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作的创新风险与动力论文_唐忠林

建筑创作的创新风险与动力论文_唐忠林

唐忠林

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010

摘要:笔者先分析了建筑创作创新的风险,再进一步分析了建筑创作创新的风险偏好,最后探讨了建筑创作创新的动力。

关键词:建筑创作;创新; 风险; 动力

一、建筑创作创新的风险

1建筑创作创新者的个人风险

成本风险。相比较平台普通的建筑创作,建筑创造需要投入更多时间成本、智力成本、资金成本等到建筑创作创新中,建筑师也将会面临较高的风险。

成功风险。建筑创作者能成功,是和个人专业能力、优质的甲方、良好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以及运气等因素均有关系。建设设计创新者是在无法确定其创新能不能成功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从历史上看,有不少失败的建筑创作创新者,相比那些运气较好的创新者,他们的失败并不是因为缺乏才能或胆识。例如,英国的建筑师查理斯·瑞尼·麦金托什,曾在他手下产生过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等伟大作品,然而在那时的社会看来,他却是个失败的建筑师,最终只能离开格拉斯哥,寄居他乡。

2 建筑创作创新面对的社会投入成本风险

一般来说,和普通建筑相比,建筑创作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成本与研发成本到建筑创作中,除此之外,那些成熟的建筑,通常也是具有社会效率合理性,换句换说,社会中已经形成了各种与之相配套的技术支撑环境,那么为了能超过之前的建筑,建筑创新就可能会因此而增加造价。建筑创新在产生新的建筑型制的时候,需要对相关的经济技术配套环境进行调整,例如:材料生产、施组系统与员工技能等等,从而使其能够适应新的建筑形制,以至于需要支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来进行调整相关经济技术配套环境。另外,失败的实验性新生技术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社会损失。例如,20世纪,里特维尔德在荷兰乌德勒支设计的施罗德住宅,其造价是普通住宅的两倍[1]。

3 建筑创作创新的外溢风险

某单位或某人的生产生活行为给社会其他人带来受损的风险就是外溢性风险。因为建筑创作创新的实验性特征,可能会对社会或他人利益产生外溢性风险,包括:(1)对于特定区域中他人的社会性利益,建筑创作创新出的空间功能或许会对其产生损害,这就是空间功能的外溢性风险。(2)会使周边环境的经济价值降低可能是由于不适当的建筑创作造成的,这是影响经济价值的外溢性风险。(3)创新建筑创作,可能会对建筑场地的环境产生改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从一定程度上说,环境资源是区域中的社会共享物,这是资源环境的外溢性风险。(4)建筑形象如果使人感到不适,这会让区域中人的心理感受和活动受到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区域的整体景观,这是空间形象的外溢性风险。(5)对于区域的思想、时代精神,丰富历史,能体现个性,恰当的建筑创作创新使能起到比较好的表达作用,相反则会产生对其不好的影响,这是社会精神的外溢性风险。

至少在理论上,建筑创作创新活动应该在设计实践中避免外溢性风险,创造出能让社会获得意外收益的建筑创作创新作品。然而,因为建筑创作创新存在实验性、一次性完成很难改变、较长的留存时间、复杂多变的社会与人、人的自利本性等特点,加上因为一般不由建筑师本人承担建筑创作创新的外溢性风险后果,所以很难从根本消除建筑创作创新的外溢性风险[2]。

二、建筑创作创新与风险偏好

1.冒险意识

建筑创作创新和风险不确定性发生关系的一个因素是承担风险的意识。建筑创作创新常常关系到建筑创作创新者个人承担风险的意识。在一定区域中, 即使是对原先设计和建造方式进行较小程度的改变,也可能会带来某种程度的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地位差异

建筑创作创新者自身的风险偏好紧密联系着他们所在区域中的现实状况。在一个社会中,因为依然存在社会整体利益分配中的可能性变化,和社会地位稳定的个体相比,社会地位不稳定的个体更愿意冒险。

3. 乐观倾向

熊彼特指出: “在不确定风险情况下,如果个体高估了他们成功的可能性,他们的行为就可能表现为喜好风险,而且相对于个体正确评估其成功机会的情况,社会有可能享有更多的变革。”这种乐观的风险偏好,在某种程度上会抵消社会中安于现状的固有倾向[3]。

三、建筑创作创新的动力

1. 高尚的品质

在大部分的从事建筑创作的工作者,有些建筑创作创新的人事具有高尚的品质,其是为了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而进行对建筑创作进行创新,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2. 探究的本性

来自人们的追求欲或者好奇心,为了自己在钻研的时候能够取得乐趣,就投身于建筑创作创新中。然而,这种个体乐趣的实现有赖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支持。

3. 利益驱动

一些更实在的利益,例如在特定区域中的名望与金钱等,也吸引着建筑创作创新者。丹尼斯·李布斯金说:“菲利普·约翰逊是这么说的,只要有房子盖,要建筑师做什么都行。弗兰克·劳埃德·莱特说的没那么露骨,他说建筑师应该知道三件事: 第一是如何得到项目, 第二是如何得到项目,第三是如何得到项目……建筑师和艺术家、哲学家、作家不同,他必须完全靠别人———有钱的人。”

4. 社会的需求

迈克尔·威尔福德说:“每一栋富有特色的建筑物背后,都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客户。”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来讲,人类社会对于建筑创作创新的需求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有目标的需求——对于人们生产生活及其他需要,有的建筑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产生了某些建筑改建、革新的特定指向性。第二种是无明确目标的需求——为了能对普通建筑形制由于广泛使用而产生的重复性、单调性或者某种建筑形制具有根本性的缺陷进行客服,这种感受上的疲劳、全面改变的要求呼唤着建筑创作创新。

社会需求是作为一种外在动力,人的内在动力便是乐于探索、追求高尚品质,实际的利益具有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的双重性。在一定的社会框架之内,人的“自利”本能产生 “他利”。面对社会的创新需求,自利也会给他人带来好处,这种本能实际上和探索的乐趣、高尚的品质并不矛盾。事实上,建筑创作创新者常常能够从成功的建筑创作创新中得到更丰厚的回报,包括经济利益和声望[4]。

结语:

通过本文对建筑创作创新的风险、建筑创作创新的风险偏好以及建筑创作创新的动力的分析,对于了解建筑创作创新的规律、推动建筑创作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龙抄令.建筑设计同样需要尊重民意[J].中国建设教育. 2012(05)

[2]建筑设计走向多元化[J].中国建设教育.2006(10)

[3]徐东升.谈中小城市的建筑设计——为集安建筑设计尽心尽责[J].吉林建筑设计.1994(04)

[4]梅斯景.低碳建筑设计探讨[J].低碳世界.2018(07)

论文作者:唐忠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建筑创作的创新风险与动力论文_唐忠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