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论文_谌建军,刘明刚,袁红,唐明会,方翠艳,江浩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论文_谌建军,刘明刚,袁红,唐明会,方翠艳,江浩

黑龙江省鸡西市传染病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 分析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实施中药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 将我院同期收治的1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50例。对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西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实施中医药的治疗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也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药治疗;安全性;有效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肝炎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若没有及时的对患者实施治疗,甚至有可能造成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对患者的生命造成较大威胁。有研究显示,中医药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1]。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实施中医药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研究对象上,需要收集我院在同一时期,即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数量为100例。所有患者已经使用影像学和临床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并均已得到了确诊。在性别上,男56例,女44例,年龄42-78岁,平均60.34±8.87岁。随机性的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均为50例。在性别上,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5岁,平均59.78±8.12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3-78岁,平均61.44±8.98岁。通过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后发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本次研究中使用北京利龄恒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国药准字H11021560。在临床治疗时的初始剂量为0.25g,患者每日服用3次。而后需要根据其血糖情况对剂量进行调整,每日服用的总剂量需要保证在1-2g。服用方法为餐前30min服用[2]。观察组使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本次研究中通过疏肝降脂方治疗,即10g的郁金、白术、当归、15g的泽兰、黄芪、垂盆草、虎杖、云苓、何首乌以及泽泻,30g薏仁。根据患者的症型增减药物,若患者出现食欲不振症状,加入15g熟地和山楂,若患者出现胁痛症状,加入15g鸡血藤、玄胡和川楝子,若患者出现腹胀症状,加入10g木瓜、木香以及白蔻仁。将药物加入水煎服,每日3次,治疗3个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标准

比较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若患者经过影像学检查显示肝区近场高回声,并且远场回声显示衰退甚至是消失,对患者肝内管道检查发现结构正常,并且对其血脂和血糖肝功能检查后发现处于正常范围则表示治疗有效。在治疗安全性上,需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在率计数资料的比较过程中需要使用χ2检验对其进行检验,并在检验完成后使用率(%)对其进行表示,若在最后的差异显示为(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8%,差异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由于诸多原因导致的肝炎患者的数量正在不断的提升[3]。肝炎的类型较多,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这种肝炎指的是除开酒精或是其他明确性因素导致的肝脏中脂肪过度沉积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又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由于其特点,患者会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空腹血糖高以及消化不良和乏力等症状[4]。

目前有很多研究显示,中医药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治疗时的全新手段,同时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使用疏肝降脂方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其中黄芪何首乌补肾脾之气,而泽兰、丹参、当归活血化瘀,垂盆和虎杖清肝经湿热,白术和云苓健脾化湿。诸药合用,能够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起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药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并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治疗时,通过中医药手段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军祥,王允亮,刘敏等.健脾疏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1):15-19.

[2] 严茂祥,陈芝芸,施军平等.理气化痰祛瘀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6,47(10):775-777.

[3] 卢敬,王传波,王瑾等.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肝功能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15(2):133-134.

[4] 李莹,李坤,沈天白等.清化方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痰湿体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5,25(1):18-20.

[5] 陈云飞,陈伟霞,刘洋等.中药复方或西药联合行为干预治疗糖代谢异常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5,(2):80-82,129.

论文作者:谌建军,刘明刚,袁红,唐明会,方翠艳,江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论文_谌建军,刘明刚,袁红,唐明会,方翠艳,江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