年启用,原水取自蔷薇河,供水能力10万m3/d,二期扩建工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V型砂滤池于2013年建成投产,增加供水能力10万m3/d。在常规净水工艺的基础上,采取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图1为第三水厂(含茅口水厂)水处理工艺布局图。

图1 第三水厂水处理工艺布局图

2.1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

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土建及设备安装规模为10万m3/d,采用机械混合、机械絮凝、斜管沉淀和污泥浓缩合建形式,共分3格,每格设计规模为3.3万m3/d。机械混合室设于池体中央,机械混合时间为60s,回流污泥、矾液与原水仪器进入混合室进行机械混合,混合后投加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同时预留粉末活性炭投加措施。[1]

2.2气水反冲洗均质滤料滤池

气水反冲洗均质滤料滤池1座,规模为10万m3/d,双排布置,共6格,每排3格,单格过滤面积为98m2,设计滤速为7.4m/h,滤层上水深为1.2m。滤料采用石英砂均质滤料,有效粒径d10为0.85mm,不均匀系数K80为1.4、厚度为1.2m,支承层粒径为2~4mm。厚度为100mm。

2.3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池

臭氧接触池采用全封闭结构,分为独立二格,有效水深为6.9m,接触时间13min。接触池按3阶段曝气头微孔曝气,气水逆向流接触反应,反应后经跌落至活性炭吸附池。臭氧发生器间布置于臭氧接触池上方。

活性炭吸附池规模为20万m3/d,采用翻板滤池池型,共10格,双排布置。填料层由上而下包括活性炭粒径为8~30目、厚度为2.2m、空床停留时间为12.1min;下设砂层,平均粒径为0.6mm、不均匀系数为1.3、厚度为0.5m;支承层D=2.0~16.0mm,厚度为0.45m。[1]

2.4应急综合加药间

应急综合加药间除用于第三水厂应急外,还考虑茅口水厂应急,因此该构筑物土建及设备安装规模为30万m3/d,投加药剂包括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PAM、同时预留氢氧化钠。高锰酸钾最佳投加量为1.5mg/L,投加浓度为1.0mg/L,投加浓度为1%。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30mg/L,平均投加量为20mg/L,投加浓度为5%。PAM投加量为0.08~0.20mg/L,PAM投加装置为2.625kg/h。

3总结

通过针对大连第三水厂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及其后续砂滤+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的全流程组合净水实际工艺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第三水厂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大胆采取池外污泥浓缩技术,大大提高了污泥效率、便于控制且污泥浓度稳定、工艺运行停止时重启方便,在全国较少应用。

(2)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PAC投加量在30~50mg/L,PAM投加量在0.10~0.20mg/L之间,污泥回流比一般在2%~4%之间,反应池、沉淀池效果最佳,反应区矾花形成效果较好,沉淀区沉淀效果较好,沉淀池出水浊度基本控制在3.0NTU以下,稳定运行期间浊度在1NTU左右。

(3)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单体:以蔷薇河(2013.7-2014.6)为水源:进水CODMn平均值为4.93mg/L,出水CODMn平均值为3.49mg/L,平均去除率为29%;进水氨氮平均值为0.64mg/L,出水氨氮平均值为0.43mg/L,平均去除率为41%;进水浊度平均值为12.95NTU,出水平均浊度为1.17NTU。

以沭新干渠(2014.7-2015.12)为水源:进水CODMn平均值为4.17mg/L,出水CODMn平均值为3.39mg/L,平均去除率为18.4%;进水氨氮平均值为0.25mg/L,出水氨氮平均值为0.16mg/L,平均去除率为21.1%;进水浊度平均值为41.20NTU,出水平均浊度为2.67NTU

(4)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较好,出水浊度基本保持2.0NTU以下,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超负荷运行20%左右时,单体出水浊度也能控制在3~5NTU以下。V型滤池运行稳定,冲洗周期基本维持在14~16h,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浊度基本维持在1.0NTU以下,完全达到实际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东波,王敏艳,王纵等.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及其组合工艺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2,28(11):29-31+35.

[2]程锐,杨广峤,程志刚等.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中试研究[J].供水技术,2010(5).

论文作者:魏琪,李迎春,随伟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3

标签:;  ;  ;  ;  ;  ;  ;  ;  

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及其组合工艺研究论文_魏琪,李迎春,随伟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