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1 后浇带在房建施工中的作用
1.1 有效控制混凝土构件因温度变化引发的有害裂缝
混凝土浇筑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作业内容。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成型会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之间或者是不同的位置的温度不同,会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而后浇带施工技术正好弥补了混凝土施工的这种缺陷,增强了混凝土构件之间的紧密度,从而使混凝土浑然一体,坚固耐用。
1.2 有效控制混凝土构件沉降变化引发的有害裂缝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高层建筑与裙带建筑之间,主体建筑和从建筑之间,往往要为钢筋混凝土的施工预留出一定的变形缝,以保证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结构得到全面的完善。然而,这也因收缩等问题出现有害裂缝。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浇筑,合理地预留工缝,待沉降稳定,主从建筑体、高层裙带建筑体之间受沉降影响不大时,重新实施混凝土浇筑,使新旧浇筑构件紧密结合,浑然一体。
2 混凝土施工中后浇带工艺技术应用形式及设计原则
2.1 后浇带工艺技术的应用形式
混凝土构件的浇筑施工中,由于构件大小、高低和内外不同,温度影响各有差异,因而构件养护过程中,自身收缩速度存在差异,导致连体混凝土构件形成有害裂缝的机会较多,同理,因沉降差异,连体混凝土构件因为沉降速度和时间程度的不同,也会产生有害裂缝。在采用后浇带工艺技术进行施工时,主要分三种形式:①后浇沉降带形式,一般用于高低相连的主从建筑体之间的裂缝控制;②后浇温度带方式,一般用于内外相连的建筑体之间的裂缝控制;③后浇收缩带方式,一般用于收缩性不同的混凝土构件之间的有害裂缝的控制[1]。
2.2 后浇带工艺技术的设计原则
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后浇带设计的基本原则分为主要原则和次要原则;前者释放应力,后者为抵抗应力。一般情况下,规模较大的建筑整体包括高层建筑主楼和裙房等。由于高层建筑主楼和裙房受重力作用会产生不同的沉降,为有效防止有害裂缝的产生,需用后浇带加固相关联的建筑物构件。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先计算建筑体各个结构的强度,预测结构应力的准确值,再设计后浇带具体的施工环节。
3 混凝土构件的后浇带施工
3.1 选择合适的模板并进行支设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符合技术指标要求的模板,按照建筑施工的操作技术规程、规范支设模板,在混凝土构件的浇筑施工层支设钢丝网模板。
3.2 注意捣浇和振实过程中的问题
在后浇带浇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重视浇筑厚度的控制和浇筑振实的力度控制,严格防止振实力度较大或浇带过厚,钢丝模板发生外凸;浇筑施工中,要分层填料,交叉捣浇,确保新旧混凝土形成一体,牢固结合。注意振捣器与钢丝模板要保持安全距离,严格防止振捣器对模板的冲撞,破坏模板支护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科学处理垂直施工缝浇带
浇筑施工结束,及时科学地处理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带尚属初凝状态,及时用压力水喷刷冲洗钢丝模板,清理其中的碎片、浮浆等杂物,直至露出骨料,继续把钢丝网片冲洗干净,养护完成后,即可拆除钢丝网,然后,用水枪冲洗表面,过了建筑施工技术要求规定的安全养护期,即可拆除模板,实施人工凿毛。
3.4 保护后浇带的具体措施
对后浇带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增加后浇带的强度,延长使用期限。一般情况下,需要在底板后浇带的两侧垒砌高于底板的临时挡水墙,并涂抹防水的砂浆。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挡水墙的防护栏。处理好后浇带的施工缝后,及时用木模板和铁皮封住顶部。留设基础承台的后浇带,根据工程需要和技术要求设置防护设施,有效控制杂物、垃圾飘落或坠落浇带。
3.5 地下室立面墙后浇带浇筑
地下室立面墙后浇带浇筑所使用的施工技术以及工程施工控制要点包括:首先施工技术人员与施工现场的班组需要进行技术交底;其次,需要对后浇带两侧立面墙体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并且对其进行清理;然后,将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所使用到的钢筋进行除锈、调直施工,并且根据实际要求安装止水条或者是止水带;在建筑工程地下室墙体外侧设置迎水面,在两侧设置止水带,对后浇带模板进行封闭处理并且对其进行稳定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在合模施工之前给模板涂抹能够满足环保施工要求的脱模剂,在建筑工程墙内测模板侧边与剪力墙之前需要安放密封条防止出现渗漏的情况。
3.6 楼面板、梁后浇带浇筑
在对楼面板以及梁后浇带浇筑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控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控制:(1)需要合理的通过施工人员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班组进行施工技术交底。(2)工程施工人员需要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合理的控制,在完成后浇带两侧施工之后,需要将两侧梁端的混凝土凿毛进行清除干净,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的施工,在完成这些之后在对后浇带钢筋进行除锈施工,在对楼面板、梁后浇带浇筑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合理的设置单独的模板,并且需要在模板的两侧以及楼面板接触施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密封,防止因为在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渗漏的情况。
3.7 后浇带浇筑的时间
不同的后浇带,施工时间也存在差异[2]。比如,伸缩后浇带,参照其功能和特点,应选择混凝土构件施工作业完成后一个半月至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施工;又如,沉降后浇带,需要最高层建筑体的沉降完全稳定后才能进行施工。规模不同的建筑物的沉降时间有所不同,建筑场地地质基岩条件较好、建筑基础好的建筑,沉降慢;反之,沉降快,沉降深度相对较大。因此,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要在图纸上明确后浇带的厚度控制、施工时间、养护处理等,以确定选用合适的钢筋、水泥、沙子和骨料,既可选用膨胀水泥,也可在普通水泥中添加膨胀剂。模具的支护和分层捣浇过程,也要根据后浇带的位置、施工设计要求进行规范操作。
4 控制后浇带施工、提高质量的措施
4.1 选用优质的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对于后浇带建筑材料的选用,必须把好质量关,从采购、运输、保管和使用等环节对建筑材料进行科学控制。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施工操作规范至上的理念,保证施工中每一项建筑材料的质量。
4.2 加强后浇带的配筋管理
做好后浇带的配筋处理也是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的主要环节。针对梁板跨度相对较大的实际情况,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暂时性断开钢筋,完成混凝土填充后,再焊接钢筋[3];针对梁板跨度相对较小的情况,不能把钢筋断开,确定后浇带施工的配筋标准,以其承受较大内力的需求来判定,保证封闭后承载力不足的情况不会发生。
4.3 封闭前后浇带施工的管理措施
为了防止在拆除模具的过程中发生支撑体系变形、挪位等,危害混凝土体结构质量,封闭前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一是逐渐减小施工荷载,控制模具辎重;二是防止支护体系发生位移、松动[4]。
5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解决框架结构的高低建筑构件之间由于工程主体的沉降和干燥收缩的时间不同引起的裂缝,提出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推广使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进行优化设计,做好各种准备工作,配好建筑材料,再组织施工。
参考文献:
[1]尤美霞.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6):92,95.
[2]张军锋.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2):52-54.
[3]李秀丽.有关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132.
[4]林文伟.对建筑工程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J].门窗,2012(7):183,189.
论文作者:瞿胜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构件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模板论文; 建筑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