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洋
延安市规划设计院 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阐述了规划设计景观园林的作用及意义,提出了园林规划设计中生态保护措施及对于生态园林建设的建议,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生态保护;园林建设
1、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
1.1 接受设计任务书、现场实地踏勘,同时收集相关基础资料;
1.2 提交初步规划文本,提出总体构思及规划目标;
1.3 编制详细规划并召开评审会。由业主组织的专家评审组,集中时间,进行评审(论证)会,根据专家评审组意见,落实调整和修改工作。
1.4 进行扩初设计并提交工程概算书;
1.5 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
1.6 施工图预算编制和施工图的交底;
1.7 设计师的施工配合。
2、规划设计景观园林的作用和意义
2.1 城市环境的改善
城市中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目标是改善城市的环境、美化城市的面貌,从而增加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工业的不断发展,使空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有毒的气体直接排放。大量的绿色植物可以吸收大量的有害气体,调节城市的气温,并且能够净化空气、产生新鲜的氧气,降低噪音的危害,可以很大的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城市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应该设置较全的配套设施、建筑精美而且有合理的布局,植被绿化面积大,花草树木、四季如春,这样的景观园林环境可以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与身心的愉悦,可以大大的促进社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进步,使城市更加适合人居住,因此,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影响城市的环境。
2.2 促进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景观园林规划建设的不断发展,景观园林的建设同样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对经济文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多的城市都在借助景观园林的规划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面貌,创造一个优秀的投资环境,因此,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的发展,于此同时,景观园林的设计也招徕了很多的投资,从而又促进了城市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2.3 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使城市具有文化内涵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元素有多种,可以使建筑工艺、特色的产业、民俗文化、还有生活习惯等,这些不同的元素可以通过不同的景观设计手法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能够增加居民的城市幸福感,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名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园林规划设计中生态保护措施
3.1 种植设计合理化、科学化
树种之间,树种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所以,在园林设计中,要合理利用树种间的关系,进行设计树种的合理配置,避免相克树种搭配,人为造成病虫害共生的环境条件;同时应充分利用树种互利的一面,种植相生树种,以增加树种间的合作共存和互利互惠,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3.2 强调景观环境内部各元素与原生态环境的共存关系
建筑、植物、山水、天时等这些元素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例如:建筑与植物:城市中高层建筑对植物的影响很大,建筑与建筑间可减少日照的时间、可形成寒风带。冬季,一些植物会因为光照严重不足,寒冷时间过长,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水与植物: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为60~80%的水,而植物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来自土壤。城市中的土壤含有较多废弃物,密实度高;路面的封闭,大多雨水都流入了下水道;深入地下的建筑等因素都影响或阻碍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严重破坏了植物的生存环境。反之。如果植物长势良好,它们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遮荫蔽晒、降低噪音、防风防灾并能够为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这对改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3.3 设计树种的选择,做到适地适树
在设计树种时,要根据景观的性质、功能,选择速生或慢生树种;要根据城市的气候特征,选择阳性或阴性,抗旱或抗涝树种;根据城市的污染状况,选择相应的抗污染树种;根据周围环境的需求,选择不同形态、功能和要求的树种;根据城市大风的记录选栽深根或浅根性树种。另外,对于一些边缘树种和外来树种,一定要考虑当地的适应性,栽植时要注意小气候,否则在不太适宜的地区、不太适宜的环境和不太适宜的时期栽植这些树种,在遇到气温突变时,会遭受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3.4 强调人类与原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
人类在生活、生产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历史与文化。这些历史与文化丰富多彩,是各具特色的地域、人文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精神支柱。西湖之所以美,不仅美在景色,还美在西湖边上的传说、文化与精神。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不顾生态环境、不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顾本土特色,只为追求形式美与艺术感,以高额投入建造的“宏伟工程”,那将经不住时间与社会的考验。
4、对于生态园林建设的建议
4.1 园林设计上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同时并重。这几年,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好心切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4.2 完善园林设计法规。首先是对于《建设工程勘查设计管理条例》(2000)有关条文的修改,如第二章资质资格的管理等等。
其次是一系列园林设计法规的建立,如注册园林师签字制度、注册园林师条例、设计收费标准、工作量范围标准、后期跟踪服务标准、园林设计标准合同、园林师事务所设立标准等等。
4.3 实施专业教育的大调整,培养适合新时代的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者。
首先是专业教育结构层次的调整。要使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专业教育需要有3个层次:①面向学科: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的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②面向社会:为国家园林管理和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的大学本科、硕士人才; ③面向中国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风景园林建设市场: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其次是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引入环境艺术、旅游策划的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引入建筑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社会人文学科等专业知识。这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
4.4 规划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现有的规划设计人才有来自城市规划专业院系的、也有艺术院系的、有建筑院系的、还有农林院系,来自不同院系的人才都各有各的特长,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不足,由此,根据目前的专业状况,应该有一个合作互补的专业团队。
5、结束语
园林规划设计就是要运用地貌、植物、硬质材料、建筑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自然、经济、工程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综合功能,因地制宜地规划和设计各类园林绿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越来越被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初探[J].中国园林,2011,(04).
[2] 陈向远.现代城市需要建设大园林[J].中国园林,2009,(05).
[3] 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中国园林,2010,(02).
[4] 李建龙.城市生态绿化工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王洋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园林论文; 树种论文; 城市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景观论文; 植物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