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对比分析论文_陈婷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 湖南湘潭 411101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对比效果。方法:以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7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观察组给予调强放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放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后直肠、生殖器、膀胱反应的发生率、皮肤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保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感染、伤口迁延不愈发生率、1年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给予术前调强放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患者放疗中的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的手术期,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常规放疗

直肠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约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最佳方式,但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受到直肠癌病灶位置的特殊性,病灶处解剖结构的复杂性,术后患者常出现较高的复发率,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随着生物靶向治疗的发展,放化疗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手段[1]。但在研究中发现,常规的放疗治疗中,受到病灶处受量限制,一旦提高肿瘤剂量,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若不提高剂量,就会降低肿瘤的控制率。而调强适形放疗则有效弥补了常规放疗的这一缺点,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2]。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对比效果,以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以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为31-75岁,平均年龄为(53.0±22.0)岁;观察组:39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为30-75岁,平均年龄为(52.5±22.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甚微(P>0.05),具有临床对比研究价值。

患者纳入标准为:①均经临床诊断,证实为低位直肠癌,肿瘤的下缘距离肛门3-6cm;②患者均经CT、MRI诊断,证实为Ⅱ、Ⅲ期患者;③自愿参与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患者排除标准为:①有化疗、放疗史者;②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者;③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④恶性肿瘤病史者;⑤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患者直肠注入稀钡,并取俯卧位,使用放疗设备,利用盆腔三野等中心疗法,对患者进行放疗。其放疗范围应根据患者肿瘤病灶部位进行确定。通常以患者第五腰椎体的下缘作为放疗区域的上边界,下边界则根据患者肿瘤的下边界水平进行确定,侧野则采用水平照射的方式,并以肿瘤病灶处为中心,进行左右各90°的旋转。在放化疗过程中,上下边界和后野均保持一致。其中,后边界以骶骨厚度的50%为界,前边界应以患者直肠前缘2.0-3.0cm为界。

观察组给予调强放疗:患者定位前排空直肠,定位1小时前排空膀胱,饮入1000ml水并憋尿,以充盈膀胱。取俯卧位,进行体膜固定,之后行CT模拟定位扫描。扫描范围:上届自膈顶水平,下界至股骨上中1/3段;层厚5mm。建议在不过敏的前提下行静脉造影,以清楚显示肿瘤和血管。结合患者CT以及MRI的影像资料,明确直肠病变部位,勾画为GTV;阳性淋巴结勾画为GTVnd;盆腔淋巴引流区勾画为CTV。之后利用Varian21 EX 直线加速器 6 MV-X 线对患者进行调强放射治疗。

两组患者在放疗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变化,持续治疗5周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放疗之后,均接受了手术根除术。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评定两组患者放疗效果,标准为: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肿瘤面积缩小50%以上;无效:肿瘤物明显变化,缩小面积在50%以下;进展:肿瘤面积增大25%,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新的病灶[3]。放疗效果=(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直肠、生殖器、膀胱反应的发生率、皮肤反应。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保肛、术后感染、伤口迁延不愈、1年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以P<0.05为标准,判断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放疗效果对比

如下表1所示:观察组放疗总有效率高于7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4%,二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直肠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2014年美国新确诊的直肠癌患者已经超过13.6万例,且死亡人数已达到5万。临床上,外科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但在手术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复发。尤其是针对Ⅱ、Ⅲ期的直肠癌患者来说,手术后极容易复发。一旦再次复发之后,患者往往无法进行手术,必须要采用放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在研究中发现,对于Ⅱ、Ⅲ期的直肠癌患者在手术之前,采用同步放疗疗法,可进一步降低术后复发率,并降低术后出现的不良情况,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4]。

尤其是随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生物靶向治疗、放化疗在治疗肿瘤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常规的放疗过程中,放疗的区域更为广泛,包含了患者的直肠、膀胱、小肠、盆骨、骨髓,在一定程度上限值了剂量的提高,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5]。而调强放疗则是目前临床上的放疗主流技术,主要是通过立体定位,对患者进行多面、多角度、聚焦式照射,使得放疗治疗的剂量集中在患者的病灶地区,在放疗过程中,可使得放疗的剂量与病变的性状相一致,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病灶周围的组织器官,降低了放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6]。

本次研究充分证明:对直肠癌患者采取调强放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79.49%,且放疗过程中,患者直肠、生殖器、膀胱反应的发生率、皮肤反应均低于常规放疗的患者。放疗结束后,对患者实施手术根除术,其保肛率高达84.62%,术后感染和伤口迁延不愈率分别为17.95%、10.26%,1年内复发率为23.08%。综上所述,调强放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了放疗治疗中的毒性反应,提高了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健铃,张静,陈炬辉.直肠癌术前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和常规放疗技术对放射性肠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8):60-61.

[2]杨颜菲.直肠癌常规放疗与IMRT放疗的比较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22):67-68.

[3]韦嵩.直肠癌术后常规放疗与适形放疗并发症的临床差异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6):3497-3498.

[4]李佳,靳宏星,任基伟.直肠癌术前调强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0):124-127.

[5]弋振营,徐志巧,高岭,贴晓静.直肠癌术后常规放疗与适形放疗并发症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4):50-51.

[6]王久胜.直肠癌术后常规放疗与适形放疗并发症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585-586.

论文作者:陈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  ;  ;  ;  ;  ;  ;  ;  

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对比分析论文_陈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