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孟军,周佳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21000

【摘 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电图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且随访成功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源性猝死将患者分为猝死组(49例)和存活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指标,并计算心率减速力、QT离散度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猝死之间的相关性系数。结果:猝死组患者的心率减速力较存活组明显更低(P<0.05),猝死组患者的QT离散度较存活组明显更大(P<0.05)。心率减速力与慢性心力衰竭猝死密切相关,呈负相关;QT离散度与慢性心力衰竭猝死密切相关,呈正相关。结论:心电图指标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进行预测,是慢性心力衰竭猝死的有效预测因子,临床上可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从而对其预后结局进行判断。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猝死;心电图;预测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临床表现,尽管在临床上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其5年死亡率高达75%,而其中心源性猝死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约有50%~60%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于心源性猝死[1],故临床上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猝死的相关预测因子进行研究,以更好的预测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风险,尽可能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本次研究通过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共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后发现,猝死患者和存活患者的心电图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提示我们心电图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予以预测。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且随访成功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源性猝死将患者分为猝死组(49例)和存活组(71例),其中,猝死组共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小为51岁,年龄最大为83岁,年龄均值为(67.05±9.62)岁,心功能分级为III级40例、IV级9例;存活组共有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最小为50岁,年龄最大为84岁,年龄均值为(67.19±9.86)岁,心功能分级为III级57例、IV级14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基本资料之间的均衡性保持良好,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患者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进行记录,将24小时动态心电图转化为以心动周期为纵坐标的序列图,对每个心动周期的RR值进行比较,对心率减速的心动周期(较前一个心动周期的RR值延长)进行标记和编号,对心率段的长短数值进行确定,以入选的的减速周期作为中心,对不同心率段进行有序排列,对减速周期的信号平均值进行计算,其中X0表示中心心动周期的平均值,X1表示中心点右侧第一个心动周期平均值,X-1表示中心点左侧第一个心动周期平均值,X-2表示中心点左侧第二个心动周期平均值,心率减速力=(X0+X1-X-1-X-2)/4[2];采用MAC-1200型号12导联心电图仪对QT离散度进行检测,QT离散度=最大QT间期-最小QT间期[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指标(心率减速力、QT离散度),并计算心率减速力、QT离散度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猝死之间的相关性系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表示为[n(%)],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表示为(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数据录入至corr程序中计算相关性系数r,以P<0.05表示变量间具有相关性,r为正数即正相关,反之则为负相关。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常见心脏疾病,主要可分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力衰竭,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脏射血功能障碍、心室充盈而引发的心功能受损,缺血性心力衰竭则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细胞长期缺血而引起的心脏舒张或收缩功能受损。慢性心力衰竭通常出现于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肺水肿、下肢水肿、活动受限为主,死亡率较高,其中,心源性猝死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故如何有效防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成为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心电图作为心脏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可对心脏的心动周期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进行记录,从而为心脏病变的诊断提高可靠依据。心电图在心脏病变的诊断中应用广泛,在慢性心力衰竭中也得到应用,而关于心电图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是否具有预测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心电图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对猝死患者和未猝死患者的心电图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猝死组患者的心率减速力较存活组明显更低(P<0.05),心率减速力与慢性心力衰竭猝死呈负相关,猝死组患者的QT离散度较存活组明显更大(P<0.05),QT离散度与慢性心力衰竭猝死呈正相关,充分说明了心电图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其中,心率减速力是评估迷走神经张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主要是通过对心脏24小时心率的整体趋向和减速能力进行检测,从而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猝死的风险进行评估,心率减速力越低,说明患者的迷走神经张力越低,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越高[4];而QT离散度则主要是反映心脏各部分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以及心脏电活动的不稳定程度,可对恶性心血管事件予以预测,当QT离散度越高,多个部位发生折返激动,容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进而导致心源性猝死[5]。

综上所述,心电图指标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进行预测,是慢性心力衰竭猝死的有效预测因子,临床上可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从而对其预后结局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张萍,娄美娜,孙丽卿等.心电图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中的价值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4):410-411.

[2]王兴德,韩晓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21(6):422-424.

[3]肖锐,周敬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的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119-119.

[4]师幸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预防的无创指标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4,35(1):97-101.

[5]张硕,冷永群,卢佳佳等.心率减速力及QT离散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5,24(3):196-199.

论文作者:孟军,周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2

标签:;  ;  ;  ;  ;  ;  ;  ;  

心电图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孟军,周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