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陆桥加强徐楝经济带开放[*]_新亚欧大陆桥论文

基于陆桥加强徐楝经济带开放[*]_新亚欧大陆桥论文

立足陆桥 加大徐连经济带的开放力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陆桥论文,力度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徐连经济带的开放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整个陆桥经济带的振兴。为此,本文从不同层次考察了徐连经济带的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提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度的开放思路,并对加大开放力度必须处理好的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双向交流、产业结构成长和开放的不同效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徐连经济带 陆桥经济 开放 区域共同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 梯度发展理论

徐连经济带在整个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亦称陇海、兰新经济带,简称陆桥经济带)上处于“龙头”地位。陆桥经济带开发进程的加快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既为徐连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徐连经济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经济基础的薄弱和开放力度不够,致使徐连经济带的发展长期滞后,不仅在江苏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且在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的整个东部沿海地带,亦属于“低谷”和“断层”,其陆桥经济带的“龙头”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抓住机遇,扩大开放,迎接挑战,争取徐连经济带的超常规发展,不仅对于实现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区域共同发展战略”,而且对于充分发挥徐连经济带在整个陆桥经济带上的“龙头”功能,承东启西,梯度推进,带动整个陆桥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大徐连经济带开放力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大徐连经济带的开放力度是振兴陆桥经济带的需要

探索一种适合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陆桥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关系到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振兴和发展,而且也关系到这些地区的民族团结和政治安定问题,并直接影响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国家先后在《中国21世纪议程》和《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把陆桥经济带的开发列为优先项目。但陆桥经济带的开发不可能同步进行,而只能选择突破口,逐步推进。而徐连经济带是整个陆桥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基础条件相对较好,也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早在1992年就被评为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徐州是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第一座“桥墩”,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上经济总量最大、发展最快的中心城市,早在1993年就被列为全国19个“较大的市”之一。因此,徐连经济带是整个陆桥经济带上最有可能率先“隆起”的地区。加大徐连经济带的开放力度,对于更好地发挥徐连经济带承东启西的“二传手”功能,带动整个陆桥经济带的崛起与繁荣,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加大徐连经济带的开放力度是实施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需要

早在198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增长,明确提出了“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战略方针。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南北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出现了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导致差距拉大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开放程度的差异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80年代以来,苏南地区正是利用对外和对内开放,引进资金和技术等,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才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相比之下,苏北却逊色得多,很多好的机遇都没有抓住,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比苏南慢了一拍,南北差距的拉大也就不可避免。为缩小地区差距,并提前完成全省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在1994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江苏省徐连经济带规划》。这些都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徐连经济带的高度重视。徐连经济带只有加大开放力度,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才能在苏北地区率先摆脱落后局面,并带动整个苏北经济的振兴和繁荣。

(三)加大徐连经济带的开放力度是实施徐连经济带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徐连经济带是江苏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无论是与苏南相比,还是与苏中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唯有实施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模式,才能发挥其后发效应,振兴徐连经济带。但从目前来看,徐连经济带的发展正处在数量扩张阶段,还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设备陈旧,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劳动力素质偏低等困难,从而导致了徐连经济带虽是江苏省的资源富集地区,但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产业结构层次太低,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徐连经济带只有加大对外和对内的开放力度,敞开大门,招商引资,主动地、有计划有选择地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辐射,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才能吸收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稀缺资源,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徐连经济带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从而充分发挥其后发优势。

(四)加大徐连经济带的开放力度是迎接周边地区挑战的需要

徐连经济带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是江苏与邻省竞争的最前沿。近几年来,周边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山东省为了振兴鲁南地区的经济,在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制度创新、市场培育与开拓方面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山东日照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继连云港之后的另一个桥头堡,并在港口建设、投资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对连云港的桥头堡地位发起有力的挑战;另外山东临沂的小商品市场也异常活跃,已经对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商贸中心的地位构成一定威胁。此外京九线开通以后,鲁西南、豫东、皖北等地区的发展条件大为改观,预计在今后的三、五年内会有一个大的发展,这些都将会给徐连经济带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对徐连经济带来讲,在与周边地区的竞争中不进则退,只有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大开放力度,实现徐连经济带的超常规发展,才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和落后局面的发生。

二、加大徐连经济带开放力度的基本思路

徐连经济带的开放包括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徐连经济带完整的开放体系。因此,加大徐连经济带的开放力度,也必须双管齐下。

(一)依托陆桥,加大徐连经济带对外开放的力度

新亚欧大陆桥横贯亚欧大陆,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也最具有活力的两大经济中心东亚和欧盟联结起来,所以它不仅是一条国际运输通道,同时也是一条极具发展前景的国际经济走廊,已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优先资助项目。东亚、欧盟和中亚各国对开发、利用新亚欧大陆桥表现出浓厚的合作兴趣,特别是去年江泽民主席对中亚五国的成功出访,及随后签订的以连云港为出海口的协议,使徐连经济带在新亚欧大陆桥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愈加突出,是沟通东亚与中亚、东亚与欧盟经贸往来的最简捷路径的“咽喉”。就日、韩等国而言,为更好地利用新亚欧大陆桥的运输条件,发挥其向中国内地的辐射功能,加上长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预计其投资重点将会北移。这将有利于徐连经济带招商引资,同时也将有利于徐连经济带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增加对日、韩等国农副加工产品的出口。特别是前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为尽快摆脱由于前苏联长期实行地域分工所造成的日用消费品极端匮乏的不利局面,也纷纷采取了开放政策,从而使中亚各国成为90年代国际投资的热点地区。日、韩等国对中亚这一广阔的市场和有利的投资场所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徐连经济带则是它们踏上中亚的第一块“跳板”,徐连经济带应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加强与日、韩等国的合作,大力发展“三资”企业,共同向中亚地区提供产品,姑且可以称之为“搭车效应”。另外,我国与中亚各国经济互补性极强,双方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这主要得益于双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而且我国的产品也比较适合中亚各国人民的消费层次和购买力水平。徐连经济带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出海口”地位,围绕优质产品,开拓中亚市场,加强与中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地参与中亚市场的竞争。

总之,徐连经济带要依托陆桥优势,以运输带经贸,以经贸促运输,形成东西两个扇面,进出双向交流的全方位、全要素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依托陆桥,加大徐连经济带对内开放的力度

徐连经济带的对内开放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1.对上海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开放

上海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梯度。由于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较大,加以交通运输条件和通讯条件的严重滞后,致使徐连经济带长期以来很少受到上述两个经济区的辐射,从而使得徐连经济带成为沿海经济带的“断层”和“软腹部”。按照“梯度转移”理论,由于转移成本与低梯度地区引进吸收能力的限制,在大部分情况下,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是按梯度逐级转移的,但这并不排斥在一定条件下低梯度地区可以跨越某些发展阶段,直接从高层次地区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等,也就是所谓的“跳跃式转移”。从徐连经济带来看,虽然处于发展的较低梯度,但却完全有可能、也完全有条件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跳跃式转移,这不仅是由于近些年来徐连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吸引消化能力有所增强,而且还因为新亚欧大陆桥将成为中国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徐连经济带则是经济增长点中的经济增长点。可见徐连经济带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既有理论依据,也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2.对沿桥其他省市的开放

徐连经济带地处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担负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要为中西部地区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等提供便利和服务。同时,徐连经济带也是沿桥其他省区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便捷的“出海口”和“跳板”,要争取与沿桥省区联办连云港保税区,实施以东支西、东西互惠和共建、共用、共管、共享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欢迎沿桥其他省区前来联营办厂,上项目,设窗口,分享开发、开放利益,并积极组织本地具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跨地区投资,参与沿桥省区的开发与建设,共同振兴整个陆桥经济。

3.对苏南地区的开放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继1994年提出区域共同发展战略之后,在去年刚刚完成的《江苏省跨世纪发展战略(1996—2020年)》中,再次把沿东陇海铁路的徐连经济带作为战略布局的重点,并明确提出:“在苏南已具备较强持续发展能力的条件下,把经济工作重点和政策重点放在苏北。”[1]而且还决定,从今年开始,加强苏南对苏北的对口支援。目前,苏南地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大量向包括徐连经济带在内的苏北转移,这对徐连经济带是一次重要的机遇。徐连经济带应主动敞开大门,迎接苏南地区的产业转移,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苏南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向徐连经济带提供技术指导、技术装备和扩散产品,或以参股、控股等形式,到徐连经济带投资办厂,充分利用徐连经济带资源富集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加快徐连经济带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振兴徐连经济带。

4.对周边地区的开放

徐连经济带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带,由于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使得徐连经济带和周边地区相互封锁,各自为战,并呈现出“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格局,造成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投资,制约了地区之间的分工协作,限制了区域市场的发育和成熟。使徐连经济带和周边地区不是优势迭加,而是劣势迭加,并无一例外地成为各自省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事实上,徐连经济带和周边地区经济互补性很强,并有着悠久的经济文化交往传统。晚清及民国时期,曾两度以徐连经济带为中心,联结周边地区设立江淮省和淮海省,中国近代著名企业家张蹇在他的《徐州应建行省议》中,建议设立东到海州,西至商丘,南起泗州,北抵沂水的淮海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对落后现实的不断思考,各地区已逐步认识到分割只能削弱和限制各自的发展,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同振兴和繁荣,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以徐州为中心的由苏鲁豫皖边界的18个地市组成的淮海经济区,并在徐州设立了联络处,从而使徐连经济带对周边地区的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当前来看,徐连经济带要充分利用自己新欧亚大陆桥的“龙头地位”和“出海口”优势,切实为周边地区的开发和开放服务,联手、联心共同打好新亚欧大陆桥这副“桥牌”,共建、共抬“龙头”,形成以徐连经济带为中心的,以周边地区为依托的“桥头堡群”,与新亚欧大陆桥西端以鹿特丹为中心的城市带相呼应,以发挥乘数效应的作用。

5.徐连经济带内部的互相开放

徐州、连云港同属于江苏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都面临着振兴地区经济的相同课题。但行政区划却切断了两市的经济技术联系。连云港作为最早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虽享有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其自身基础的薄弱和缺乏宽阔的腹地,以致于出现“小马拉大车”,心有余而力不足,发挥不了龙头带动作用;相比之下,徐州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但由于政策不到位,只能停留在自费开放的层次上,“鞭长莫及”,且自费开放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抵冲了经济基础的优势。既影响了连云港市的城市建设和港口建设进程,制约了连云港经济实力的壮大,也影响和制约了徐州市的对外开放。因此,要振兴徐连经济带,必须大胆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把连云港的政策优势与徐州的经济优势结合起来,把连云港的对外开放优势与徐州的对内开放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相互衔接,以对外开放为龙头,以对内开放为依托,以连云港为前沿,以徐州为腹地的全方位开放体系,实现徐连两市优势迭加,以提高徐连经济带的整体优势和竞争实力。

三、加大徐连经济带的开放力度要注意的问题

加大徐连经济带的开放力度贵在落实,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越来越多的发展经济学家注意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除了受自然资源、生产要素等经济因素影响之外,还要受到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民族的心理特征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就曾指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物质产出的问题会削弱我们宝贵的眼力。同样,只用纯物质条件来说明约束条件的想法也是狭隘的,因而是不深刻的。”[2]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从发达国家(或地区)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资金,引进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等等。但是,如果该国(或地区)人民缺乏接受这些技术、资金、管理方法等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E·E·哈根认为,基本上可用文化个性的变化解释经济发展上的不同。美国学者M·P·托达罗在他的《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中也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它们的物资资源情况和人力资源情况影响。……他们的文化素养、对工作的态度、上进心都很重要。”[3]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人文状况发展极不平衡,显示出风格各异、丰富多采的区域性特征。从文化传统来看,徐连经济带处于齐鲁文化圈内,重义轻利、重农轻商观念根深蒂固,《随书·地理志》中曾有“徐州贱商贾,务稼穑,尊儒慕学,得泗之俗”的记载。这反映了徐连经济带人们守家恋土,进取心不强,商品经济意识和开放意识淡薄等封闭保守观念。正是由于思想观念的陈旧,使徐连经济带先后失去了两次发展机遇。徐连经济带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开放意识,才能以开放促开发,以开放促发展,振兴徐连经济带。

(二)勇于探索,大力推进制度创新

与苏南相比,徐连经济带在制度创新方面明显滞后。为适应加大开放力度的需要,徐连经济带必须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在所有制创新方面,应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要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并依法保障非国有经济的正当权益;在企业制度创新方面,要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晰企业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加快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要鼓励企业之间以资产或契约作为联结纽带,组建企业集团,使企业上规模,上台阶,以发挥“联合舰队”的规模经济优势;在管理体制创新方面,要在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真正突破长期的计划体制所造成的地区封锁、部门分割和大大小小的“诸侯经济”,加强地区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行资源的跨地区流动和重组,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在政策执行方面,要善于理解上级政策的精神,把上级政策与徐连经济带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用足用活上级的政策,在不违背上级政策原则性的基础上,要有创新,有发展。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说转变观念和制度创新属于软件建设的话,那么基础设施则属于硬件建设,只有软件和硬件同时兼备,才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完善的投资环境,形成一个强烈的资金、技术引力场。徐连经济带的发展无疑要以陆桥运输为突破口,但陆桥运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有港口建设、临海工业基地建设、公路和水路运输、仓储设施和现代化的信息服务系统等相配套。从目前来看,徐连经济带的投资环境尤其是在硬件方面还很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陆桥运输的运营,徐连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但由于徐连经济带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自我积累能力有限,建设资金缺口很大,这就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广泛筹集建设资金。一方面,要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吸收国外资金;另一方面,要善于吸引利用国内资金,既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对徐连经济带的重点投资;还要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争取沿桥其他省市和周边地区对徐连经济带进行更多的投资,“借鸡下蛋”;此外,还要以债券、建设基金等形式广泛吸收社会资金,从而拉开徐连经济带大规模建设的序幕。

(四)在对外开放中努力做到双向交流,有进有出

通过引进,加快自身的技术进步,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并最终占领国际市场,这才是徐连经济带对外开放的应有之意,也是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这就要求徐连经济带,既要敞开大门,采取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地区优势,按照比较成本理论,选择突破口,确立自己的出口支柱产业,组织自己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出口,分享国际分工协作的利益。目前,徐连经济带的农副加工产品和工程机械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显示出其较强的竞争能力。徐连经济带要在巩固现有市场和提高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以优势产品带动出口基地建设,使徐连经济带的开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另外,要充分利用本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劳务输出,以增加徐连经济带的外汇收入,为徐连经济带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积累。

(五)高起点地接受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的成长

当前,苏南地区为促进产业结构的成长,正在进行结构调整,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步向包括徐连经济带在内的苏北转移。这对于徐连经济带吸收更多的稀缺资源是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改变徐连经济带轻重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因此徐连经济带要主动迎接苏南地区的产业转移。但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弗农等人所创立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观点,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属于成熟型产业,市场竞争也最激烈,因此,在接受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高起点引进,选择那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防止那些技术设备陈旧、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向徐连经济带的转移。

(六)强化“扩散(展)效应”,弱化“回波(程)效应”

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达尔为代表的“梯度发展理论”认为,经济欠发达的低梯度地区对经济发达的高梯度地区的开放会产生双重效应,即“扩散(展)效应”和“回波(程)效应”。“扩散(展)效应”是指发达地区将资本、技术、人才等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扩散,从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使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中受益。而“回波(程)效应”是指由于要素收益地区差异的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给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拉大。为此,徐连经济带必须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资金、人才和技术。特别是技术人才的流动,既受工资、奖金、福利等经济信号的引导,又受个人价值实现、社会尊重等非经济信号的引导,要根据这一特点切实解决好他们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强化“扩散(展)效应”,弱化“回波(程)效应”。

开放问题涉及到徐连经济带发展的全局,只有理清思路,立足陆桥,上下齐心,通力合作,措施得当,才能为徐连经济带营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度的开放局面,从而为振兴和繁荣徐连经济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收稿日期:1997-06-25

[*]本文是作者所承担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04—094—1)的部分研究成果。

注释:

[1]见《江苏经济学通讯》(内部资料)(总第159期),第10页,《江苏跨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金德尔伯格《经济发展》,上海译文出版社,第26页。

[3]托达罗《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39—40页。

标签:;  ;  ;  

基于陆桥加强徐楝经济带开放[*]_新亚欧大陆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