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我国物流的发展_电子商务论文

试论电子商务与中国物流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中国物流论文,电子商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02)02-0039-07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物流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商品流通(包括对外贸易)规模的日益扩大,中国物流已经逐步走上了全面发展的轨道。主要表现在:(1)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2)加大了对交通、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 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得到迅速提高;(3 )商品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4)社会各界对物流的认识也有所提高。

目前,我国物流业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物流管理也有较大的提高,但是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中国物流总体水平发展相对落后

中国物流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总体水平较低。无论是运行的规模、速度、质量,还是运行的深度、广度都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更难以满足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需要。 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物流技术装备落后。中国物流设施除少部分是改革开放以后引进、更新和改造的以外,大部分设施都是20世纪50~60年代建设的,多数陈旧落后,生产效益很低。二是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严重,加上市场发育滞后,全国物流企业处于小、多、散、弱的状况,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

2、物流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

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沿袭下,使得原本是一个系统资源的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到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等运输资源,在中国除了像深圳等个别新建城市统一由运输局管辖外,其它均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海运局等统辖。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条块分割、互相封闭、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

3、物流系统发展没有统一规划,资源浪费惊人

物流业是全社会的服务行业,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应该重视它的总体发展规划。应当把它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来抓,就像对工业和农业进行总体规划一样,制订具体的发展目标,分部门组织实施,使物流行业各个部门协调发展。但在我国,由于条块分割严重,无法做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资源浪费惊人。

4、全社会的物流观念淡漠,对搞好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虽然我国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研究开始升温,但总体来看,全社会的物流观念仍很淡薄。没有认识到现代物流对企业发展,对全社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独特作用。许多生产企业仍然热衷于选择自营物流方式,追求企业内部生产与流通的“大而全”,主观上排斥社会化物流服务和对第三物流服务方式的选择。根源在于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不深,思想观念没有脱离旧体制的束缚。

5、物流科学研究亟待加强

物流科学是现代大生产、大流通的必然产物,它是融汇了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综合科学。中国对它的研究只有20年左右的历史,专门的研究机构不多,至今没有一个跨行业、跨系统的物流研究、管理机构,在理论上尚未形成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体系,对物流的基础理论、物流系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微观物流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远远不够。

6、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十分缺乏

现代物流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物流技术的创新相伴而行的。我们传统上对物资管理和流通的理解和操作已经跟不上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和管理的要求。要发展我国物流的产业需要物流管理和经营的专门人才,而这方面的人才是最缺乏的,极大地制约着物流产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对传统物流的冲击和影响

1.电子商务内涵的界定

电子商务这一概念虽然已被当今人们广泛使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具体的定义。总的来说,人们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和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借助互联网进行营销宣传、业务洽谈、账务清算等一系列商务活动的网上在线贸易方式。我们平时所说的电子商务一般是指狭义的概念。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包括电子交易在内,利用信息技术对整个商务活动实现电子化。将利用Internet(互联网)、Intranet(企业内部网)和Extranet(企业外部网)等各种不同形式计算机网络的以及其他信息技术进行的所有的企业活动都归属于电子商务。Internet(互联网)为企业和客户之间提供相互沟通的渠道,可让全球的消费者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促进发展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网上查询、采购、广告、产品介绍、订购、电子支付等交易活动。Interanet(企业内部网)可以让企业内部各子公司、职能部门和员工共享重要的信息,增加其相互间合作,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Extranet(企业外部网)覆盖企业和其相关的协作厂商,可使协作厂商通过网络相互沟通,促进企业间相互合作。以上三种网络之间的电子商务过程如下图(一)(曾强,2000)所示。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其中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本文所指的电子商务概念是指它的广义的概念。

图(一)

2、电子商务的发展引发物流革命

目前电子商务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极其迅速,在发展中国家也引起密切关注和发展。1998年,美国15%制造业企业、22.4%的批发和零售企业、32.2%的通信和媒体企业、38.2%的银行使用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兴起给物流领域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物流理念的革命。

一是物流系统中的信息变成了整个供应链运营的环境基础。网络是平台,供应链是主体,电子商务是手段。信息环境对供应链的一体化起着控制和主导作用。二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将更多地表现为以外联网所代表的企业联盟的竞争。供应链体系纵向和横向的无限扩张的可能性,将对企业提出或是更广泛的联盟化,或是更深度的专业化。三是企业的竞争将是以物流系统为依托的信息联盟或知识联盟的竞争。物流系统的管理也从对有形资产存货的管理转为对无形资产信息或知识的管理。四是物流系统面临的基本问题是追求物流总成本最低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五是物流系统由供给推动变为需求拉动,当物流系统内的所有方面都得到网络技术的支持时,产品对客户的可得性将极大地提高,物流成本大大降低,可以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并增加销售的机会。

(2)物流系统结构的变革。

(A )由于客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面对制造商并可获得个性化服务,所以传统物流渠道中的中介商将逐步淡出。

(B)随着网上消费的多样化、产品的多品种化, 多数顾客往往要求频繁地定货预约,迅速交货,以致企业交货速度的压力变大。因此,物流系统中的港、站、库、配送中心、运输线路等设施的布局、结构和任务将面临较大的调整。

(C)由于制造商在网络上可即时获得所需信息, 使其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所以其组织结构将趋于分散并逐步虚拟化。

(D)某些产品(如音乐、软件、书报等)能在网上直接传输,物流过程和商流过程重合,其物流系统隐形化。

3、顾客服务的革命。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家对顾客的“关注”与“服务”是一对一的和互动的,只有当企业对顾客需求的响应实现了某种程度的个性对称时,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商机。这就要求:(A )企业网站的主页设计个性化除了给人视觉感官的个性化外,关键是其结构设计应当是针对特定客户群;(B)企业经营的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 企业仍然要走专业化经营,才能突出其资源配置的比较优势所在,为向顾客提供细致、全面和更为个性化的服务提供保证。同时,按照供应链增值服务的一般性原则,可以把物流服务分成基本的和增值的两类,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不同的服务营销组合;(C)企业对顾客追踪服务的个性化。 由于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增大了市场预测的离散度,所以发现顾客个性化服务需求的统计特征将主要依赖对客户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和追踪。

(4)存货管理的革命。

当企业伙伴都用电子形式连接起来时,过去用传真和邮寄形式传递的信息,现在可以马上发送;可以跟踪单证,确保单证的接收,提高审计能力;可以降低库存水平,加速库存周转,节约成本。技术手段也由看报管理(JIT)和物料需求计划(MRP)等转向配送需求计划(DPR)、重新订货计划(ROP)和自动补货计划(ARP)等基于对需求信息作出快速反应的决策系统,这样,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存货的控制能力变强,物流系统中存货总量减少。

(5)物料采购的变革。

从理论上讲,企业可以无限地在网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加剧市场的竞争,降低进货价格。但是,如果频繁地更换供应商,就会增加资质认证的成本支出,并面临较大的采购风险。所以,面对激烈的竞争,供应商必然会积极地寻求与制造商建成稳定的渠道关系,并在技术或管理或服务等方面与制造商结成更深度的战略联盟。同样,制造商也会从物流的理念出发寻求与合格的供应商建立一体化供应链。作为利益交换条件,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际上,电子商务对物料采购成本的降低,主要体现在诸如缩短订货周期、减少文案和单证、减少差错和降低价格等方面。

(6)运输的革命。

在仓库、配送中心等设施布局确定的情况下,物流系统要提高顾客对产品的可得性水平,运输将是决定性的。由于运输活动的复杂性,运输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就是运输单证的格式标准化和传输电子化。基本的EDI标准难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运输服务要求,且容易被仿效, 以至不能作为物流的竞争优势所在,所以在物流体系内必须发展专用的EDI(电子数据交换)才能获取整合的战略优势。要在供应链的基础上发展增值网(VAN),即在供应链内部使用的标准密码,通过管理交易、 翻译通信标准和减少通信联接数目来使供应链增值,从而在物流联盟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制化渠道关系(王佐,2000)。物流系统在电子通关、条形码技术、在线货运信息系统、卫星跟踪系统等通讯和信息处理方面要进行先期的开发投资,实现运输单证,主要是货运提单、运费清单和货运清单的EDI—票通,实现货运全程的跟踪监控和回程货运的统筹安排。

电子商务时代推动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1、中国物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看,中国物流业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是我国21世纪的朝阳产业。

(1)经济高速增长要求物流的相应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增长。预计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伴随着对物流需求急剧的扩张。

(2)加入WTO给我国物流业发展带来的新机会。中国加入WTO 将促进国外资本的进入,进出口贸易将得到大大增长,对物流发展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要求中国物流的运作与国际接轨,对中国物流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3)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很快,电子商务具有交易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是商品交易的发展方向。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推动物流配送上一个新的台阶。

(4)中国西部大开发对物流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西部物流发展相对更加落后,西部资源却十分丰富,资源“东移”、商品“西送”,西部大开发给物流创造良好发展机遇。

(5)我国物流成本压缩的空间十分可观。目前, 我国的物流成本约占GDP的20~30%,而世界的平均水平为11.7%,它说明, 我国的物流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空间十分广阔。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物流业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跨国物流公司纷纷看好中国物流市场,加入WTO以后,开放的国内物流市场势必将使物流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中国的物流业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

2、确立发展中国物流业战略目标和指导思想

物流技术的重大变革和电子商务领域的不断扩展,使得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国在物流产业化进程中没有必要一步步地跟在别国后面,而可以选择较高的起点,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与企业模式,赶超发达国家实现跳跃式发展。因此,中国应该确立在今后若干年内推进物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的战略目标,即以马克思流通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应用创新理论,从制度上、技术上进行创新,用现代物流理念来发展中国物流业,把培育和建立完善的物流市场与改革物流体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电子商务带动物流业实现跳跃式发展,建立起基本适应社会物质流通需要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新型物流体系。

根据战略目标,发展中国物流业应该坚持“政府支持引导,深化物流体制改革;用电子商务手段,改造中国的物流体系;通过资源整合,培养大型物流企业”的指导思想。

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业的发展新模式

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世界各国和大型企业都在关注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发展模式。

(1)物流一体化。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 法国和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就提出物流一体化的现代理论,并将其应用和指导物流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所谓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物流业高度发达,物流系统完善,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张铎,2000)。

(2)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 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张铎,2000)。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要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物流企业就是作为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的承担者。物流企业种类繁多,按其业务范围和功能可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按其是自行完成还是委托他人操作,可分为物流自理企业和物流代理企业。

第三方物流发展潜力巨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商业机构和大公司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而且物流企业为提高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

(3)物流配送。物流配送中心是美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进的物流模式,它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零售和消费,是加快商品流通、创造规模效益为核心的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机结合的综合流通组织。按其功能可分为物流中心(无商流功能)和配送中心(有商流功能),按其隶属关系可分为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和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按其经营商品的种类和性质可分为综合性物流配送中心和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郑淑蓉,2000)。

在电子商务时代,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发展模式。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基础设施条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大有差别。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一种模式,应该采取以一种或几种模式为主导的多种物流模式。

首先,现阶段我国应重点发展新型多式的物流配送中心。所谓新型的物流配送就是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社会化和智能化等特点的物流配送。物流配送企业以大中城市为中心,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化设备及先进的管理手段,按客户的要求,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一定范围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容易实现“货畅其流,物尽其用”,代表了我国未来物流配送的方向。这种物流配送可以有多种形式,我们应鼓励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具有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功能的新型的配送中心。

其次,积极支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第三物流种类繁多,不同地区可以发展不同形式的第三物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功能性物流企业,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能提供客户定制物流服务的综合性物流代理企业。各地区选择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物流发展模式,适合中国的国情,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4、推动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进行制度创新,深化物流体制改革。

现代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的发展状况对经济发展、商品的流通和大众消费起着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日本、韩国等国政府对物流业十分重视,设立物流协调机构积极推动本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中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已把物流配送作为中国“十五”时期着重发展的服务业。

目前,中国发展物流业的突出问题仍是体制问题,要深化中国物流体制的改革,就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改变过去“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物流体制改革,设立统一管理物流机构,建立物流行业管理体制,依靠行业法规加强行业管理,行业组织要对纳入管理范围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政策指导,同时要对其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政府还要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或者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规范市场的经营行为,指导物流业向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

(2)合理规划布局,建立和健全物流网络体系。

物流业是一个系统,应当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分工协作、有等级层次结构的物流网络体系。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如果物流形不成体系或物流组织布局分散、规模偏小,要想全面发展物流业和提高其作业效率是难以办到的。因此,各省市政府作规划时,要将物流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统一规划,统一运筹,发展不同层次的物流企业,改善物流的网点布局,建立和健全物流网络体系。

(A)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专业化程度。 生产企业专门负责生产,把原材料进货、产品送货等物流业务交给完全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去承担。第三方物流通过物流活动的集约化、社会化,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效益,又保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我国目前的物流企业还没有能为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导致生产企业的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我们要积极将目前物流业中的骨干企业,如交通运输业中的大型物流企业、内外贸系统的储运公司等,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打破部门、地区、系统间的界限,通过兼并和收购等方式组建一些规模大、实力强、潜力大的物流企业集团,走规模化、集团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轨道。

(B)积极扶持集体、私营、合资物流企业的发展, 允许外资物流企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涌现出一些集体、个体和合资物流企业,它们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过去那种独家经营或垄断经营局面。在建立和健全物流网络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支持集体、个体和合资物流企业的发展,允许外资物流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发展。我们要鼓励集体、个体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建成中外合资物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带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C)建立物流配送中心。 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是我国流通领域改革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助于形成组织化、社会化、产销紧密结合的新型流通方式,而且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竞争力,是产业间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各类物流中心的发展建设应该做到合理布局,做到大型物流中心与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相衔接,综合性配送中心与专业性配送中心相配套,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与企业内部配送中心相结合。这样不同物流企业承担不同的功能,彼此又互相协作互相支持,构成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物流网络体系。

(3)运用电子商务手段,改造中国物流体系。

物流体系既是流通领域开展电子商务的支持系统,也是需要用电子商务手段改造的传统产业。

第一,要在物流企业建立内部网(管理信息系统MIS), 使企业内部各子公司、职能部门和员工之间实现重要信息共享,增加相互间的合作,使之成为整个业务活动的神经中枢,实现从采购、加工生产、运输、配送全过程一体化控制。

第二,要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库存模型、预测模型等管理决策模型,采用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运用物流决策支持系统,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三,要建立企业外部网,与协作企业、海关、航空、铁路等单位实现联网。实现与业务伙伴或客户间的信息交换,实行网络化运行和控制。提高流通基础设施的信息容量和技术含量,提高综合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

第四,大型企业应该加快改造业务流程,通过内联网运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实现供应链管理电子化,开发和应用物流新技术, 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4)提高服务意识,同客户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物流的核心是服务,服务的实质是达到客户的满意,满足客户更多潜在的需求。物流业主要提供的是一种劳务服务,实际创造的是时间与空间效用。从社会再生产角度来看,物流服务联系和渗透于生产与消费领域,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制约、影响着物质资料交换的速度和实现程度,关系到再生产过程连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现代物流企业应向客户提供他们需要的任何服务,迅速、合理、经济、便利地满足客户的多元化服务需求,达到客户最终满意。我国加入WTO, 外国大型物流公司将纷纷进入我国市场,物流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但我国至今没有能与跨国物流公司相抗衡的物流企业。为了发展我国的物流业,物流业要抢占先机,与客户维系一种更密切、更信任的战略合作联盟关系,形成跨行业的、优势互补的联合与协作,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

(5)加强研究探索、宣传引导与人才培养。

近年来,虽然我国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研究开始升温,政府也已意识到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性,但总体来看,全社会物流观念仍很淡薄,对物流业的认识跟不上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和管理要求,因此,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现代物流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宣传引导,使人们认识现代物流,接受现代物流的理念;加强人才的培养,重新构建物流的教育体系和知识结构,建立注册物流师制度,造就大批符合电子商务时代要求的物流人才。

标签:;  ;  ;  ;  ;  ;  ;  ;  

电子商务与我国物流的发展_电子商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