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剧变论文_宋雪

论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剧变论文_宋雪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孙中山—20世纪享誉世界的中国人物,中华民国的创立者,近代中国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展了三民主义。在毛主席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称赞:“他全心全意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领导者,为推动中国近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键词:孙中山;近代中国;历史性巨变


在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现了我国近代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的主要领导者正是“国民之父”—孙中山先生。

一、辛亥革命前的世界形式

(一)国际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垄断过渡。在过渡时期,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满现存的国际秩序,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德意奥三国同盟,英法俄三国协约,加紧向世界扩张。与此同时,各帝国主义把侵略目光投向了中国这块土地,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二)国内背景

随着帝国主义加深对我国侵略,日本发动甲午海战争,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我国被迫与各帝国主义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古老的中国任人宰割,广大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与此同时,面对外族入侵,中国人民也开始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派的洋务运动、改良派的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救国救民的反抗运动均失败,中国社会被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孙中山的救国救民活动

(一)早期艰苦探索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从小听私塾先生讲述太平军的故事,对洪秀全等反清人士亦有了崇拜。1897年,孙中山来到香港,在其兄孙眉的资助下进入香港西医书院(今香港大学)学习,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此时的他对祖国落后,遭受外国压迫的现实颇感不满,对祖国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在中法战争中,孙中山目睹了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的行为,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性,孙中山的建议未被清政府采纳。在上书失败之后,孙中山意识到改革并不能挽救中国,只有暴力推翻清政府,中国才能有希望,民族才能有希望。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在香港组织辅仁文社,组建香港兴中会,与一大片革命的先进分子在广州密谋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了,孙中山流亡海外。但是,在亡命海外的途中,孙中山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国情,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民族、民权、民生” 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在戊戌变法期间,他积极支持改良派的主张,戊戌变法失败后又因改良派坚持保皇而展开论战。

(二)投身革命

在早期的探索过程中,孙中山越发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面目,在上书,改良无果的现实面前,孙中山坚定了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决心,坚定了投身革命的决心。在此之后,孙中山积极宣传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和危害;唤起有识之士的爱国情怀;成立各种革命团体,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创建各种革命报刊,宣传进步思想,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在各地建立分会,筹集资金,号召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革命,对成员进行军事训练,为发动推翻清政府的起立做准备。在孙中山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发动了镇关南起义、广州黄花岗起等多次起义。虽然由于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极大鼓舞。

(三)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在孙中山早期探索和投身革命的过程中,为中国大地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应邀回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宪法》,完成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给封建势力致命一击,沉重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帝国主义在中国找不到更好的控制工具,不得不再三更换代理人。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解放,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任何人想要复辟帝制都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彻底反对。

虽然辛亥革命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失败了,但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这使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彻底没有了延续下来的可能。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次划时代的进步,是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中国将顺应历史的潮流从封建、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四)联俄融共

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积极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积极维护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但均由于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反动势力的破坏、镇压而宣告失败,孙中山最终认识到军阀势力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都是一丘之貉。至此,孙中山开始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关注马克思主义,敏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重要影响,开始走上了联俄联共的道路,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专治统治,为中国的民主不懈努力着。

三、孙中山对第二、第三次巨变的借鉴之处

孙中山先生一生为民,鞠躬尽瘁,为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不懈奋斗,但在他的有生之年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衣钵,继续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等反动势力进行抗争,为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奋斗终身。

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20世纪的中国的第二次巨变,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一百多年被压迫的屈辱结束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孙中山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愿望实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人平等,公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基本的政治权利;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人民拥有土地;孙中山先生渴望独立、人民幸福生活的愿望实现了。

在改革开放中国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中,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发展蒸蒸日上,我国正通往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路,这得益于革命先辈的抗争努力,“国父”孙中山先生为中国的独立、富强所做出的努力,后人将铭记于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李在全.孙中山研究60年[J].广东社会科学,2013.

[2]尚明轩.民国时期的孙中山研究.[J].学术月刊,2003.

[3]尚明轩.大陆半个世纪以来孙中山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4]马敏、王杰.孙中山.辛亥革命研究回顾和前瞻[J].广东社会科学,2011.

[5]王淑琴、岳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关系论析[J].学术论坛,2015.

[6]王进.从孙中山的反思看辛亥革命的教训[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论文作者:宋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论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剧变论文_宋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