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中医角度谈腹膜炎的诊治论文_郝海真

从中华中医角度谈腹膜炎的诊治论文_郝海真

郝海真

(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医疗所辽宁大连116000)

【中图分类号】R2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448-02

目前原发性腹膜炎在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但是继发性腹膜炎则大部分采用手术治疗。但临床很多继发性腹膜炎患者并不鞥承受或者不适合实施都是治疗。近年来中医药对腹膜炎的治疗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适合于不适于手术的继发性腹膜炎患者。本文对中医对腹膜炎的诊治进行总结,以期为提高中医诊治腹膜炎的水平提供参考,同时扩大中医药治疗腹膜炎的临床应用范围。

1中医对腹膜炎的认知

我们翻阅医古文献,腹膜炎并未作为专篇加以论著,但可在“肠痈”、“腹痛”、“心腹痛”、“厥逆”、“厥心痛”门类中有和该疾病类似的论述[1]。腹膜炎患者的腹部相关脏腑气机不畅、郁滞、通降不畅,病情继续则可发生气滞、久郁则化热而致里实热症,最终导致热、结、瘀集聚不散,久之则导致脏腑的血肉腐败成脓,热毒深入营血[2]。

2中医对腹膜炎的辩证分类

中医辩证结果显示,腹膜炎患者的六腑多有实热征象。根据疾病的演变规律,腹膜炎可分为郁、热、结、厥四类基本症候[3]。

21郁滞型:患者气血瘀滞、久瘀则化热,正盛邪轻,临床出现口干、发热、尿少、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腹胀、腹痛、腹部拒按等血热症状。根据其发病机制,可采用行气清理治则,行理气开郁的功效[4]。

22湿热型:病邪发展,以致热腐成脓,并可移热于胃肠,呈腑实之症。此时正盛邪实,一般相当于急性腹膜炎的化脓期。临床表现为腹胀加重,高热、汗出、舌红绎、苔黄燥、脉洪数等全身中毒现象。并常出现阳明腑实症,以攻下实热为治则,配以清法,清除热邪[5]。

23毒热型:病情继续发展,热毒炽盛,热盛化火、侵入营血,甚至发生“热厥”、热极伤阴,导致气阴两虚:此时正虚邪实,相当于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病人正气已衰,精神萎靡,口干舌燥,手足不温,甚至四肢厥冷,体温不升,脉沉细无力。至于腹膜炎的转归,一是疾病早期,正盛邪轻,毒解热退而病愈;二是疾病中期,正邪相接或正盛邪实,热郁内腐,形成内痈(局限性脓肿)或热结阳明,腑气不通,导致肠结(麻痹性肠梗阻);在是疾病晚期,正虚邪陷,阴阳不相顺接,产生“真热假寒”、“热深厥深”等厥症候(中毒性休克)[6]。

3中华医学治疗腹膜炎的原则

根据中医理论对腹膜炎发病机制的阐述,中医药治疗腹膜炎的原则主要应采取标本兼治的原则,在排出腹腔内脓性渗出液的同时,应对症消除腹膜炎的病因[7]。

腹膜炎的治疗及时是关键,因其病情发展较快,中医非手术治疗腹膜炎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在治疗的同时应做好手术的准备,以备不测。其适应症为:(1)患者的基本情况良好,无严重的腹胀,且腹腔所渗出的液体量较少,没有坏死性病变,未发生休克者,一般为急性阑尾炎穿孔,部分出血性胰腺炎或者单纯性十二指肠溃汤穿孔等;(2)腹膜炎系产褥热或者盆腔感染所导致者;(3)经弥漫性腹膜炎演变成局限性腹膜炎或腹腔脓肿者;(4)病灶不在腹腔内的原发性腹膜炎者。其他情况的腹膜炎患者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手术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发生恶化,耽误患者的治疗[8]。

4中医为主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腹膜炎患者首先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腹膜炎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对患者讲解腹膜炎相关的知识,日常生活应注意的事项。对于没有发生休克的患者,应采取半卧位,经常活动双腿,经常变换体位,不使受压位置固定而导致血行不畅,导致静脉血栓或褥疮。伴有胃肠道穿孔的患者必须禁食;肠道麻痹者应在恢复肠蠕动后才能开始饮食。对于有胃肠穿孔的患者和有明显腹胀的患者应先进行胃肠减压,直至肠蠕动得以恢复,且肠蠕动一旦恢复即应停止胃肠减压[9]。在对患者进行上述健康宣教及治疗前的处理后,采用如下中医药方法进行治疗:

3.1针刺针刺可快速恢复肠蠕动,使患者的周身状况得以改善,针刺的常用穴位为:天枢、中脘、合谷、梁门、足三里、气海、内关、大肠俞、胃俞、曲池等[10]。

32中药内服: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辩证施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病在肝胆采用清肝泻火治则进行治疗,若病在脾胃应采用清热燥湿治则进行治疗,选取芳香化湿类中药组方治疗。若病在大小肠应采用清热解毒和通里攻下的治则进行治疗,并选择相应的中药如大黄、芒硝、黄连、黄芩等;如病属早期,正尚旺盛,邪尚轻,可采用柴胡清解汤进行治疗,如病属中期,热腐成脓可尝试用黄连解毒汤或石膏知母汤加减治疗,若患者已经出现腹腔内化脓同时伴肠麻痹,可采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患者的血瘀严重者,可能有腹腔脓肿或炎性肿块,可选择活血化瘀的中药组方进行治疗。病属晚期者,应用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对于发病时已经出现神昏谵语者可急用安宫牛黄丸应急缓解患者病情,对有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者可急用四厥汤或参附汤进行回阳救逆缓解患者的当即病情。患者处于恢复期内应采用脾胃调理之品,兼施补气养血治疗。

33中药外敷:腹膜炎患者常伴有腹痛、腹胀的情况,采用中药外敷可达到止痛消炎的功效,利于腹腔炎症的吸收。选择疼痛作为明显的部位,以此为中心,采用用黄酒或醋调制消炎散至糊状涂敷疼痛处腹壁周围约0.5cm厚度,并采用塑料膜外敷,保持该处皮肤的湿润,每日换药一次。

34中药灌肠:对于有严重呕吐的患者,口服药物存有一定的困难,可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进行治疗,该方法对需要进行恢复肠蠕动以及尽快使炎症吸收的患者也一样使用,根据中医辩证选取相应的中药组方制成中药灌肠液,煎成400~500ml,采用灌肠器直接由直肠灌入。

5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膜炎并发症

腹膜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腹腔脓肿,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和预防。对于不同部位出现的脓肿,可采取如下的治疗措施:

51盆腔脓肿:急性敷尾炎穿孔导致的腹膜炎患者较易出现盆腔脓肿,也有较少的溃疡穿孔导致的腹膜炎患者会出现盆腔脓肿。有明显的直肠刺激症状者大肠大多有湿热,可采用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消积导滞治则进行治疗,选用活血化瘀、清热燥湿类中药组方进行治疗,如芍药汤即为理想的中药组方,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减治疗;有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者膀胱大多有胱湿熟,可采用利水通淋、清热泻火治则进行治疗,较为常用的方剂为八正散,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减治疗[11]。

52肠间脓肿:肠间脓肿多因弥漫性腹膜的脓液在肠袢间停留而形成,一般有单发和多发两种。中药可有效治疗较小的脓肿。较大的脓肿应根据影像学检查情况先用穿刺抽脓术进行引流,若脓肿位置较深应行手术引流。

53膈下脓肿:溃疡穿孔性腹膜炎患者易并发膈下脓肿,在急性阑尾炎性腹膜炎患者也可偶尔出现膈下脓肿。中医辩证将膈下脓肿分为瘀血型和实熟型。经影像学检测明确定位后可采用中药外敷消炎散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腹膜炎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治疗上可有所作为,有条件可进行多中心更广范围内的临床实验,以期完善中医药治疗腹膜炎体系,为临床腹膜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叶磊,龙厚东.复方大柴胡汤灌肠在腹膜炎术后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666-667

[2]哈孝贤.漫谈盆腔腹膜炎及中医的治疗[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2,(9):28-29

[3]李辉,许斌.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盆腔炎弥漫性腹膜炎12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9):553-553

[4]谢和平,杨宏志,关卫兵等.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中医学病证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14(3):131-134

[5]张红,贾米山.抗结核药物配合通腑逐瘀饮治疗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52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3):386-387

[6]杨桂宏.以中医辩证治疗(中药内服外用)慢性盆腔炎87例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5):177-177

[7]周永坤,张云杰,朱勇等.腹膜炎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2):169-171

[8]范立明,黄远航.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西医诊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9):3803-3804

[9]邱淑丽.辨证饮食指导预防便秘导致腹透患者腹膜炎[J].中医药导报,2009,15(2):65

[10]刘家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症肝炎并腹膜炎[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23

[11]葛关庭,许勇.中医药辨治腹膜炎析义[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4):318-318

论文作者:郝海真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8

标签:;  ;  ;  ;  ;  ;  ;  ;  

从中华中医角度谈腹膜炎的诊治论文_郝海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