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疗效论文_孙宏伟

探讨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疗效论文_孙宏伟

安达市中医医院 1514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保留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3年1月~2010年8月MIBC病例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其中保留膀胱组42例,根治性膀胱切除组30例。保留膀胱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结合放化疗。通过门诊及电话等方式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结果随访患者56例,随访率78%。患者随访12~92个月,平均随访4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随访期间,死于膀胱癌者34例,保留膀胱组21例(50%),根治性膀胱切除组13例(43%)。术后1、2、3、4、5年生存率保留膀胱组分别为88.1%、83.3%、61.9%、57.1%、47.6%,根治性膀胱切除组分别为86.7%、80.0%、66.7%、63.6%、5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BC采取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可达到与根治性膀胱切除相似的生存率。

关键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综合治疗

根治性膀胱切除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标准治疗,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8%~3%[1]。2012年Knoedler等[2]报道,在选择性病例中,膀胱部分切除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取得相似的肿瘤治疗效果。作者根据一定的入选标准,选取膀胱部分切除或TURBt为基础的综合治疗42例,与同期30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组生存情况。现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MIBC患者72例,男54例,女18例,平均年龄67.3岁(40~85岁),治疗前按照AJCC(2002)肿瘤临床分期标准,为T2-3N0-1M0。保留膀胱组42例,其中T2aN0M0 16例,T2bN0M013例,T3N0M0 9例,T3N1M0 4例;28例采用膀胱部分切除,14例采用TURBt,所有保留膀胱的患者均完成同步化疗,其中5例因肿瘤未完全切除或切缘阳性行放疗。根治性膀胱切除组30例,T2aN0M0 8例,T2bN0M014例,T3N0M0 6例 ,T3N1M0 2例。

1. 2治疗方案

1. 2. 1保留膀胱组根据肿瘤大小、位置等情况,行膀胱部分切除或TURBt,行TURBt时切至深肌层,或切除膀胱壁全层至显露脂肪。术后常规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进行3~6周开始GC方案同步化疗。化疗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15天静脉滴注,顺铂70 mg/m2第2天静脉滴注,每4周重复,共4个周期。42例均完成同步化疗。对膀胱部分切除未切净的残存肿瘤或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者,行辅助放疗。放疗方案:总剂量50 Gy,分25次完成(> 4周),5例在化疗基础上同步放疗。

1. 2. 2根治性膀胱切除组采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根据情况行淋巴结清扫。

1. 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组间差别,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随访患者56例,随访率78%。患者随访12~92个月,平均随访4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保留膀胱组肿瘤局部复发共24例,其中非肌层侵润性复发16例,肌层侵润性复发8例。6例肌层浸润性复发再次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结合放化疗治疗。1例行挽救性膀胱癌根治术。1例因远处转移行姑息性TURBt。随访期间,死于膀胱癌者34例,保留膀胱组21例(50%),根治性膀胱切除组13例(43%)。保留膀胱组生存时间均数为50.721个月,中位数为47个月;根治性膀胱切除组生存时间为57.540个月,中位数为52个月。术后1、2、3、4、5年生存率保留膀胱组分别为88.1%、83.3%、61.9%、57.1%、47.6%,根治性膀胱切除组分别为86.7%、80.0%、66.7%、63.6%、53.3%。经Kaplan-Meier分析提示两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9>0.05)。

论文作者:孙宏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探讨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疗效论文_孙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