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的管理及其启示_nsf论文

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的管理及其启示_nsf论文

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的管理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经费论文,启示论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11)04-0046-03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多。尽管科学家人均经费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科研经费总量已列国际前茅。一方面人均科研经费还需要继续加大投入,但另一方面,如何用好用足现有的经费,已是当务之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等有关方面一直在积极探讨科研经费如何进一步科学、合理管理的问题,在其管理制度和机制上也不同程度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内一些具有强烈责任心的学者、专家和科研管理者已对此有过思考和热情呼吁,已有数十篇文章发表,为读者了解国外科研经费管理情况和加强国内经费科学管理提供了很大帮助。但我们也发现,有些文献对国外经费管理的一些细节情况介绍不多,一些术语、数据还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读者对国外有关情况的一些误解。为了便于更清晰、准确了解国外有关真实行情,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提供借鉴,笔者调研了国外最新的原始文献,并结合对国外、国内亲身考察和访谈的情况,提出对国内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几点建议。因篇幅所限,本文仅以美国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有关文献,主要以2010年最新的有关项目经费申请、开支比例、分配、过程管理、监督、审计的文献为例[1]。

一、美国科学基金会项目经费申请、批准和经费构成要素和审计概况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成立于1950年,是美国独立的联邦机构,每年由国会为其下拨经费。其任务是通过对基础研究的资助,以融合科学与教育、加强国际科学合作等办法促进美国科学的发展。它在支持全美大学和其他学术机构的基础研究、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NSF资助的学科十二个大类,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类名与国内有些不同,为社会科学、行为科学和经济学(Social,Behavioral & Economic Sciences),此类又分成三小类:行为与认知科学,社会与经济科学,科学计量学。这些学科既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也包括哲学、历史学、语言学的人文学科,还有社会经济地理、保健卫生、心理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从经费管理大程序上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无多大差别,只是从具体研究课题的内容上看,经费的数量、某些管理方式会有些许不同。社会科学的各类下,列出十几个具体的研究项目,由符合基本条件的申请人公开申报、平等竞争,NSF根据研究课题内容,精选评审专家,评审专家主要根据申报课题内容的学术标准和影响力标准,以通信、或会议或通信和会议结合方式进行评审,项目主管(Program Manager,Program Officer)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与申报人就课题内容、适当的经费当面商谈,再由项目主管根据商谈结果,按照一定程序下情上达或上情下达,最后由上级主管批准课题经费。科研经费评审的过程视课题内容评价的难易程度而定,某些复杂的经费资助决策过程可长达6个月。2005年社会科学、行为科学和经济学类有4089份项目申请,其中1004份项目申请获得批准,资助率为25%,高于NSF平均资助率23%。41.41%的项目受资助的时间为3年,但也有个别项目的资助时间长达8年、10年。项目负责人大多数来自于高校。2006年,社会科学与心理学科研经费为31亿多美元,其中心理学占61%。2008财年NSF的总经费为60.65亿美元,2010财年为69.26亿美元,比2009年增加6.7%。每个项目(课题)经费从数万美元到数百万美元不等。

NSF科研项目经费有直接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有8大项:课题负责人及行政管理和辅助人员的工资和津贴费、设备费、各种材料费、出差费、上机费、咨询与顾问费(包括校外和校内的咨询费)、文献资料费和参加各种有关活动的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包括新闻和信息发布费、租用设备或特殊设备费、会议费(娱乐费不被允许)等5项费用。间接费用是指对一些特殊的研究课题,经与项目主管面商过的一些费用,包括博士论文(doctoral dissertation research)、教育费用、某些独立性的研究等,间接费用发放是一种弹性的经费分配机制(indirect cost mechanism)。不论是直接费用,还是间接费用,每一项费用下详细列出各项开支内容及其规定。项目经费被批准后,NSF通过项目主管,协同财务部门对在研项目的经费的使用,诸如资助的暂停或终止、延长、追加资助等进行管理。对NSF的财务的审计、监督已形成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个层次的审计主体组成完整的审计监督体系。从总体上看,NSF已形成一套较为合理、完备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二、美国科学基金会项目经费管理的特点

纵观美国科学基金会有关文献和经费管理现状,似有四大特点。一是强调学术性,即以学术为导向,以达到学术研究目标为中心,力求根据学术研究规律来管理科研经费。比如,经费的分配,首先注重的是申报课题内容的学术质量、创新、原创和学术影响或潜在的影响,聘请真正的小同行专家对学术含量进行评审。为了保证学术评价的相对合理性,还专门设置“项目主管”的岗位,2004年多达385人。项目主管是一个既懂学术又懂管理的具体负责项目管理的人员,必须要有某一学科的博士学位和六年的学术研究经验,要有与科学家直接对话、交流、谈判的能力,他是NSF及其有关机构,诸如课题专家评议组、相关的财政部门与课题负责人之间“桥梁”,他具体实施课题的遴选、组织课题专家评议组评议、与课题负责人就研究内容和经费预算谈判,负责向上一级做出经费资助推荐意见以及继续资助,延伸资助,补充资助的决定。在项目启动后,又负责监督资助课题各时段的研究报告和财务报告,负责协调NSF的政策与课题的实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负责提供具体的现金支出报告等等。又比如,“间接费用”的安排,各种弹性办法的提出,都是根据学术研究的复杂性、风险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提出的。二是强调人力资源,即充分认识到研究人员对课题研究质量的决定性作用。任何一项真正的科学研究,都需要课题组内主要研究人员、大量辅助人员,包括研究生等的艰苦劳动,还需要大量相关学科专家,包括机构内、机构外专家直接间接地帮助,因此,NSF的研究经费中所谓的“劳务成本”或“人头费”在经费中占了多数。国内有的学者认为人头费是45%[2],有的认为是80%[3],有的认为是40%~60%[4]。对高校教师的工资补贴,有的认为是二个月,有的认为是三个月。到底是多少?经过调研,我们认为,首先要看这些学者指的是哪一个科研基金会,因为在美国有各种研究基金会,NSF只是其中一支;其次要看这些数据是某个或某类学科或领域项目的平均值,还是所有学科的平均值。从以上NSF的经费组成要素及其他规定看,各个学科不同的课题中的“人头费”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课题主要依赖于社会调查,涉及人力较多,则人头费就可能高;有的课题承担单位,尤其是重点研究机构,各种机器、设备已经拥有,则用于“物”的费用就少,之所以项目主管要与课题组负责人谈判经费,就是因课题内容、课题负责人的学术积累、研究环境而异,不是一个固定的比例。但不论比例具体是多少,从总体上看,工资、津贴、出差费、咨询与顾问费(包括校外和校内的咨询费)、参加各种有关活动的费用、重新安置费、会议费、研究生津贴费用等主要用于人员的费用占多数却是不争的事实。NSF明确规定,高校教师为课题负责人的工资补贴最多不能超过二个月。如果课题研究人员在周末或晚上讲课,则工资津贴可面议。如果课题负责人是商业性机构的员工,则其工资、津贴等所占比例就高。三是强调经费信息的公开性,即不论是经费的确定、分配、批准,还是经费的开支、汇报、审计等,其信息都是透明的,可以查核的。根据法律和各项规定向公众公布其资助项目研究结果的报告。许多有关经费的条款与其他法律、规章相匹配。四是强调规定的细化与弹性。对每一项费用,是否允许,尽可能做到详细、具体,便于操作。凡能细化或量化的都细化量化。如对经费的利息如何处理、到外地参加会议乘坐公路交通还是航空,如为航空,是国内航空还是国外航空都有明文规定。但对一些涉及研究项目的例外情况,则有变通规则,如对那些最有创造性、冒险性的研究,可设两年的创新经费延伸资助。根据研究需要,可以提出预先支取、延后付费等申请,只要具有合理性,按照程序,均可批准。

从上可知,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的管理基本符合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要求,这对提高美国的“文化软实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通过与美国同行、好友的访谈和实地观察也基本印证了这一点。

三、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管理的启示

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经费主要分成“纵向”和“横向”经费,前者主要指全国及各省市规划办、各部委及省市各部委的经费,其经费的评审、分配、管理等与自然科学分开,单独进行,其特点是可以充分考虑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和研究的特点。近十多年来,我国人文社科科研纵向经费的管理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下已初具模型,并根据国情,在经费评审、分配、监督、审计、公示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起来看,目前我国经费管理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高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存在着管理粗放、过于形式化等不足。尽管我国目前研究人员、教师的编制、工资待遇等管理体制与美国不一样,不可能照搬整套,但吸取美国科研经费管理中有益的经验,根据国情,加快加大改革步伐,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经费管理方法体系还是很有意义的。

(一)按学术研究特点和研究规律来合理配置科研经费

凡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都具有创新性、探索性、风险性等特点,在研究过程中都会出现许多新情况。同时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类型的各种研究项目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研究逻辑,为了保证研究的质量,只要研究者提出合理的应对新情况的经费要求,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经费提供者都应适当调剂,从而达到合理配置经费、提高学术研究质量的目的。

(二)以研究人员为本,加大“劳务成本”经费

一旦研究项目确定后,其研究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研究人员努力的程度,以及他组织、发挥课题组成员、乃至国内外同行专家协同努力的程度。因此,人力资源或劳务成本是必不可少的,且应根据课题具体情况恰当确定人员投入情况,可以参考美国“项目主管”的管理模式,根据大的经费分配比例原则与课题负责人面商,充分尊重研究人员的劳动,从经费上保证研究的质量。目前所谓“有钱买物或开会,没钱过日子”的现象亟待改变。原创性成果的产生依赖于良好的学术环境,学术自由等好环境,依赖于给予研究者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研究经费。目前国内许多研究者,尤其是有可能进行原创性研究的一流学者的研究时间不能保证,仍然达不到邓小平30年前就提出的要保证六分之五的研究(业务)时间的要求;其工资待遇又与复杂的脑力劳动不匹配,必要的研究经费又不能保证的话,提高研究质量只能是空中楼阁。

(三)以制度化、规范化为核心完善“在研”经费管理

将广大研究人员关于目前我国经费细节管理的合理建议应及时诉诸文字,形成制度,或修改、充实现有各项规定、办法,进行规范化管理。各种管理办法可借鉴美国经验,该细化、能量化的尽量细化量化,以解决大量的常规性问题,以便于操作,堵住“漏洞”。同时重视“例外”管理,该定性规定的则绝不能定量,只能提出总体要求,允许有一定的变通和弹性。当已有的制度、规范不适应经费管理实践时,则各项制度、规范应及时修改,形成新的制度、规范。

(四)以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形成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体制的核心内容,对经费管理进行改革涉及整个科研体制改革及更大范围改革的问题。应利用经费管理改革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国可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优势,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统筹考虑,顶层设计,根据全国科研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和科研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类型,合理配置经费资源,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研究经费,凝聚高端人才,集中财力,形成拳头,按研究任务的轻重缓急,注重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全国、地方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形成高效、有序的科研经费宏观和微观管理办法体系。

标签:;  ;  ;  ;  

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的管理及其启示_nsf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